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1章艰苦的谈判
    而在另一边,西汽与nam的艰苦谈判才刚刚开始,nam在林焕海上次讲话之后,终于意识到,中国人这一次可以说是来者不善,瞄准的目标绝对不是已经落后一代的cat iii,想通过这款车型从中国人身上估计是榨不出来什么油了。
    如果还想赚中国人的钱,那么只能选择从g2000开始谈起了,沃尔夫冈深刻认识到了这点,知道更先进的xga已经即将可以实现量产后,他已经决定那就开始谈g2000了,林焕海那一天对广阔市场前景的描述,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甚至认为,如果自己不能投身到这么大的市场里面去,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内心活动,他是绝对不会在表面上承认自己已经被打动了的,合作还得一步一步来,正如饭一口一口吃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他的策略是再和西汽扛上一次甚至两次再说,再强推一下cat iii,最后实在不行再勉强将就地同意就g2000进行谈判,剩下的事就是怎么把g2000的研发经费赚回来,再大捞一票的事情了。
    基于这种心理,在隔天举行的谈判中,他的表现是依然没有松口,而是再找了一大通理由来证明中国根本没有必要现在就引时g2000,最合适中国的依然是cat iii,这次,他还扯到了一个新证据,那就是他举证说西汽目前的生产设备比较落后,如果全面升级的话,非常不合算,反而是cat iii能够在不做大的设备升级条件下,可以在性能上实现一个大的飞跃,甚至他还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即附赠一条cat iii的完整生产线,并低价出售另外一条生产线,并保证会派德国专家全程指导安装直到生产。
    不得不说,这个条件确实有较大的诱惑力,对于西汽来说,现在缺什么,表面上缺的是钱,其实最缺的就是先进的设备,因为没有先进的设备,导致生产效率落后,导致质量落后,导致市场进取乏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缺设备比缺技术更严重,是饥渴一般的严重。
    若不是cat iii的底牌早已经被西汽了解,换个环境下,说不定林焕海还真会答应这个条件,只要这两条生产线引进,林焕海敢说,明年的生产任务用不了半年的时间就会全部完成。但是这毕竟与他的最终目标不符,即使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也不能动摇,他只能忍痛拒绝了这个条件。
    林超涵都被德国人这一次出手给震惊到了,他立刻想到,并提醒了林焕海,既然cat iii的生产线可以引进,那是不是可以得寸进尺,在合适的时候提出g2000的生产线引进,但是被林焕海暂时压住了,时机不合适。
    看到西汽一行人顶住诱惑,依然坚持提出要引进g2000,沃尔夫冈终于放弃了推销cat iii的念头,但是他也绝不想轻易就低头,于是再次提出要改天再议的要求。
    这下子,真的有点惹恼林焕海了,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装模作样让他觉得这事没法谈下去了,于是强硬地表示如果始终在一个没有意义的议题上打转,那也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明天他就只能买机票回国了,因为他不可能浪费太多时间,国内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回去处理。
    说实话,林焕海发飙的时候,林超涵翻译都为他捏一把汗,一时间会场的气氛都很紧张,好在沃尔夫冈早有预案,于是也装作是迫不得已要挽回客人的样子,向自己的同僚表示没有办法对方就是客以强大,要赚钱得趁早,于是他勉为其难地宣布可以就g2000进行谈判。
    林焕海转怒为喜,双方又开开心心地做朋友了。
    实际上正如林超涵所料,对方肯定是会同意就g2000进行谈判的,但不逼一下是不行的。林焕海之所作态就是为了逼迫一下,而沃尔夫冈这边,其实内部是有不同声音的,虽然说他强压下来,谁也不敢反对,但是强压毕竟没有顺水推舟更能平息反对的声音。两边其实都是戏精而已。
    既然大家谈得这么愉快,那就往下要聊些干货了。
    但既然是干货,那就难度更高了,双方这次会议就确定了一个大方向,即第二天开始正式就引进g2000的技术细节和商务细节进行谈判。这里面的学问就太大了,实际上,双方在这一次会议上,谈得最多的还是大方向的合作,双方只是确定了后面大概要谈哪些内容,而按照双方共同的认知,就这些技术细节的谈判,双方还要进行好多轮,而这么多轮的时间,他们都说不好,初步达成共识的是,争取双方在一年内至少进行三次大的磋商以达成最终共识。
    旁边的姚锦元终于感觉自己要扬眉吐气了,说真的,这几天的前期谈判,基本上没有他插话的份,因为这些大的方向根本不是他能够参与的,只有到后面合作的商务细节,才有他的用武之地,那些与法律相关的条文,他在西汽众人里面最有发言权。
    而邹乃德也松了一口气,他同姚锦元一样都起不到前期作用,只能干着急,但是此时他心里终于有底了,回去后可以向省里进行汇报了,这可都也算是他的工作成绩,能够促成双方的合作,他与有荣焉,合作不成,他回去也觉得有些灰头土脸,他还真怕林焕海一怒之下双方谈崩,回去他也不好交待。
    他们接下来要谈的,其实首先是合作模式。
    对西汽来说,最好的合作模式当然是掏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全套技术,然后还能附赠样品和生产线,把自己的技术水平提升后,再竞争国际市场,一切完美。但遗憾的是,这是做梦,德国人不是傻瓜,当然不可能按照西汽的条件走。
    但是德国人则同样也有一厢情愿的地方,他们希望能尽量不提供最重要的部分技术,然后西汽再从nam这里直接整车购买回去卖,大家快乐无比地坐地分钱,这样中国人永远不会威胁到nam的江湖地位,一切完美。但遗憾的是,德国人也早早地就发现了这几个中国人并不是传说中的人傻钱多的主,他们有着自己精密的盘算。
    当时有三种模式供西汽选择,德方在自己长期的市场开拓中,已经形成了诸多的合作模式,以应对像西汽这样的合作者。
    这三种模式分别是cbu整车进口,skd总成进口装配,ckd散件进口装配。顾名思义,cbu的合作模式意思就是nam最喜欢看到的模式,西汽充当搬运工,将nam的产品运到中国大陆进行贩卖,做中间赚取差价,一直只是模仿,绝不超越,如果西汽要购买其中技术的话,不好意,生产线还得花钱再买。
    而skd的模式,则是从nam这里进口最重要的部件,回到国内进行组装,这样西汽可以掌握部分技术,比如组装技术,但是属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你能学到多少,全看自己努力了,当然,有天份总是可以多学一点的,这样nam也不是很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情况发生;
    最后是ckd模式,则是西汽完全以零件的形式进口全部或者只是部分nam的产品,回到国内进行分配组装,其中部件会以国产化代替掉,这样基本上如果西汽肯下苦功夫钻研,有个十年八年的功夫,也差不多可以学会师傅的全套本领,但那个时候,师傅是不是练成了什么新的独门秘笈就不太好说了,应该是大概率的事,nam虽然会有些不爽,但依然可以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这三种模式里,第一种不消说是中方最吃亏,德方最赚钱的模式,但是却也是绝不可能实现的模式,原因此前已经说过了,价格高出天际,西汽可能撑不到最后直接就流血而亡了。
    第二种相对中庸一些,但依然会是中方会付出较大代价,最关键的是生产线西汽也得花钱去买,这哪成呢,林焕涨表示西汽,现在已经开始着手规划新的生产园区了,生产线会自己建立不劳nam操心,所以这种模式也不完全可取。
    至于最后一种,表面上,大家最多也只是打个平手,但其实这种模式才是德方内心最想推销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就会将中方科技树彻底锁死,林焕海刚开始还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倒是郭志寅发现这种模式的缺陷,那就是西汽会完全沦为nam的代加工厂,想发展壮大起来,会处处受制于人,这哪成呢?这种模式也不完全可取。
    在德方看来,反正不管哪种模式合作,德方都稳赚不赔。
    在中方看来,反正不管哪种模式合作,德方也是赚的,但区别是中方在其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起初,听到nam提出这三种合作模式的时候,西汽的人不免内心有些崩溃,这样做下去,西汽岂不是会当冤大头?看到西汽众人脸色不太好,沃尔夫冈立即指示约瑟夫解释说,不管哪种合作模式,并于g2000的技术,都是可以谈的,这才让中国人的脸色好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