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把原来的概念和意义引申
    把原来的概念和意义引申
    生活中很多情况下的尴尬与僵局都是交际一方无意之间或因不了解对方而造成的,怀有恶意与歹念的情况并不多见。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第三者是最合适的打破僵局的人选。如果第三者能根据具体情况将引起尴尬的事物、事件原来的概念、意义引申向别处,则能有效地化解尴尬僵局。
    20世纪80年代末,老诗人严阵和青年女作家铁凝等访问美国。有一次他们去参观博物馆,开馆时间未到,他们便在广场上散步。恰巧有两位美国老人在旁休息,看见中国人来,他们很高兴地迎上来交谈,说中国人是他们最为敬仰的。其中一位老人为表达这种崇敬的感情,热烈地拥抱铁凝,并亲吻了一下。铁凝十分尴尬,不知所措。另一位老人抱怨那老人说,中国人不习惯这样。那拥抱过铁凝的老人,像犯了错误似的呆立一旁。严阵走上前去,微笑着说:“呵,尊敬的老先生,您刚才吻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对吧?”那老人马上朗声笑道:“对,对!我吻的是中国人,也是中国!两种成分都有。”尴尬气氛在笑声中烟消云散了。
    这里,老诗人严阵机智幽默地将美国老人吻铁凝这件事转移引申为“吻了中国”,把铁凝个人这个属概念引申为“中国”这个种概念,这就使当事人双方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从尴尬的气氛中跳了出来。而且,这种引申实际上也抬高了美国老人吻铁凝本身的意义,这种吻象征着一个美国人向开放的中国的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