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源真敢想,借枪竟敢要借到幕府,刘经三怎么能不吃惊?叫谁谁都吃惊!
幕府牟平县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人家这个大户不但有生意上的经济支撑,还有政府后台,还有军方撑腰,或许这些还都还不是最主要的,最最主要的是幕府还有洋大人罩着,这才是幕府谁人惹不起的根本!
这个洋大人就是英国驻烟台的总领事凯文,响当当的英国外交官,厉害吧?
凯文一头黄头发,眉毛胡子都是黄的,一双蓝眼睛总是傲慢地居高临下对着每一个人。凯文对任何人都毫不避讳地讲述他父亲参加过八国联军,是第一批打进紫禁城的外国人,他家有好多宝贝就是他父亲那会从紫禁城带回去的,凯文说到这一切时是用很骄傲的口气说的,脸上没有一点盗窃者的羞涩和愧疚,反倒显现出占领者的无尚地荣光!
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美国只不过是他们大英帝国当初用来流放罪犯的荒蛮之地,是他们的子民,罪犯的后裔,因此,凯文在烟台各国所有领事中很有号召力,几乎所有的领事都听他招呼。
凯文跟幕府的交往始于幕府的二儿子幕政,幕政年轻的时候去过英国,说不上事业有成,到说一口很流利的英语,这英语成了他同凯文交流的基础。
幕府在烟台开有鱼行,鱼行跟别家的鱼行抢货发生纠纷,两家鱼行因此大打出手,幕府鱼行吃了亏,两个小伙计当场就倒在血泊中——被打死了。
杀人偿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一桩人命案,衙门判幕府败诉,死了人还要赔偿那家鱼行五千两银子,幕府拿出五千两银子九牛一毛算不得什么,但咽不下这口气,这案子判的明显不公,所有的罪责分明在对方,最先动手大人的也是对方,案判过错却全在幕府,幕府是牟平乃是胶东数一数二的大家族。猪争一口食,人争一口气,幕府这样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这日后还有何脸面在这地面上混,幕府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幕府如何都不能够咽下这口恶气,于是就找人送钱继续上告!
幕府财大气粗,花多钱都不管,只要能打赢这场官司就成,当官司告到山东知府哪里,知府大人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实话:“别告了,这官司无论告到哪里都是你们幕府输,尽管输得不服气,就是我一个知府都知道你们输得不服气,我也不服气,可有什么用呢,人家朝里有人,朝里有人,你明白么?”
朝里有人好做官,没想到还有朝里有人赢官司,幕府明白了。到了这一天幕府全明白了,幕府在明白的同时,也有办法了,幕府家的二儿子幕政很有头脑,自八国联军打下北京紫禁城以后,在中国从慈禧太后老佛爷开始,中国的官员都怕洋人,每一个洋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是中国大小官员的洋大人,洋大人的权利至高无上。
幕府的二儿子幕政看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找到了洋人凯文做靠山,因此幕政仗着他会英语,又和凯文有过几面之识,为了鱼行官司这件事,幕政找了凯文。凯文弄明白了幕政的来意后,凯文满口答应,凯文说:“这事好办,你们中国人的事对我来说就是小事一件,我一句话就能搞定!”
凯文这句话还真不是吹,仅仅一天的时间,幕府官司的事整个来了个天翻地覆,幕府不但要回了那五千两纹银,那家鱼行还得倒赔幕府一万两白银,另一家鱼行当日就倒闭,被典了房子卖了地皮走人,从此以后就在烟台消失,幕府的鱼行一家在烟台码头做大,至此幕府在胶东地就没有怕的人!
眼下张静源借枪行动,上手就要在幕府身上开刀,刘经三怎么会不吃惊呢?所以刘经三说:“张书记,这个幕府借枪的事,我们是不是再合计合计?”
张静源当然听出了刘经三的弦外之音,张静源说:“这有什么好合计的,我们要求下面县委要做的事情,我们特委必须要自己最先做到,而且还要做好。我们要求县委武装必须要新增50条枪,我们特委就必须要搞100条枪,不然的话我们做领导干部就没有底气,无法服众,我们如何做好领导工作?”
张静源这样说话,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明张静源心里已有必要的把握,刘经三和特委委员们就有了底气,只要配合好了就是了。
前些日子记不起来在什么传媒上看过一篇文章,文章通篇都在讲述一个如何启用乡贤治理乡村的事情。这个乡贤很有点意思,什么是乡贤,乡贤不一定就是德高望重的人,也不可能是身无分文乡村里辈分最高的人,但肯定是乡村里那些有钱人,因为他们手中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就能掌握话语权,掌握了话语权就能推动舆论倒向,在舆论导向里做成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怎么看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都有一种复古的味道在里面,人类发展到了眼下的21世纪,有人还在抱着复古的臭脚说事,让历史车轮倒转,不是脑袋进水了就是别有用心!
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村,地主阶级就是那个时候乡村的所谓乡贤,在往前数千年,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由这些所谓的“乡贤”所支撑、治理的,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几乎就是一个滞停不前,什么时候老百姓的生活真正好过,社会真正地近不过?
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村,地主阶级把握着地方政权,他们即使规则的制定者,当然了也是规则的受益人,他们在治理农村政权时,他们与晚清相比有不少花样翻新。不过,这些翻新对耳目闭塞的大对数中国人来说事新鲜事,但对外国人来说,也都是他们制定的规矩,是跟外国人学来的。对从外国哪里考察来的东西他们并不是照盘全搬,他们是有严格选择的,对他们地主阶级利益集团有益的他们就“接轨”,真正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老百姓也能从中获益的的事他们只字不提,反正老百姓不知道,老百姓都文盲,老百姓他们说什么就得听什么,不听也罢,各级政府都有武装,大少地主也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要拼命,怎么也不会反过他们的高压之下。就像幕府就养了二三百号家丁,他们的武器大到重机枪,小到女人用得袖珍小手枪,几乎清一色的英国货,因此,这批武器在特委书记张静源的眼里份量特别重,张静源早就在这些武器上打着盘算,要让这些武器为革命所用!
幕府大宅门门口常常站着四个岗哨,这四个岗哨张静源完全可以无视,因为张静源是教师,幕府的两个少小爷一直想请张静源做他们的私人家庭教师,张静源一直都没有答应过,不过,却愿意做幕府两个少小爷的辅导老师,这样一来张静源进出幕府很自由,从来就没人敢拦他,因此,张静源对这个幕府内外的情况特别熟悉。
幕府不在牟平城,更不在海阳城,他除了在烟台开有钱庄、商行、鱼行、典当铺,几十家生意买卖外,他们的根还是在幕家庄。
幕府的人很用心,他们从早就开始琢磨发财升官人家的盛衰史。他们观察发现好多发财、包括做官的人,他们发财了、做官了,他们要么就举家乔迁,到更繁华的地方享受荣华富贵,但结果是好多人要么消财招灾,更可悲地是刚到手的官位还没有坐热乎,就被人罢免,或者被人杀头,这在幕府看来这是他们离开了他们的根所致。他们的根,人气、财气,都在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接地气,与地气相通,也就是说是他们所居住的地方风水所致,让他们发了财做了官,他们走了远离了风水宝地,活该破财倒霉都是他们自找的!
当然了,也有发财当官不离家的,但他们还是破财了,丢了官印,究其原因,也还是的怪他们自己,他们有钱了,忍不住就要修修补补,忍不住修修门楼,让门楼更显气派一点,能跟自家的地位身份相符,要不就修修祖坟,却不知这样做,他们不但坏了风水,泄了地气,结果比举家乔迁的好不到哪里去!
应当说幕府的这些研究不无道理,最起码与中国最难懂的玄学周易学说有那么一点关系。因此,幕府的老宅在幕家庄一直都没有迁离,而且再不破坏原来的风格下逐年向外拓展,也就成了幕府老宅现在的这个样子,树大根深,才会枝繁叶茂,幕府这多年一直买卖红火,日进斗金,与他们老宅是不是真得有什么某种关联谁都说不清。
幕府在整个幕家庄几乎占据了大半个村庄,幕家庄整个村庄修了围子,还有厚重的大铁门,大铁门在围子上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死到大铁门,每道铁门每日都是按时关开门,这钟点把得跟时钟一样准确;幕府在幕家庄内还修有高大的院墙,幕府大院的院墙尤其坚不可摧,比村外的围子都要高大结实得多,高大的院墙上还修有炮楼,护院的家丁就有130多人,整整一个加强连,他们一天24小时值班,幕府在幕家庄是城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