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086章 一分为二
    时间宛若流水,总是在悄无声息间,匆匆流逝,酷热的夏日已然结束,飒爽的秋天到来,金秋九月,硕果累累。
    锦衣卫大营的基础扩建,已然完成了绝大部分,那些从周围庄子请来的雇工们,也都回去忙着秋收了。
    秋收可是国之大事,有关国本,卫允可不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强留他们,而且这重事儿卫允也做不出来。
    剩下的那么一点扫尾的工作,让锦衣卫们自己去收拾也无甚问题。
    入目之处,尽皆金黄的大地之上,一只只黑色的蚂蚁,弓着身子,荡漾在金色的海洋之中,辛勤的劳作。
    而锦衣卫的大营之中,训练却从未停止,唯一不一样的,是训练的人数变少了,那些个少爷兵们,都不见了,仅仅只剩下张千均从京卫之中挑来的那五十精锐老卒,还在有条不序的训练之中。
    九月转瞬之间也过去了,十月到来,原本凉爽的天气开始渐渐变冷,寒冷的北风,从北边吹来,街上的人们,也已经穿上了一件件厚厚的皮袄棉衣。
    九月下旬的时候,元祐帝大笔一挥,将汴京南城的一座占地五亩多的宅子,划给了锦衣卫。
    也是从这天开始,锦衣卫麾下,被分做了南北两个镇抚司。
    城外的大营,在充当锦衣卫训练基地的同时,也是北镇抚司的驻地,同时,也是锦衣卫的总部,暂时由锦衣卫副指挥使张千钧亲自坐镇。
    而城内元祐帝赏下来的宅子,则变成了锦衣卫南镇抚司的驻地,或者说是南镇抚司的衙门,暂时由卫允这个指挥使亲自坐镇。
    而锦衣卫的一百二十三号人,也被分做了两个百户所,北镇抚司一个,南镇抚司一个,北镇抚司的百户所,由忠勤伯二子袁文绍出任百户。
    袁文绍虽然出身忠勤伯府,也属于勋贵之家,但却是个真正有本事的,今年不过十九岁,便将一身家传的武艺练得炉火纯青,不逊色其父,也就是如今的忠勤伯。
    加之自小便被其父严加教导,授以兵法,不同于被母亲宠溺,而导致如今文不成武不就的大哥袁文纯,袁文绍本身的天赋就不弱,再加上自身的刻苦,父亲的悉心教导,这才有了今日脱颖而出的结果。
    而且袁文绍也靠着一身强悍的武艺,赢得了那五十个老卒的认可,如今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加上袁文绍这个百户,以及张千钧这位兼领镇抚的副指挥使,正式的在册人员,总共有五十二人。
    而这五十二人,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高强度的训练,卫允根据后世的特种兵训练方法,归纳总结出来的训练方式。
    这种训练的方法刚出来的时候,还把张千钧这位国公府出身的副指挥使给震撼到了,若不是对锦衣卫有足够了解的话,他甚至会错以为,卫允这是在替元祐帝训练死士呢!
    这位副指挥使,也对这种训练的方式展示出极浓郁的兴趣,甚至还亲自带队,加入到训练的队伍当中,以身作则,同时,也使得他和这群属下之间,产生了极其浓郁的袍泽之情。
    原先卫允带着工匠还有雇工们搭建的那些训练器械,开辟出来的训练场地,也全都派上了用武之地。
    为此,卫允还特意制定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卫允知道自己成为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之后,他的初衷就变了,起初只是为了应付和讨好元祐帝,这才提出了锦衣卫的计划,而这个灵感的来源,就是源自于原先世界历史上的那个锦衣卫,还有封建王朝后期思想家魏源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延伸出来的。
    起初只是为了解决汴京城中纨绔们闹事的问题,主要的方法吗,不就是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然后再安抚一批。
    怎么说也是有功之臣的后辈子侄,若光是打压,直接处置的话,未免太过强硬了些,若是伤了那些有功之臣的心,到时候他们出工不出力,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不是为了振兴家族,光宗耀祖,荫庇子孙,谁愿意成天累死累活的的工作。
    天下大同,人人无私,这样理想型的世界,终究只会出现在人们的幻象之中。
    毕竟元祐帝还要靠这些大臣们帮着治理天下,要靠这些武勋权贵们,帮着带兵打仗,驻守边疆,稳固疆土。
    可在元祐帝将卫允封为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之后,卫允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既然锦衣卫到了自己的手里,那为什么不将其发展成自己手中一柄锋利的钢刀呢?
    想想前世的时候,锦衣卫在鼎盛之时,那可是人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那是何等的威势!那是怎样的权柄。
    不过卫允的野心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个将自己推到文武百官对立面的勇气,但这并不妨碍他将锦衣卫按着自己预想之中的方向去发展。
    说起这个,卫允是打心底里感谢元祐帝了,卫允也开始理解那一句‘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了’!
    仔细想想,若不是元祐帝,而是另一位皇帝的话,只怕卫允如今还在翰林院里苦哈哈的看守书库,整日除了整理书籍,便是帮着上官,和同僚一道抄录古籍呢!哪有今日的风光,哪有此时的地位。
    北镇抚司被张千钧管着,卫允直接当了甩手掌柜,除非是有事儿,否则的话,就是每五天都才会去巡视一回,每次的时间都是在早朝的前一天。
    而卫允自己,有了元祐帝的旨意,身上虽然还兼着翰林院侍读的位置,可却不用再去翰林院报道了。
    毕竟在元祐帝的心里,卫允这么一个有才学,知进退,有上进心,又聪慧得力的后辈,投笔从戎的话实在太过可惜。
    知人善任,才是元祐帝的真面目,再说了,锦衣卫本就是个特殊的机构,不同于其他的军队,展示在明面上,被众人所知的,就只有一个南镇抚司,主要负责的,就是和五城兵马司还有开封府一道维护汴京的治安。
    不过这个机构是直属元祐帝的,和开封府有些类似,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甚至在外人的眼中,卫允依旧还是文官一流。
    毕竟开封府的上面,除了元祐帝之外,还有左右两位大相公压着呢!再不济,还有六部的长官呢!
    官大一级压死人,毕竟开封府尹只是正三品,而六部的长官,可都是实打实的正二品,更别说两位一品的大相公了!
    可锦衣卫不同,锦衣卫只需要向元祐帝一人负责,就算是两位大相公,对锦衣卫也没有指摘的权力。
    若是他们的后辈犯了事儿,南镇抚司的那群少爷兵们,可不会顾忌他们的身份地位,直接就是抓了了事。
    至于考虑到他们和自己长辈、家族的关系,从而网开一面,那不好意思,如果真的有锦衣卫这么做了,一经查实,那么恭喜,那个包庇的锦衣卫中奖了!
    若是第一次,直接三十大板,再加上警告处分一次,扣除一年的俸禄。
    若是第二次再犯,那么恭喜,直接被锦衣卫除名,并且这一辈子,都不可以入仕,就算是家里有通天的关系也没用,除非坐在龙椅上面的换了个人,对锦衣卫的态度不同于元祐帝,不然的话,就只能绝了入仕的念头。
    并且还有一项,那就是永远不要触犯律法,就算是触犯了,那也不要被锦衣卫抓到,一旦被抓住了,那么恭喜,杀头流放倒是不至于,但一个充军,却是难免的了,你就算是倾家荡产的打点,也没有一丝讲情面的余地,说流放就流放,说充军就充军!
    不服?不服你就去找元祐帝告状吧,去御前哭诉吧!
    而且流放充军的地方不是别处,乃是北境苦寒之地的边军,还是做一个没有任何品阶的小卒子!若有战事,需要扛着大刀长矛冲锋陷阵在最前面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