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九九)古者官为民造屋之事甚多
    (二九九)古者官为民造屋之事甚多
    古者官为民造屋之事甚多。晁错之论移民也,曰:“古之徙远方以实旷虚也;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用。”一堂二内,即今三开间之屋,中为堂,左右为室者也。《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罢安定呼沲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安民县之所营者新邑,长安中之所起者,则所以改良旧都市者也。又有不由官营,官特唱率人民为之者。《后汉书·钟离意传》《注》引《东观汉记》曰:意在堂邑,为政爱利。初到县市无屋。意出俸钱,率人作屋。人赍茅竹,或持林木,争赴趋作,浃日而成。所营虽陋,其程功则可谓速矣。房屋之适于居住与否,实视所处之地,及其占地充足与否,不在其材料之贵重也。此犹行古之道也。魏晋而后,政事日以苟简,并此等事而亦罕闻矣。
    古人之所以易于营建也有故。古者建屋之地曰廛。记言市廛而不税,谓徒收其地租;许行之滕也,踵其君门,乞受一廛;可见地之皆在官。《汉书·高帝纪》:十二年,赐列侯第,《注》引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云第。”可见室屋之在官者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