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〇)辞色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夫徒以辞色说人,似亦非大恶;然而夫子恶之深者,人与人相处之道在诚,反于诚者为伪,人人以辞色说人,则相欺之本也;相欺也,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将无所不至矣。《表记》:“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又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又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己怨。”所举君子之行,亦若平平无奇者,然试默察当世,有一人不与是相反者与?试反躬自省,其能免于是与?故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表记》又曰:“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读之令人悚然。夫举世皆以色亲人,则是举世皆穿窬之盗也。合穿窬之盗而成群,夫焉得不乱?
语曰:“逢人辄有求,故觉万事非。”夫有求于人者,非爵禄之谓也,亦非声色货利之谓也,只是求见好于人而已。试思堂堂七尺躯,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而何以每见人,辄有此一副求见好之意也?抑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徒以辞色亲人,少有阅历者,皆知其不可久,而何以每一见人,此一副求见好之意,又不能自克也?无他,为习俗缠绕,不能自拔而已,故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诗》曰:“天之方懠,无为夸毗。”《毛传》曰:“夸毗体柔人也。”《大雅·板》。张子横渠曰:“苟能除去了一副当世习便自然脱洒也。”《语录》。此之谓也。
《表记》又曰:“情欲信,辞欲巧。”情既信矣,则其辞之巧,乃所以为文也。文非无实,固无恶焉。《大学》曰:“与国人交,止于信。”信即有其实之谓也。亦即“情欲信”之“信”也。
《表记》又曰:“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恭近礼,信近情”,其理易明。谓“俭近仁”者,何也?岂仁者必恶衣菲食,敝车羸马与?非也。且世之饰其车马,美其服食者,非必以是为安也;其意不过欲上人耳。夫好上人,则与于不仁之甚者也。彼为矫饰之行者,意非欲以服用下人,乃正欲以矫饰上人耳,故君子弗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