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4章 生母
    夏之紫感激的道诺,扶着太后的手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进。
    皇家的队伍缓缓跟上,身着各种服饰和官服的人员依次前行,身份不够的则被安排别宫,能跟进慕祖殿的人,都是帝王的宠臣、宠侍。
    人群缓缓抬头,各种声音乍然而起。
    “皇上英姿更胜以往。”
    “龙光焕发、天家气度,我夏国有福也,不愧是五岁即有天象的龙子龙孙。”
    “太后她老人家风采不减当年,五年前的太后也是这样雍容,想不到五年后更见华贵。”
    “母慈子孝,真乃夏朝之福。”
    渐渐的细小的议论响起。
    “虽然不是生母,皇上也很孝顺,刚才低着头时我看到皇上为太后平土。”
    “太后对皇上也是尽心尽力,皇上的婚事都是太后精挑细选的贤惠之女,国事上更是耐心教导,实乃我夏朝的运数好。”
    “太后贤德,是皇上的福气。”
    郑贵人听着默默的垂下头,有些不是滋味。
    “但……”声音更小了:“听说皇上发落了太后的宠臣太督大人,太后正为这事跟皇上僵持着,没看到太督没来。”
    “皇上岂不麻烦了?太督背后可是太后?”
    “皇上这是过河拆桥,当初若不是顾命大臣岂有皇上的今天。”
    “不能如此说,皇上大了,当然有自己的主意,太后如不约束她的臣子,是太后失德。”
    “谁不知道,皇上还小,说是太后退居幕后,幕后真那么好退?”
    “看着吧,皇上肯定会寻个契机给太督一个重新搏击的机会。”
    想捕风捉影、听闲道话的众人瞬间被此话题吸引,很多人开始卖弄自己的见闻,谈起宫廷秘事。
    郑妇人闻言,紧张的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她想拉人询问,可人群快速从她眼前散开,声音早已不知从哪个方向传出。
    郑贵人从高端落入草莽,她早已强迫自己看开,不论是别人的荣耀还是她此生无缘的孩子,她从未想过赎回。
    可她是位母亲,尽管没能力尽力可谁不曾尽心?她也会担忧孩子、会在梦醒时怪自己懦弱无能,比如此刻,就算听到让她担忧的事,她不过是闲着急,连询问也不可能。
    朱砂没有直接回寝宫,她带着侍女侍卫先去燃了一炷香,叩拜了夏朝先祖才在侍女的搀扶下回去休息。
    夏之紫不敢叨扰她。
    徐君恩趁机求见被挡在门外。
    朱砂传了万福进来,看似劳累的她此刻丝毫不见疲惫,七天的行程与养尊处优的人有几分关系:“她在?”
    万福恭敬的上前:“回太后,在。”
    “可曾观礼。”
    万福弯腰道:“观之,太后……”万福稍微起身:“可要派人监……”
    朱砂解开腕袖:“不用。”祭祖多年都没发生什么不妥,她不会傻到这时候出现,何况……只是生母而已,有什么需要关注的,如果真觉得她儿子在她这里受了委屈,直接带走就可,她也懒得费心:“下去吧。”
    “是。”
    皇上的到来在小小的帝陵村引发了不大不小的热闹景象,街头巷尾都是谈论皇家的声音。
    郑贵人这些天不再上街,也不接近皇陵百尺,更不会在帝陵山外驻足只求见皇上一面,每年皇上祭祖,她也只是远远看一眼便不再多看,她是母亲,受不住一再观望。
    可这次……郑贵人虽然担心可毕竟是曾经荣宠一时的贵人,不会仗着虚无的身份去做她自己办不到或者给他添麻烦的事,但这几天她一直精神不济,听着邻里间称赞皇上、赞美太后,她总有些心中忐忑,心疼儿子受了委屈也不能诉说的苦衷,无助儿子施政时无人管用的尴尬局面,这天下,如今有几分掌握在她儿子手里?还不是那个妖妇手握大权不放,却偏偏要受这份人情,就连她也要感激她对儿子的‘养育’之恩。
    帝陵山中,陵墓若现,高林秘丛中高大肃杀的建筑群傲然天际。夏之紫带着自己的近臣,站在青山白云间最新的一座陵墓前停下脚步。
    他是值得任何一位母亲骄傲的孩子,只是他的努力想得到他倾慕的人认可还有一些距离。
    四周护卫远远避开。
    臣子退后一步。
    夏之紫望着这座正在施工中的复杂皇陵,手掌轻放在陵墓墓门的玉板上,手指下意识的摩擦着桀骜雍美的凤首,看眼深入地下的宽广陵门:“这里三面临山……后有先祖庇佑……前方生机盎然,是先祖帝预留给圣培贤皇太后的陵地……当年若非那场冤案……这里葬下的应是我朝贤明通达的培贤皇太后。”
    众臣沉默,不知皇帝提这些是何意?培贤皇太后和先祖帝伉俪情深人人皆知,只是结局让人悲叹。
    秋凯归安静了一会,上前一步:“培贤皇太后一生为先祖帝,即便死时亦不想为贤名让先祖帝内疚,实乃我夏朝之福。”
    夏之紫手指轻敲,神情苦涩:“朕把这里留给太后,不枉费此刻的造化神奇。”
    众臣更加安静,想不出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反而是皇上的决定让很多人不解。
    太后的陵墓于玄天三十三年开始修建,靠近先帝陵在先皇后之上,虽然因为户部紧缺银两停建过两次,但丝毫不影响太后陵的进展,没料到,皇上登基第一件重大决断,竟然是为修建中的太后陵迁址。
    这座耗资更大、修建更久、占地面积更广的太后陵,不次于先帝陵墓,独立成穴、占据要塞,当时文臣谏言,皇帝力挽狂澜最终决定迁建,如今已是夏朝国库每年重要的支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