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节
    “笑婆婆,有人来看你们啦!”方琬琰提高声音说到。
    一个正在喂孩子喝米汤的婆婆抬起头来,将手里的勺子交给旁边的一个大孩子,让她接着喂。她站起来向呼延锦行礼道:“多谢善人。”
    呼延锦让阿瓜和小高到车上把米面抬了进来,笑婆婆又叫那些大孩子一起来行礼,再谢了一回。花荞看着有些心酸,悄悄侧身,抓起旁边师兄的袖子,擦了一把眼睛。
    好嘛,又不带帕子!
    呼延锦走过去,将最旁边两个年龄大些的男孩扶起来,问道:“这些孩子一直住这里吗?还是会有人领养?”
    笑婆婆满脸的褶子,看不出是笑,还是纯粹是老了。
    她摇摇头说:“一般在这里住到十岁,他们自己也待不下去了,出去也就是流民乞丐,自己找口饭吃。那些乞丐们,捡到幼小的孩子也会往这里送,在他们能养活自己之前,暂居此处而已。”
    呼延锦点了刚才那两个孩子说:“这两个孩子如果愿意走,我带回去。”
    这两个孩子应该快十岁了,最多过完这个冬天,也要离开这里自己去行乞。呼延锦觉得府里人不多,可以让他们跟小高习武,也比出去做叫花子强。
    “我原来也想收养几个的,可母亲说,这些孩子里头,不知道是怎样的身世,还不如买那些知道底细的,少给父亲惹事。”方琬琰有些遗憾的说。
    到了门外分别的时候,花荞和方琬琰约好,明天花荞到方府拜访,她再把那颗蓝宝石带过去给她。
    呼延锦在一旁听着,他隐隐有些心动,方尚书自己没有打过交道,也不知他是怎样的人。穹窿既然将他列在名单上,一定是认为他值得花力气去策反,又或者,他对建文帝还很忠心。
    花荞和方琬琰交往,或许能让自己更快接近方仕政。
    毕竟,易呈锦的行动在冬至休沐过后,便会开始。
    他想躲也躲不过。
    第148章 送宝石偶遇方尚书
    蓝宝石被装在一个精致的小锦盒里,虽然是很小的一块,可胜在稀有。
    花荞今天也特意打扮了一下,还是梳着寻常的随云髻,插着的一支串成合欢花状的,粉色碎珍珠簪子却很别致。耳坠是单粒珍珠,颜色和簪子相映成趣。
    她虽然长在小吏之家,可阿娘勤劳又有手艺,家中还算殷实,阿爹渊博的学识,给她带来一种自信而生的大气,眼光也与常人不同。
    爹娘虽然宠她,对她的言行举止却没放松过要求,此次到了京师,换上京城女子的打扮,竟不比京城贵女们逊色,反而更多了自信从容的风流态度。
    马车到了尚书府,方姑娘的小丫头已经等在侧门外,见花荞下车,连忙迎了上去。
    “你进去吧,我在门外等你。”呼延锦也跟着下了车。
    花荞便带着小七跟着进了方府,走了几步就看见方琬琰在垂花门下面招手。大明但凡有些家世的女子,都会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垂花门就是她们的活动边界。
    “花荞,快来!我都等你好半天了!”方琬琰小声唤到,眉眼尽是笑意。
    花荞快步走过去,两个女孩嘻嘻笑着,挽着手穿过抄手游廊进了西厢。
    “我有三个哥哥,最小的,就是比我早出来那么一小会的同胞哥哥。今天他们都出去了,否则我一定要介绍给你认识认识。”
    方家就她一个姑娘,哥哥们虽然对她很好,三哥还是跟她一起长大的,可男女有别,哥哥五岁开蒙就去上学堂,只有傍晚散学回来才能在一起。再到十来岁,男孩们的天地,已经很难被一个深闺女子所了解。
    “我只有一个弟弟,真羡慕你有哥哥。不过我有师兄,师兄对我也很好。”
    “以后你可以常来找我玩,我母亲总在后院里,很少到前院来,只有嬷嬷整天盯着我。”方琬琰叹了口气说:“我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我父母亲大人,正在给我张罗亲事,应该是明年开春,就要下聘了。我连那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见都没有见过,你就要嫁吗?”
    “家家的女儿不都是这样的?你看我们读的书,不是《女训》就是《女戒》,一点意思也没有。”
    花荞想起自己和师兄,两人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又是两情相悦,对比起来,自己不知幸运了多少倍。
    “你先看看这个蓝宝石怎么样?看你哥哥会不会喜欢?”花荞把手上的锦盒,递到方琬琰手里。
    方琬琰两个指尖捏着宝石,对着天空,这颗蓝宝石是鲜艳的天蓝色,呈透明状,比大明的山东、福建出产的蓝宝石,质地更纯净。
    “这才是真正的宝石!太珍贵了,我倒不好意思收你的了……”
    方琬琰是个识货的,方尚书是朝廷二品大员,母族也是京城望族,家里的首饰不少,这种彩色宝石不是没有,多是质地浑浊,只用来镶嵌点缀用。
    “送都送出去了,哪有收回来的道理?再说,我自己还留有一块呢。”
    “那就谢谢你了,你来,给你看我的宝贝,你喜欢哪个,我送你。”
    两个姑娘笑嘻嘻的关起门,在房里翻箱倒柜看宝贝去了。
    今天很好,淡蓝的天空罩着冬日暖阳。呼延锦在马车里坐了一会,干脆出来晒太阳。
    听易呈锦说,他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两天就准备和他义父魏谦摊牌,先把他义父拉入麾下,再通过他义父去掣肘那些有把柄的大臣。
    至于是哪些大臣,他也不知道,更不知道,这位被穹窿山画了重点的户部尚书方仕政,是否有把柄在魏谦手中。
    “什么人?敢在尚书府前滞留!尚书大人车驾到了,还不避让!”
    呼延锦还在出神,一辆马车远远过来,车夫喝问道。
    他赶紧站直,拱手作揖道:“下官呼延锦,拜见方大人。”
    马车在大门前停下,方仕政从车上下来,看了呼延锦一眼,觉得眼生的很,问道:“呼延锦?没听说过,在哪里供职?何时找到本官府上?”
    呼延锦赶紧答到:“下官是太孙詹士府少詹士,刚刚从南都调入京师,怪得大人不认识。下官无事,只是下官的师妹被方姑娘邀请到府上做客,下官负责接送,故在此等候。”
    方大人笑了,想起自己小女儿经常因为想出门,求几个哥哥陪同时撒娇的样子,他点头道:“原来是个体贴的哥哥……既然如此,呼延大人到府里坐等吧,外人看见,还以为方府架子大,怠慢了客人。”
    呼延锦再次作揖,也不推辞,跟着方仕政进了大门。
    “呼延大人从南都来,不知南都近况如何?老夫自从举家北迁,离开已经快三年了。”方仕政背着手边走边问。
    “南都这两年还算平静,大家也都习惯了渐渐被冷落。但,锦以为,南都的情绪无伤大雅,就像上个月万国来朝,使臣比以往更多,态度也更躬谦,大明国威已立,影响比过去更大,永乐朝已深入人心。”
    方仕政听了站定下来,回身笑道:“南都能出你这样的官员不容易,你很有想法,不愧是太孙身边的人。呼延大人,请前厅用茶。”
    他本来只想让呼延锦进府来坐着等师妹,好歹也是四品官,一直站门口也不好。如今见他说话颇有见识,自己也愿意陪他坐一坐。
    “锦在入京师途中,遇到一位二十年前被满门抄斩的大臣遗孤,只可惜这位姑娘已经香消玉殒,追随先人去了。”
    “哦?还有这事?事情已经过去那么多年,姑娘还想不开吗?”
    方仕政有些动容,当初自己就是因为要保全全家,才从一线撤了回来。当时很多人骂他叛主,可再打下去,也是他朱家的江山,殃及的只有无辜百姓和大明的将士。
    “并非姑娘想不开,她也想好好生活下去,又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子。只可惜罪臣女儿的身份,让她嫁人之后备受折磨,不堪忍受,才寻了短见。”
    “唉……当年她不过是孩童,稚子何辜……永乐朝二十一年来,虽说风波不断,但大体算得上国泰民安,这就是大明之福,大明百姓之福。没有战事,才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基础。”
    呼延锦明白了,方仕政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让他放下永乐,重回建文的人。
    他更在意的是社稷安康。
    然而,又有哪一次政变,能够兵不血刃?
    第149章 小迷糊误闯安国寺
    好不容易连续几天休沐,呼延锦和花荞两个,把京师的大街走了个遍。
    呼延锦当然是想让花荞,尽快熟悉附近的环境,花荞则是出去逛吃逛吃。
    今日花荞穿着男装,两人就没带随从,在附近走走。
    走到一座寺庙旁,花荞笑道:“这里有座安国寺,既然到了寺庙门口,咱们进去拜拜,也不知里面供的是什么菩萨。”
    呼延锦点点头,两人正想进去,忽见来了几匹高头大马,将寺门堵住,马上的军官快步走进寺庙,不一会儿,里面的香客像是被赶了出来,纷纷离开了安国寺。
    “也不知是什么重要人物要过来,咱们也别进去了。”呼延锦拉住花荞胳膊,花荞撅了撅嘴。
    两人转身正要走,忽然一匹快马奔来,停在他们身边。马上是位精干的年轻人,他焦急叫道:“呼延!叫我好找!出大事了,你赶紧跟我走!”
    那年轻人的脸色黑冷得像铁。
    呼延锦也来不及为他们介绍,只匆匆对花荞说:“从这里走,你会回去了吧?你看,从前面那个丁字路口数起,第六个路口向左拐,就是进我们胡同的路。”
    花荞紧张的点点头:“认得认得,我会回去,你自己小心,我在府里等你回来。”
    那人把手伸把呼延锦一拉,他便上了马背坐在那年轻人的身后。正要打马,他又忍不住重复了一遍:“记住,是第六个路口,别迷糊数错了。”
    只一会,花荞便看不到他们的背影。
    这是什么人?出了什么大事?他没有叫师兄“大人”,而是称他“呼延”,那一定不是詹士府或者太孙东宫的人,难道是吴先生?吴先生一直住在宝应,这个人肯定没去过宝应……
    花荞百思不得其解,正想沿路回去,忽然对面传来“哎哟”一声,她循声望去,一个担柴的小和尚摔了跤,自己坐在地上,一捆柴也散了。
    她连忙跑过去问道:“小师傅可还好?”
    “多谢施主关心,我脚崴了……”小和尚十一、二岁,比花荣还小,声音还是尖细的童音。
    花荞伸手要摸他的踝关节,小和尚一惊正想躲,被她一把抓住,上手仔细摸了摸,她笑着说:“你运气好,关节没事,缓缓就好了。”说完,就替他去捡地上的柴。
    “还不快走!冲撞了贵人,要你们好看!”先前封了寺门的一个军官,见他们在旁边磨磨蹭蹭,走过来喝到。
    小和尚顾不得脚痛,也爬起来捡柴火,只是重新担起来的时候,痛脚不好用力,一瘸一拐的。花荞好心替他扶着,两人顺着安国寺侧面的墙往后走。
    走到寺庙后面的一个小门,进去又往里拐了两次,才到了寺院的伙房。
    卸下柴担,小和尚龇牙咧嘴,一屁股坐在台阶上,他抬起头感激的说:
    “多谢施主姐姐,要不是你,我肯定走不回来。这会送不了你了,你顺着原路走,走到刚才我们进来的侧门,就能出去了。”
    花荞点点头,转身就出去了。
    可就算顺着原路走,也是要拐弯的啊,拐一次对了,第二次她就拐错了方向,竟朝着大殿的后门走去。
    进了门才发现不对,这不是院子门,自己怎么迷迷糊糊跑到菩萨后面来了?正想退回去,贵人已经从大殿门口进来了。花荞只好躬身藏在菩萨身后,想等贵人走了,自己再出去。
    一阵悉悉索索的衣袍声过后,只听一个女声传来:
    “培儿,你知道母亲为什么喜欢来安国寺吗?”
    “知道,母亲说过,在母亲的家乡,也有座一模一样的安国寺。”这是一个少年的声音。
    “不错,母亲小时候,就住在安国寺旁边,经常去给寺里,送自己家里做的泡菜。二十年了,当初和母亲一起来大明的姐妹,就只剩下母亲一个……”
    “母亲……”
    一下子没了声音。
    但花荞仔细听听,似乎有轻轻啜泣的声:唉,这夫人也是可怜,和我阿爹一样,背井离乡几十年,这肯定是想回家了。
    “培儿,你不要怪你的父王,要怪,就怪母亲没用,没能给你挣个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