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是否准确、畅通,关键是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之间的间谍谁的能量更大一些。史连长他们搞到的情报靠得是金钱,靠得是许诺给好处,甚至五斤小麦这样的报酬来获取。
五斤小麦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对当时的人来说,那可是很有吸引力的精粮,尤其是那些被穷苦潦倒的农民。那个时候的农民,他们是种粮食的,距土地、距粮食最近的就是他们农民,他们一年到头都挨饿,几乎就没有吃饱的那一天。
有人说农民过日子精打细算,舍不得吃,其实不然,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可吃,他们吃什么?
粮食在农民哪里更是金贵的东西。受当时粮食生产的局限性,那个时候由于生产方式的不科学性,又没有化肥农药做支撑,水利条件几乎等于零,要增产一斤粮食比登天还难。农业的粮食生产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时候一亩好地,生产小麦不过三五斗,如果遇上灾荒年,绝产赔上种子的时候绝不稀罕。
还有农民是种地的,农民却没有土地可种,这就是中国数千年贫穷的根源,试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在为吃饱肚子累死累活,极少数人躺在用土地剥削来的财富享受,把整个心事都用在如何盘剥农民上,这样的社会会发展么?数千年几乎都是一个样子的中国封建社会就不足为奇了。
农民种地自己却没有土地耕种,要种地就要从地主的手里去租种,地主什么都不用管,每年抽出地租。地主收的地租那可是一笔不少的负担,小麦亩产三五斗,有时候地主的地租就能达到这个数,农民耕作一年,交了地租手里就没有了一粒粮食,这也是常有的事,灾荒年地主的地租绝不会因为天灾减一点,这对农民来说这是更大的负担,就成了农民欠下地主的债务,欠下地主债务在地主的账面上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很高利息的,一斗还二斗这还算客气的,利滚利、驴打滚,蒙着良心胡描,那可就成了农民永远还不完的债务,卖儿卖女典老婆这就成了他们不想选择的选择了。
挨饿没有粮食吃,五斤小麦这对饥饿中的人们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人在生死饥饿面前,往往就失去了道德的评判、水准,我们现在的人也不要站在当下这个水准上去指责他们,他们的可恨之处往往也包含着很多很多的无奈。
史连长他们用丁点小利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情报,尤其是对共产党的提防胜于防川。而张静源他们驻扎在草柳庄的情报,就是由一个贫穷的几乎揭不开锅的农民报告史连长的。而共产党张静源他们的情报更注重于来自敌人的内部,而这样的情报往往更准确一些,敌人那里往往就有共产党的人打在敌人的内部,张静源他们从敌人内部的信息知道敌人的最新动向,从敌人的这些动向之中来确定下一步计划。
张静源他们最先得到的情报,是烟台威海两地的国民党军队在缔结,并准备南下,紧接着莱阳的国民党军准备北上,还有牟平的国民党军也在缔结,南下北上综合这所有的情报,敌人的目的只有一个,他们意在草柳庄,这个情况很严重,张静源决定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这个问题,草柳庄的会议紧急召开,特委委员和周围县区的书记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怎么办,刚刚武装起来的队伍何去何从,书生气浓、刚刚加入共产党并任中共道头中心支部书记的李厚生委员首先发言说:“我们在小夼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展示了我们强大的力量,眼下既然国民党政府如此相逼,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着我们在小夼村胜利的东风,干脆举行武装暴动,打出我们的旗号,说出我们的主张,有广大的老百姓支持我们,我们肯定能取得成功!”
李厚生提出的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了不少的人的支持,特别是褚家疃的徐元义就极力支持这一观点,徐元义刚刚又被提升了莱阳13区的区委书记,个人欲望膨胀,很想借此往上爬,做更大的官,徐元义参加共产党,是共产党的投机分子,伴随着共产党的成长,参加共产党的人当中,从来就不缺投机分子,只是这样的人很难甄别,他们在工作上往往表现出来的非左即右。在共产党成立的初期和当下,投机者应该更多一些。
徐元义为了当更大的官,极力想往共产党的高层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就要极力地表现自己,尤其是想把自己表现成一个很有威望的人,徐元义说:“革命不怕流血牺牲,我认为起义暴动眼下正合时宜,我支持李厚生书记的观点!”
特委委员刘经三是一个比较稳妥之人,刘经三却不这么认为,刘经三说:“眼下我们虽然有了一部分武器,小夼村我们也取得了一定胜利,但这点成绩不足于成为我们开始冒进的理由,但我认为也就是小夼村的这次行动暴露了我们的部分实力,由此招来了国民党政府的这次大的行动,而这次大的行动又正是针对我们的,想把我们一网打尽,把我们共产党这点武装消灭在萌芽当中,这个时候起义暴动,正中了敌人的下怀,我们如果再跟他们硬碰硬,这更是敌人所希望的。总起来一句话,我认为我们眼下起义暴动的时机并不成熟,我们必须谨慎对待!”
刘经三的这些话,张静源听来不怎么中听,里面或许还有一点批评的成分在里面,但作为领导干部就要有虚心听取批评意见的修养,这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最基本的素质,况且所有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革命的胜利成功。
刘经三的意见说完了,现在会议刚刚开始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时间不等人,为了把会议开得简短一点,张静源说:“我们大家表决一下吧,我们来个民主集中集,支持李厚生的观点,支持马上进行武装起义的举个手!”
李厚生和徐元义极小数的人举手了,张静源看了一下,张静源又说:“支持刘经三观点的请举个手!”
张静源看了,这一回举手的人不少,最起码是支持武装起义的人两倍以上,支持的人不少,张静源觉得刘经三说得也很有道理,所以张静源问:“老刘,你能进一步地进行说明么,把你的观点说得再透切一下?”
刘经三说:“可以,我认为我们眼下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虽说对付史连长他们一个连我们绰绰有余,但对付一个营,对付一个团,我们的优势又在哪里呢?我们虽然新得了一批武器,但我们的训练还没有到位,有些武器的使用还不是那么明白熟练,这个时候开始大规模的作战我认为不可取!”
张静源点了点头,张静源说:“老刘说的情况确实是我们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训练是提高革命队伍战斗素质不可逾越的一道坎,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刘经三说:“还有一个问题我不得不说,这个史连长我们对他不要抱什么希望了,据我所知,国民党政府这一次大的行动就是与这个史连长有关。”
徐元义不愿听了,徐元义问:“老刘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不要听到风就是雨一下子把问题看得那样严重,要做史连长策反工作的是张书记拍得板,谁也不能保证每一次的工作都做得圆满成功,你刘经三对张书记有看法我们都知道,你也不能把张书记这次策反史连长的工作说的一无是处!”
徐元义的这句话无疑就像在会场上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就是张静源都觉得徐元义这个人说这样的话,说得有些过分牵强,张静源批评徐元义说:“看问题不能这样一个看法,这是哪跟哪啊,注意同志团结!”
徐元义反倒振振有词:“党的会议上,有啥说啥,我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掖着藏着,应该说我这也是对党的一种负责。”
徐元义的这个说法刘经三没有往心里去,刘经三说:“老徐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错,不过,我这样说问题不是诋毁张书记这次行动的成败,只能说我们策反史连长是找错了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团结的对象。当然了,也许我的看法和说法都有些主观片面,希望大伙批评指正!”
张静源说:“老刘说得对,从国民党政府这一次行动迅速的情况来看,肯定是史连长在这件事上出卖了我们,他说三天时间给我们答复就是一个缓兵之计,这个情况就在我们还没有离开小夼村的时候,我就已经感受到了,所以我就没有将缴获他们的枪还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