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39章 相煎何急
    转眼进入第二年,公元前368年。
    暗中策划多年的蜀王杜尚突然向巴国防守薄弱的阆水(嘉陵江)上游发起进攻,占了苴地。
    巴国主卵子尖尖上都是气,但巴国经过多年战事,尤其上年才又苦战,就像得了大病,文官大多主张忍耐为先,从长计议。
    巴主怒道:“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寡人看你们要计议到几时!”口吐一口血,昏了过去,生起病来。
    武将则主张武力夺回,可是两大掌门人都在病中,谁也不敢提出立即再战,因为没有谁能保证一定取胜,若再失利,岂不是催要掌门人的命。
    取得胜利的蜀王封其弟杜葭萌于苴地,建立苴国,因此也称葭萌国,都城在土费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
    这是巴国在失去夷水盐泉之后不到十年,失去的最大一片土地。
    巴国仅有郑铮、相尚等少数大臣明白,这不是巴国失去的最后一块土地,更多的贵族则或许明白,但并不影响继续醉生梦死。
    丹涪水一带的瞫伯、郁侯、共君,对苴地的失去更是不需要去过分关心。对他们来说,只要楚国人不来,一切都可以如从前。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外敌退了,又起墙内之争,巴人也有这个毛病。
    入夏,一个韩国之墨阳人到了瞫氏部族与通氏部族之交的鸡尾山,发现恶金矿石,就是铁矿石。时人称青铜为美金,称品质尚差的铁为恶金。
    春秋战国时期,冶铜水平很高,但铁这种金属,已被发现有用处,最早是陨铁,其后是块炼铁,铸锻水平尚低,多用于农具,中原地区使用得更多,吴、楚等国已有铁兵器出现,比如著名的干将、莫邪剑,据说就是因含有钢。
    因此,铁矿也是难得的宝矿。
    巴人虽然青铜技术很高,但尚未掌握较高的冶铁技术,在丹涪水这一带,对铁这种金属的前景认识犹为不足,他们认为还是青铜管用。韩国人到虎安山见瞫伯,满心以为有重赏,不料瞫伯兴趣不大。
    韩国人最后对瞫伯道:“不要小看那些带红的赭粉块,将来堪比金(青铜),甚至有过之而无有不及,此是上天造福瞫氏的巨大宝藏。你们有所不知,楚国人的宝剑,有的就是加铸有这东西,因此锋利无比。更何况,恶金粉带红色,与丹砂一样是灵异之物,是祭祀、辟邪之宝物,邑长何如此轻视之?”
    虎安山人听了这席话,方才大梦初醒,也才明白从外面搞来的宝物般的先进农具,原来是这个东西做的,无不欢喜。瞫伯请韩国人住进客舍。
    虎安宫粮草总管苴怀暗对瞫伯道:“韩国人所言,我看不虚,若真是能制成宝剑,谁敢小视!那石头定然是个好东西,不然他也不敢大老远跑来要重赏。
    “可是,鸡尾山上没有人烟,却正处在我部与通氏部族交界之处,两部向来不以为意,但若是通氏知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必然要来抢,不如让韩国人将秘密带去禀报先人,随后向鸡尾山移去少量奴隶、罪人,无心无意之间将鸡尾山全山占为我部所有,时日一长,就全成了我们的宝藏了。”
    瞫玉本是不擅计算之人,闻此言大有道理,道:“通氏不过是一个小部族,他的主子还只是南平子(领地在今重庆南川、綦江一带,巴国子爵部族)。
    “当年,南平子勾结鳖国(今贵州境内)作乱,我兄瞫涛就是战死于那场战事。南平子战败自杀,其部族已然衰落,他的各子部族四分五裂,占他的地,有何不可?必要时将通氏也收归于我瞫氏。”
    于是 瞫玉令将韩国人秘密活祭瞫氏先人。可怜的韩国人,一席话断送了自己性命。
    岂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传到通氏首领耳中,通氏虽弱,事关巨额财富,拼死相争,引发通、瞫两个部族争夺鸡尾山铁矿,发生争斗,死伤二十余人。
    枳都六公子巴平安得报,命人前来调停,把这块本是无主的土地划分边界,共享铁矿,方才平静。
    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并未开发铁矿,在他们看来,一片无主的土地,重要的是落实所有权,在没有技术制作出当前最需要的兵器之前,开发不开发,不值得讨论。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不过两个余月,已是秋起,又起一场更大的争端。
    这月,瞫氏部万风寨的猎户在追赶野物时发现一个深山之中的大洞子,并在其中寻找到几件陶器,上面都有一幅梅花鹿形的线刻图案。猎人取了回来,交给万风寨主果五源。
    看到陶器精美,特别是上面的梅花鹿图案,果五源联想起以前虎安宫的虢永夫子对自己讲过郁水巫臷国的宝物和臷宝的事,传说臷宝上面就有梅花鹿图案,于是立即向虎安宫报告。
    瞫玉请虢昌等人来鉴定,虢昌认为这几件陶器是郁水盐部族的遗物应当没有异议,同时认为郁水盐泉被白虎巴人占领前,臷民国人不可能将大量宝物运过浪激而又宽阔的丹涪水隐藏到北岸的一个洞子里,并且中间还隔了一个当时并不属于臷民国的度氏部族,猜测是当年臷民国的一部分难民逃难时留下的。
    可是,面对传说中诱人的宝物,多数人则认为与虢昌分析的恰恰相反,臷民人正是要找一个人人都想不到的地方隐藏宝物,于是瞫玉令苴怀带人去寻宝。
    不料,这个消息被郁侯的人打听到,报告了郁侯,引起一场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