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默片(1)
    默片,也就是卓别林那个时代的无声电影,有纯无声的,也有一些是添加了简单的bgm的。
    如今,这些‘古董’只有怀旧、或是找新鲜感的人、或是演员才会去回味,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人会花时间在这上边。
    可是,通过叠加图片得到的这部无声的默片,是来自于水星石虫,所以,参谋助手笃定其他人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感到味同嚼蜡,不过,八个多小时的播放时长,着实有点长。因此,参谋助手才提醒大家做好准备、来打这场‘观影’的持久战。
    而他的提醒,用的是开玩笑的口吻,这引起了绝大部分人的不适。
    因为这太不合时宜了——‘不周山号’永久失联,石虫大军也正毫无阻挡地涌向地球,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闲心思开玩笑,这也太……
    对于他人表露出的鄙夷,参谋助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了一抹神经质的笑容,然后默默地按下播放键。
    ……
    结果,这部时长八个多小时的默片,他们用了近十个小时才看完。
    因为图像的‘画质’远高于4k超高清,有些画面通过放大,可以看到丰富的细节,因此,众人看看停停、进进退退,以至于多费了数个小时才看完了一遍,而且还是粗略地。
    不过,即便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他们的世界观,也彻底被刷新了——
    这部‘默片’,是水星石虫对‘摇光号’反问的‘保安三问’的回答,亦是水星石虫的【自述】。
    在这期间,地球方面也收到了黑匣子转发的这些信息。
    也是在这期间,之前‘摇光号’里对参谋助手抱有鄙夷看法的人,都明白了当时他为什么会突然用‘没心没肺’、甚至是有点‘神经质’的语气说话了——参谋助手这家伙在整理图片、做成ppt默片的时候,已经先大家一步对这部‘默片’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他肯定是先一步看到了其中的一张图片,所以才会不自觉地露出不合时宜的情绪。
    这张图片,是水星石虫对‘你要去哪里’这个问题的回答——
    画面中显示的是参宿四舰队,标在画面底端的字幕符号异常醒目,转译成中文后,是【我要去回收它】。
    ——————
    ——————
    【以下,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过于久远的事情,或许还存储在我的基因中,但已经不在我现在的记忆里了。
    现在,我能从大脑里提取出来的最久远的往事,按照你的计时单位来换算的话,发生在距今7712万年前,而发生的地点,在如今被你称为‘参宿四’的恒星附近。
    那时,那个地方只有一团规模巨大的尘埃。
    用你的话说,就是星际分子云。
    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后来在推演‘参宿四’演化的时候,推测出那里必然存在过一团星际分子云,而它的尺寸,超过了13秒差距,质量超过了你的太阳质量的90000倍。
    7712万年前,我的‘参宿四’就诞生于其中,但‘参宿四’并不孤独。
    在我的推演中,这团分子云中至少还有11颗恒星是与‘参宿四’同期诞生的,其中有3颗恒星,它们的质量比‘参宿四’还大。
    所以,在6912万年前,当‘参宿四’的主序阶段进入尾声时,那3颗恒星已经相继爆发完了。
    这3颗恒星爆发喷散出的物质,有相当一部分都被‘参宿四’捕获了,围绕‘参宿四’运行的行星也捕获了一些。
    在这之后,其中的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
    按照你的标准来看,‘参宿四’共有13颗大行星。
    我习惯用二进制计数来为它们命名,即‘第1行星’、‘第10行星’、‘第11行星’,不过,还是换成你习惯的吧,就是第一行星、第二行星、第三行星,以此类推。
    出现生命的行星,是距离‘参宿四’最近的第一行星。
    【图片】
    这就是‘第一行星’,具体数据如图。与其他12大行星相比,几乎被‘参宿四’潮汐锁定是它最大的特点。
    也就是说,它的一面是极昼,一面是极夜,硅基生命,就出现在东与西的两个昼夜交界处的狭长区域的浅层地表里。
    这两条狭长的、如月牙状的带状区域,我就称之为【东区】与【西区】吧。
    这两个区域里,昼夜交替频繁,用你的计量单位来测量的话,温差最高时会达到780摄氏度。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剧烈变化的环境,这两个区域里的生命才会迅速繁衍起来。
    这些生命,也跟你一样有着新陈代谢,只不过是在硅基层面、以氟化硅酮为介质进行着。这些生命的生存环境温度很高,所以代谢、繁衍速率都很快,而且远快于你所代表的碳基生命。
    也因为这样,这些生命的演化得以高效地进行。
    【东区】的生命在演化了不到10万年后,也就是在6901万年前,就演化出了拥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物种。
    按照你的命名习惯,就称之为‘硅基人’吧。
    当然,这个‘人’的形象跟你一点都不一样,而是与你的地球上的一些长了触手的蠕虫类似,只不过表层是由硅化物构成的,看起来不油腻。
    他们的大脑的运行机制,则是与你制造出的计算机类似。
    他们的身体具有接收与发射电磁波的器官,个体之间,通过电磁波成像交流,就与你的地球上的海豚使用声波绘图交流的模式类似。但因为是在地下岩层中生活,电磁波交流只适合近程,所以更多的时候,他们使用的也是声波。
    他们体内的神经信号的传导,依托的媒介是主要是金属。
    他们的繁衍,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的。
    6900万年前,他们发现了温差发电的机制,文明社会随即出现,并迅速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科技产物与生命本性的刺激下,【东区】一些‘硅基人’的探索欲望日益剧增,他们开始尝试离开狭窄的月牙状生命适居区、往极昼与极夜的地下禁区里冒险钻探。
    在北极与南极的地下钻探队率先发现了【西区】的存在。
    而这时候的【西区】,仍处在蛮荒时代。
    不久之后,【西区】就成了【东区】的殖民区。在南北两极,连接【西区】与【东区】的地下隧道也陆续建成。
    在这期间,也有一部分‘硅基人’借助工具装备钻出了地表。
    他们,也是第一批仰望星空的‘硅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