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君逸不想当皇上,也懒得跟老王爷浪费口舌,站起身看了他一眼,转身走了出去,留下一屋子的人面面相觑,摄政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屋子的人惴惴不安,没听到楼君逸肯定或者否定的话,一个心都吊到了嗓子眼儿。尤其是楼明,若是楼君逸真的想当皇帝,那以后他还有什么地位可言?
一辈子,都只能被压在他的淫威之下了!
不,他绝不认命!
楼明眼底闪过一丝嗜血,追着楼君逸的脚步转身离去,连一旁气的差不多晕死过去的母后也没理会,径直出了宫门。
破天荒的是,楼君逸的人并没有拦他!
很快,皇帝驾崩和东太后的仙逝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飞出了皇宫,在京都内传的沸沸扬扬。
皇宫里一连薨了三位举足轻重的上位者,这是不是太邪门了?还是,这件事背后有阴谋,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呢?
暗地里,百姓们三五几个凑成一团低低私语,怀疑宫中发动了宫变。一个个惴惴不安的同时,面上却又将刚收起来的黑白之色挂在了屋檐下,哀悼皇上和东太后。
新帝即为还不足半年,这就又薨了。
新帝年纪轻轻还没有皇子吧?那么,谁将继承大统成为新君呢?
百姓们猜测不已,朝中重臣也是急的抓掉了头发。太上皇就那么几个皇子,摄政王又将成年的皇子一棍子打死了,他们拥立谁为新皇去?
难不成,真如传言那般,摄政王想当皇帝不成?
云中天等人在御书房急的团团转,可偏偏讨论了半天也没结果。更要命的是,摄政王回府之后一直没见出来,可派人进府去请时,却发现人去楼空。
大白天的,一府的人都凭空消失了不成?
楼洛被毒酒赐死尚且保全了名声,做了那么多亏心事,倒也以陛下之尊葬入皇陵。而东太后的棺椁里却是衣冠冢,凤体已经在断气后被送出了宫,秘密的送往了江南。
皇宫里一连半个月都是哀嚎声和黑白之色,偌大的皇宫凄无比,夜里更是渗人的厉害。
礼部的人将楼洛和东太后的棺椁送入皇陵之后,皇宫内也彻底平静下来。可新皇的人选还没有定论,这些天的折子由各位大臣代劳。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有人建议在太上皇幼龄的皇子中挑选一个接班人培养,可无奈两位皇子天赋有限,并非帝王之人选。另外有人则建议在宗室里挑选一位世子,以传承大燕千秋万代之社稷。甚至还有人建议,派人找到摄政王,请他登基......无论提议谁,但是都很默契的没在建议蛮王和明王。
楼君逸向宗祠的人交代过,这二人均是德行有亏,只要登基,必定是昏君。大燕的江山社稷,可千万不能落在这二人手中。
更何况,有人提议在宗室里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万一是自己一支的呢?即使大臣们愿意举荐二位王爷,那些宗室的王爷们却是坚决不同意。
拥护新君的讨论一直维持了整整半个月,最终大家达成一致,从宗室里挑选一名合适的世子继承皇位,并承诺不能伤害两位小皇子,并在二人成年后加封。至于圈地不圈地,那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新皇的人选很快确定下来,算是太上皇的堂侄,年二十一,是齐王府的世子。此人一直在外游学,满腹经纶,有治国安邦之才能,更是了解民间疾苦,由他登基再适合不过。
登基的日子则在四月十二,大吉!
然而此时,楼君逸一家人已经乘坐马车慢悠悠的出了京都,走了有快十天的路程了。
楼君逸在皇宫里忙着查找真凶时,云玄锦便在将最后一些细软打包收拾,并安排人手驻扎在京都各个店铺。她们这一走,兴许很多年都不会再回来。
官道上,三辆普通的马车慢悠悠的转动着车轱辘,前后各有几名护卫骑马守护。一行人低调的很,从外面看就像富商巨贾回乡探亲,根本不知道车里的人举足轻重。
楼君逸和云玄锦坐在第一辆马车里,第二辆马车里是三个孩子,最后一辆马车里装的是细软。一行人刚用过午膳不久,三个孩子在车里已经睡下了。
云玄锦看过孩子后上来,给楼君逸倒了一杯茶,递给他道:“你怎么那么确定京都闹不起来?万一楼坤和楼明奔着鱼死网破而去,岂不是又要闹出一些事来?”
这是离开十日后,她第一次同他提起京都的事。
那日,他们走的太急,她根本什么都没有来得及问,便被他拉着从密道出了城。城外,他早已安排好一切,他们一上马车,队伍便启程了。
这些天,大家虽然都很默契的不提这事,但她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万一那两个丧心病狂的人发起疯来,最后如愿以偿,他们这些人岂不是第一个被屠宰的对象?
她早就见惯了生死不怕这些,可带着三个孩子总是不方便,生怕让他们受到了伤害。
楼君逸抿着茶水好一会儿,才看着云玄锦道:“离开之前,我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不管楼坤和楼明什么时候想造反,留在京都的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将他们俩收拾掉。为了以防万一,我下了死命令,只要二人敢有异动,杀无赦。”
这些话是说给下属听的,因为他太了解楼坤和楼明,如果稍微吓吓他们,让他们觉得毫无安全感,就不会再去肖想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荣华富贵和性命比起来,前者很重要,可后者更加重要。有富贵还得有命享,要是想着逼宫造反丢了命,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人虽然不聪明,可也不愚钝,那日他放了楼明出宫,他就该感激自己的,而不是不知死活的号召人逼宫。
兴许楼明出宫前有此打算,但出宫后,他定然反悔了。
否则,这些日子,京都中为何能够如此安静,新皇也顺利登基了?
“锦儿,出了京都,我就就是庶民了。以后,一切可得仰仗你了。”紧张的气氛,因他一句话,又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