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围海造田
“二奶奶,你所说的是全社会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够改变的。不过呢,我倒是可以做点工作。银河实业已经筹备组建了科研基金会,这是一个侧重国内,面向全世界的科研风险投资基金。我们接受任何有想法的人,不管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有要想法,有实施计划,并且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可控的担保,我们愿意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数额不等的科研经费。科研基金会暂时由康永恒负责,你以后要是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让他们向银河科研基金会提出申请,或许能够让他们提前实现自己的梦想,早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科研成果,造福社会。”
刘士卿知道自己此时应该做些事情了,不仅仅是为了帮老头儿老太太分忧,也不仅仅是为了对那些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自由的科研工作者进行支持,同时也是为了扩大银河实业的影响,并采用一种“广撒网,重点捕捞”的策略,从资助的那些科研工作者中寻找有潜力的项目,将之收拢到银河实业旗下。
“找康永恒?我又不认识他,找你行不行呀?”宣桂芳问道。
刘士卿笑道:“二奶奶,你这话说得,你是院士,农科院的高级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计划项目组的带头人,别人怎么缺少研究经费,你也很难会缺少研究经费呀。”
宣桂芳笑道:“搞科研的,谁会嫌钱多烫手呀。你就说要是二奶奶朝你伸手,你给不给吧?”
刘士卿想了想,“二奶奶,咱们在商言商。这样吧,要是五百万以下,我从我个人账户里面,抽调出来,以我个人的名义借给你。你什么还,都没有问题,我也不跟你要利息。不过要是超过了五百万,咱就得走正式的程序,不管是从我这里借,还是从科研基金会走账,都要签署一个合同。”
郭仕达哈哈一笑,“还行,士卿,至少我和你二奶奶这张老脸,在你这里还值五百万。”
郭倩蓉嗔道:“二爷爷看你说的,士卿不是这个意思。你和二奶奶也要理解他,他虽然有些钱,但是银河实业的摊子铺的也大,需要钱的地方很多……”
没等郭倩蓉说完,郭权舟就笑着摆了摆手,“都说女生外向,蓉蓉,你还没有嫁给士卿,这就处处帮着他说话了,二爷爷跟他说句玩笑话,都不行了?”
宣桂芳笑着拍了拍郭倩蓉的手,“蓉蓉,二奶奶不是真的缺钱,只是想试探一下士卿是不是真的财大气粗?士卿啊,二奶奶这里有个人,这人有个非常疯狂的想法,不知道你对他的想法是不是感兴趣?”
刘士卿顿时来了兴致,宣桂芳可是工程院的院士,即便是有某个想法被她称之为“疯狂”,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可行性。相反,宣桂芳能够如此郑而重之的提出来,代表着她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那个想法,觉得那个想法有一定的可行性,要不然的话,她是不会当着刘士卿的面说出来的,毕竟她和刘士卿也算是一家人了,害刘士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奶奶,你说。我听着呢。”刘士卿露出认真倾听的表情。
宣桂芳露出了淡淡的哀伤,“说起来我要跟你说的那人,是我的一个学生,很有才华,也非常有想法,他的许多想法都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有的时候,真的会非常的给人灵感,他做我学生的那几年,确实给了我不小的帮助。不过他这个人,或许是才华过于横溢了,人的性格有点偏执,容易钻死胡同,就算是撞了南墙,也未必肯回头。
他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我带出来的,毕业后,到了渤辽省农科院工作。他在跟着我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雏形,到了渤辽省农科院之后,又进一步的把他的科研计划进行完善,之后向院里面的领导提出了科研申请,希望能够获得支持,得到科研经费。因为性格的问题,他和单位同事、领导处的并不是很好。再加上他的计划实在是有点疯狂,可想而知,他的申请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通过。
我这个学生不死心,非要做这个计划,一天到晚追在领导屁股后面,游说,甚至还威胁单位领导要是不支持他的话,就到上面告人家去,最后把领导给惹急了。以院里面的人员超编为借口,解除了他的劳动合同,给他多发了两个月工资,就把他轰出了渤辽省农科院。”
刘士卿点了点头,人的性格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一万个人或者就会有一万种性格,倒也说不上那种性格好,那种性格坏,不过人终究是要和别人打交道的,像宣桂芳学生这种相处方式,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了。当然,刘士卿此时也就是感慨一下,他更感兴趣的是宣桂芳学生提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疯狂想法”。对刘士卿来讲,他根本就不管某个员工是什么样的性格,最主要的是他一定要有才,尤其是做科研的,天赋潜质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奶奶,你那个学生究竟冒出了什么样的念头呀?”刘士卿问道。
“围海造田。”宣桂芳的口中冒出来四个稀松平常的字。
刘士卿不免有些失望,围海造田根本就不是新鲜事。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荷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另外一个围海造田比较有名的国家是阿联酋,迪拜酋长国耗资一百四十亿美元,围海造田,打造出了世界闻名的棕榈岛。
从这些国家的行动中也可以看出来,围海造田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至少在近海围海造田,对现代人来讲,难度并不是很大。宣桂芳的那个同学如果仅仅是提出这样一个计划,宣桂芳实在是有点高抬他了。
宣桂芳含笑看着刘士卿,又看了看郭倩蓉,“士卿,蓉蓉,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失望?还别急的失望,听我把话说完。我说的这个围海造田,可不是向海洋要土地的那个围海造田,而是一种农业生产上的围海造田。你们都应该知道无土壤栽培技术吧?”
所谓无土栽培又称水培,也称“营养液栽培”、“无菌栽培”。一种不以土壤和有机质提供营养,而以无机营养液直接向植物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栽培方式。有水培、气培、砾培、砂培、蛭石培、岩棉培和玻璃纤维培等多种形式。无土栽培为农作物生产的工厂化运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无土栽培,在华夏很多地方都有应用,甚至有些人在用池塘养鱼的时候,也会在池塘的水中,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的农作物,实现池塘的多层次利用,增加经济效益。
“我那个学生提出的围海造田,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一种扩大版,他想把无土栽培的应用范围,从陆地上,推广到广袤无垠的海洋中,在海洋的表面,种植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宣桂芳说起这个计划来,也有些兴奋,“华夏的海洋面积大概有三百万平方公里,哪怕是其中只有千分之一的面积,适合来做这个计划,那就相当于我们多了三千平方公里,也就是四百五十万亩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作物。你们想想,这个计划一旦成功,对咱们华夏来说,是一件多么利国利民的事情。”
刘士卿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计划初听起来有些疯狂,别的不说,在海洋表面种植农作物,有太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了。作物如何固定在海面上,让它免受风吹浪打的侵袭,让它不随着海洋的暗流涌动?大部分农作物都是需要被子植物,是需要开花授粉的,当它们种植到海洋表面上的时候,授粉问题如何解决?昆虫是否会远渡重洋,飞到海洋中,为这些作物授粉呢?
这都还是小问题,最重要的是海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组分水溶液,说的白一点,海水给人的感觉是咸的,这种水质根本不适合大部分植物的生长需要,要不然的话,海水中的植物种类就不会那么少了,而且多以藻类为主。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
不过这个计划疯狂归疯狂,但是它确实有实现的可能性的。根据刘士卿用信号接收器在未来世界互联网查阅到的资料,在五六十年后,日本一位科学家率先提出了这个概念,然后日本多家企业联合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上千亿美元的投入,最终成功的开发出了该项技术,在全球的农业市场中,开辟了新的领域,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海洋农业的领头羊。
这项技术的全部资料,刘士卿可以从银河联邦农业网上搜索到。刘士卿只是没有想到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有华夏人提出要搞这项研究了,整整比日本人提出的时间早了半个世纪。
感谢“调皮的西瓜、白马蜈蚣、云浩洋”的打赏,多谢各位。
感谢书友“偶是别人”提供的本章节的科学创意。(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