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举贤
    厅外和风煦煦,满眼的红花绿叶,春色正当无限好。桓冲深深吸了一口气,花香扑鼻、草香清神,顿觉胸臆之间畅快了许多。
    这时候院墙之外隐隐传来丝竹管弦之声,间杂着吆喝声、嬉笑声。。。声声入了桓冲的耳朵。桓冲心中一动,信步走上了府中的一座高台。桓冲的府邸本就建在姑孰城里的高处,这时再登上府中高台,顿时将四下里的景致尽收眼底。
    那丝竹管弦之声想必来自不远处那间叫“归云阁”的酒楼,这地儿雅致得很,特意寻了一帮秀色可餐的小娘鼓琴弄瑟,加上菜肴美酒皆属上乘,素来是城中达官贵人饮酒相聚之所,便是桓冲自己也曾在那里喝过酒、听过曲。吆喝声则是几个小商贩正在卖力推销自己的货品,那口灿莲花、万分起劲的模样,叫桓冲看了忍俊不禁。三五个垂髫小儿追逐打闹个不停,一忽儿躲到房前屋后,一忽儿撞入街上人群之中,嘻嘻哈哈,笑闹成了一片。。。
    不过是一些市井百态罢了,却让桓冲眼眶微润,心中波澜丛生:想必百年之前,洛阳城(当时西晋的首都)里也是这般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罢!那时我大晋子民悠闲平生,天下间无一处不可去,可到了今时今日,北方早已神州陆沉、故土上尽是胡夷当道,思之令人沧然泪下。。。
    清风荡起了桓冲的袍袖,又吹拂过他清隽消瘦的面庞,将他高亢的声音远远送了开去:“安石,你未免小看了我桓冲!我辈纵不能仿效祖车骑(祖逖)、刘并州(刘琨)之壮怀激烈,却也不屑当那赵高、董卓!这江东系着我泱泱华夏最后的正朔,再不许戎狄踏足半步!”
    。。。。。。
    建康城里的谢安不久便接到了桓冲的回信,信中只有一个字:“善”!却让谢安当场定住,捧着书信整整看了半个时辰,长叹道:“桓幼子何其大义,何其高节哉!如此气度,我不及也!”
    桓冲算是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谢安建军一事的支持,至于桓豁那里就更好办了——一来桓郎子性子冲虚,从来就不爱瞎掺和,桓温在时便听桓温的,桓冲上位则以桓冲之言为重;二来此时他身染重疾,早已卧床不起,就算想反对,那也是无心亦无力。
    建军一事再无阻力可言,第二天谢安便在朝议中献上了相关奏折。多年的谋划没有白费,谢安在奏折中对于建军的各项安排,譬如钱粮、兵源、编制。。。无不做了细致可行的论述,令满朝文武乃至皇帝陛下皆为之叹服。
    最后剩下一个关键问题——此军由何人执掌?
    这支军队从建军开始便直属建康朝廷,未来必将打造成大晋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可以想见,大晋所有的资源都将向其倾斜。而作为这支军队的主帅,注定前程似锦,声名、威望、权势,统统不在话下。当然,秦国的威压如芒在背,想要当好这支军队的主帅,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出身名门世家自不用说,这是大晋朝择贤的首要标准,此外兵法韬略、天文地理、人情世故。。。乃至实战经验皆不可或缺也。
    宝座之上,皇帝司马曜发了话:“众卿尽可畅所欲言,为我大晋举贤!”
    只怪这位置实在令人眼红,那些与桓家有着或多或少关系的大臣们,明知此事与自个基本没多大关系,也忍不住跳将出来,扯着嗓子推荐起自家的亲朋好友来,甚至还有愣头青开口推举桓家族人的,自然是被满殿文武哂笑抵斥,于是挠挠头、悻悻然退下。
    江东士族也有心争他一争,几番唇枪舌战之下,终究还是力不从心,落得个怏怏无奈。
    临了这大桃子还是要由南渡大族来摘,只是究竟花落谁家呢?满殿目光纷纷望向了站在诸臣首位的谢安石,连皇帝司马曜也不例外。就见谢安清了清嗓子,大声道:“臣举荐征西将军司马、南郡相谢玄!”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谢玄是谁?不就是你谢安的嫡亲侄儿吗?叔父举荐自己的侄儿出任要职,此事听来真个过分。你谢安已然权势熏天,说到底这新军也是你谢安在幕后操纵,可连前台的门面都要用你谢家人,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罢?
    朝堂之上嗡嗡之声四起,有的人神情激动、甚至做出愤愤不平的样子来,谢安却毫不在意,气定神闲、一脸淡然。待四下里响声渐息,谢安微微一笑,朗声道:“诸公稍安勿躁,且听谢安一言,瞧瞧这谢玄当不当得大任。”顿了顿,开始了一番长篇大论。
    “谢玄少(第四声,指年少时)有气度,及长,熟读经、史,其人固然雅致,又深谙兵法韬略,善骑射也!”
    谢玄的出身那是没得挑了,一等一的高门;魏晋朝是著名的“外貌协会”,而谢玄的长相气度从来都是他的优势,在建康士族阶层里头大是有名;此刻大伙儿从谢安嘴里听到的,俨然是一个文武皆备的才俊形象。
    “兴宁(公元363-365年)年间,谢玄为大司马桓温掾属,筹谋军事多矣;咸安二年(公元372年),谢玄以一己之力募集流民乡勇,一战而退秦将俱难,又与骁骑将军段随合力,在武原败秦将都颜;前年去岁,谢玄为征西将军司马、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其统筹军事之能,为征西将军赏赞也!”
    方才谢安只是粗粗为谢玄张目,这会儿则摆起了事实——谢玄可不是纸上谈兵之辈,他十多年前就在西府军中效力,算得上是老资格了。武原之战更是实打实的大战功,谁也抹煞不了。就近来说,两年前谢玄被征西将军桓豁辟为司马、南郡相,干得相当出色;去年晋军三道齐出、声援凉国之时,乃是由桓豁统筹大局,谢玄受命担任监北征诸军事,一手操持了诸军的军备、后勤、相互沟通,展露了极强的军事才能,让桓豁赞叹不已,还曾上书朝廷为其表功,此事众臣皆知。
    讲道理、摆事实,谢安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满殿文武都说不出话来了——瞧来这谢玄真是不二人选啊,出身高、卖相好,能文能武,论战功有战功,论军才有军才。。。就凭他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流民、成军抗敌一节,这等手腕、这等胆略、这等情商,恐怕殿上就没几个人比得了。
    大殿里陷入一片沉寂——事儿,就这么定了么?
    终究心服口不服,几个昔年的桓党中坚本着不捣乱白不捣乱的心态,嚷嚷着鼓噪起来。一阵稀里哗啦之后,不知是哪个使了些小手段,硬生生推出一个人来。殿上众臣定睛看时,原来是散骑常侍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