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2章 分离
    第一百三十二章分离
    邢医生却正经的说,“根据裂纹看来,当时伤势应该不轻。现在看来则是伤口复原愈合的快,完全不同于轻伤快速复原,”后面的话则问向慕严,“不知道这膏药有没有多的?”
    关慕严摇头,本就是受了人家的恩惠,怎么会还好意思再要东要西?跟这些山里的人相比,他富有的简直令人羞愧。
    邢医生心痒难耐,沉吟了一会儿,说到,“你这伤好的差不多了……”
    关慕严假装听不懂,邢医生见暗示无效,索性厚着脸皮明示,“这膏药换下来不如给我,让我研究下。”
    难怪有人说:人一旦成为砖家,立刻分分钟没有朋友。
    三个伤号首次有志一同的拿起毯子遮住了伤处。
    我多想悄悄蒙上你的眼睛,把你扔下去……慕辙心里腹诽。
    飞的高了,雄伟壮阔连绵不断的大山也成了一个点。
    关慕严透过窗口往下看,只能看到成片的绿色。
    送走了他们,于校长照旧有些发愁朱成武的事情,“若是能在城里继续读书也算是个好事。”怕就怕家长为了多个劳动力让孩子辍学。
    “先去他家里看看吧,要是没人,说不得还是让郑树再跑一趟。”李校长一边说着一边推了推眼镜,她正在批改作业。
    顾余推门进来,正好听见这一句,便接口说到,“那我去他家看看吧。”
    于校长不同意,“还是我去,到时候就算他们不在家,也好在村里找几个熟人多打听打听。”
    第二天天不亮于校长就出门了,回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成武不想去,听说挨揍了……”
    顾余的心情也不好,朱成武很聪明,对同学老师都很热情,学习也很不错,想想城里那些家长又是报辅导班又是请家教的就为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山里里却有孩子想上学都不能。
    老师们的心情不好,也影响了孩子们,这几天大家格外乖。
    于校长去找郑树,“这是成武家铺子的地址,你去了好好找找,看他好不好。”
    郑树两眼惺忪,接过于校长写的纸条随手塞口袋里,“嗯,我一会儿就走。”
    郑树往里走,没听到于校长回去的声音,诧异的扭头,“啊?您没走啊?”
    于校长哼了一声,“嗯,我看着你走。”
    郑树默默吐了一口老血,不想跟一个老师讨论时间,问题是这才早上五点啊,这个钟点不是应该睡觉的吗?
    老血吐过后,郑树也彻底清醒了,匆匆洗了把脸,捡了两张煎饼放到袋子里,“好了,我走了啊。”
    于校长这才跟着他一起往外走,路上继续嘱咐他,要怎样侧面、正面的观察成武……,“不能一味的听他家里人说,也要问问成武,最好别守着别人问……”
    郑树被翻来覆去蹂躏了好几遍,耳朵都起了茧子,终于忍不住,小小的反驳了一下,“我看前几天那些人都挺有钱的……”意思是你干嘛不“背靠大树好乘凉”?
    于校长一爪子扫过去,郑树头低的慢,结结实实的挨了一下,“我看你也挺有钱的。”
    郑树连忙捂住口袋,瞪圆了眼睛,“我这都是血汗钱!”
    听见于校长的嗤笑声,才尴尬的松开手,“我也就是那么一说,看他们都挺大方的……”后面明显有话,但摄于某人威严,不敢说了。
    “你这山里长大的,还不如人家顾老师。”于校长嘲笑郑树。
    郑树不高兴了,“人家大城市里来的,见识不凡行了吧。”口气十分之酸。
    于校长呵呵一笑,“行了,我就到了这里,你快去快回,路上多加小心。”
    郑树点点头,步子又加快了几分。
    于校长围着周边走了一遭,才回到学校,顾余正在教孩子们读书:“子曰:“君子有三德:仁而无忧、知而不惑、勇而不惧。谁能解释一下仁而无忧的意思?”
    李校长见了他,笑着问,“怎么才回来?正要找你。”
    “怎么?”于校长轻声问了一句,然后示意她去办公室,说是办公室也不过只是从一间屋里隔出个地方来放了两张简陋的桌子。
    李校长坐下才说,“顾余这姑娘挺好的,我真是满意的不行,学问扎实,功底深厚,各科都能教,尤其是美术和音乐,我看孩子们很喜欢。难得是她小小年纪还不急不躁的,性子也稳重。”
    于校长笑着说,“这些我都知道,你说你的打算。”
    “哎呦,以为我不知道你,难不成你心里就不想这些事?”李校长看不过他笑,白了他一眼,却没有迟疑的继续说,“我以前仿佛听你说起过,好似咱们这里可以申请一个正式教师,工资由外头财政局拨款,跟正规的学校老师待遇没啥区别,要不你给小顾申请一下?”
    李校长见丈夫不置可否,有点儿着急,“怎么,你还要再思量思量?”
    于校长摇头,表情认真的说道,“顾余很好,只是她还没有毕业,现在说这个为时尚早吧?”
    李校长笑了,“我当你在寻思什么呢?就算能申请到这个名额,从递交上去,到申请下来,估计怎么也得半年时间吧?到时候小顾不是早毕业了?”
    两人说着话,外头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原来顾余说到“君子”,便把君子三乐,三戒,三畏和九思都说了一遍,主要讲了孟子的君子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传出好远,两位校长相顾而笑。
    等声音停下,顾余又接着说道,“很好,接下来还有一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意思是什么呢?哪位同学能试着解释一下?”
    李小花举手最快,其他人还在考虑,她已经睁着明亮的笑眼在顾余的示意下站了起来:“君子的这三种乐趣,称王封侯都不能与之相比。”
    顾余笑着摆手让她坐下,“谁还有其他的解释?或者不同的看法?”
    “君子有了这三种乐趣,称王天下不在其中。”余亮举手站起来答道。
    “很好,其他人呢?还有没有?”顾余拿着粉笔将两个学生的回答都写在黑板上,一扭头看见两位校长站在窗边,正笑着听她讲课,大概发现了她的目光,笑容不变的冲她点点头。
    于校长回了办公室,说道,“过两天方青来了,我跟着他一起出去一趟。”
    虽然话没有说明,但李校长知道他这是同意了,笑着说,“那可好了,我们就在家里等你好消息了。”
    山里又下了几场小雨,很快就迎来了六月。
    这天天气晴好,太阳暖暖的,照着满山坡的芒草,顾余带着孩子们选了学校后面朝阳的山坡上音乐课。
    马静赞助的口琴终于派上用场了。
    口琴的声音很纯净,悠扬中带了一点空灵,闭上眼睛,通过音乐,湛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和轻盈的山风像是一个老朋友,贴着你坐,与你一起。
    孩子们刚刚入门,为了吸引他们的兴趣,顾余特意选了几首需要口琴间奏或者提供和声的曲子,先教会了大家在哪里用哪个音,然后便开始一遍一遍的配合练习。
    几节课后,有乐感比较好的,就能磕磕巴巴的吹出那些简单的曲子了。
    顾余将时间留给他们,自己坐在一旁想事情。
    郑树去看了朱成武,回来单独找了于校长,顾余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可以肯定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于校长的脸太臭了。
    后来李校长忍不住跟她说了,原来成武真的不上学了。顾余猜测事实一定比李校长的轻描淡写更严重,不过两位校长都不欲多说,她也不敢问多了。
    郑树要去山上砍树。山里生火做饭都需要柴火,若是能找到整棵枯死的树,必须得两个人运回来,所以他经常来学校找帮手,这样运回柴火来也可以分给学校一半。
    于校长一时不查,直接跟他说,“他们在后头山上了,你去叫人就好。”
    郑树推着小车往山上走的时候,正好被顾余看见,连忙喊了身旁的陶力过去,“你跟着他去,趁空问问他朱成武怎么样了,记得别露出痕迹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先跟老师说了,知道吗?”
    陶力机灵,并且很成熟,顾余觉得自己在他这个年纪都没他沉着冷静,因此将打探消息的事情交给他。
    到了晚上,顾余才抽出时间来问陶力。
    陶力说得比李校长说的更详尽,成武不仅不能上学,还被家里作为一个整劳力,不干活就没饭吃。
    顾余常常的呼了口气,她虽然年轻,但已经没有了那种义愤填膺的冲动,打发陶力去吃饭,“行了,这些都不要再讲给第三个人听了,老师会想想办法。”
    陶力往门口走,迟疑了几秒,转身问,“顾老师,成武还能回来吗?”
    顾余缓和了下呼吸,“回不来,能在外头继续上学也挺好的。”
    顾余说完就觉得自己说了句废话,能继续上学当然是挺好的,可是如果真的不能读书,对许多人来说,也没什么,生活还要照旧,这个世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惨事,辍学跟那些比起来,都不算是最惨的,有了比较,也就有了幸福。
    幸福是建立在比较之上的。
    何况顾余觉得于校长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两天后,方青来了,带了一封加急给她,顾余拆开一看,是班长寄过来的,毕业典礼需要本人亲自参加,否则没有毕业证。
    顾余看了下时间,七月五号,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呢。说实话,她有点儿不想回去。
    在山里呆习惯了,城市的那种热闹喧哗似乎戴着冷漠的面具,对她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