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6章向内改革要效益
    发动机分厂这两年,在苗连喜的带领,总体来说,队伍比较稳定,人员也比较齐心,但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导致发动机这块外购较多,而内部自已生产的已经成为少数了。这次收购,基本上西汽上下再无人有什么异议,大家都明白,现在西汽耽误不起了。
    对鲁柴来说,这次收购也是卡住了一个好时机,谈判结果对他们有利得多,他们实现了梦寐以求,在西北这边布局的机会,首先是可以更好打开西北市场,其次有稳定的客户对象,最后还能真正地与汽车整车制造业形成合作关系。
    这一步布局,对鲁柴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当时林焕海和苏健等人都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次合作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这一次的良好的合作开端,让双方在后来的关键时刻深度融合,让鲁柴实现了更大的野心和目标。在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后来西汽远比他们当时预料的还要走得更远。
    不过罗马也不是一日建成的,鲁柴虽然和西汽基本上达成了合作意向,但是要落实下来,并非一天两天能够成形的,将来发动机分厂建设在哪里,里面的管理人员何去何从,技术升级的方案该如何设计,生产的规模需要多大等等,没有一件不是要耗费精神的。从时间上来说,从鲁柴注资成功到批量生产新型发动机,这事少说也得一两年。
    这事急也急不来,当务之急,西汽若是要解决发动机的事情,还得从鲁柴进口,另外则是从国外进口,但是国外进口更难,国外厂商对中国市场不重视,交货期极慢,要是等他们,黄花菜就凉了,没办法,西汽只能也派人死盯鲁柴生产现场,抢工期交货。
    这次国标的突然修订发布,确实是影响很大,林超涵的计划也被打乱了,前有狼后有虎,原本他以为最大的对手就是山鹰了,现在兄弟厂家全部都要进来了,而西汽反而需要改造升级,在外形上都有要调整的地方,主要是灯光和外廓尺寸,当然这些没太大难度。设计修改调整的这个时间差足够友商们推出相应的产品进军这个市场了,而且,理论上,这些友商都肯定早就投入研发制作了。
    全国市场上,很快到处传来了友商们推出“准重卡”的消息,他们的车型各有一定的长处,再加上宣传做得好,很快就取得了一些成绩,抢夺了西汽的市场份额,这些消息,总体来说,对西汽都不友好,王文剑、徐星梅等人着急上火,回厂里没多久,就又全国各地到处跑了,连开会的事情都暂时搁置了。
    但是没多久,他们都回来了,得到的消息是,虽然说友商们的准重卡,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然而优势都没有山鹰大,对西汽的威胁总体不是很大,而且,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有个别友商生产的准重卡质量极其低劣,事故频仍,看来,虽然有市场意识,但是产品质量却没有把好关。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空间广阔,大家虽然有竞争,总体来说,碰撞暂时还不太激烈,友商们也不好意思,像山鹰那样毫无顾忌地抢夺西汽的经销商和代理商。
    最关键的是,友商们发现,他们原本以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西汽,但是最终却发现,他们跟山鹰重卡成了竞争对手,因为在载重方面的缺陷,他们不是西汽的对手,然而却跟山鹰撞了个满怀。
    这让友商们很不痛快,好不容易推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标准来,可以暂时缓口气,没有想到,好像是为人作了嫁衣裳,便宜了日本人。
    包括范一鸣和朱梅英都没有想到,这种好事,会落在他们头上,范一鸣向日方吹嘘,经过他通过内部关系的努力,取得了政策上的优惠,这让日本人喜出望外,多次表扬范一鸣工作有方,市场开拓得力,因此也更加倚重范一鸣。范一鸣为此十分得意,每天意气风发,一扫前段时间被林超涵挤兑而产生的阴霾,觉得西汽不过如此,倒是朱梅英不以为然,这种偶然发生的事情可一不可再,林超涵前段时间当面批判他们的那些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山鹰如果觉得现在就能高枕无忧的话,实在是太早了。
    为了这个,朱梅英和范一鸣又闹了个不高兴,朱梅英提醒范一鸣仍然要注意市场动向尤其是不能轻视西汽,而且还要向西汽学习,这让范一鸣大发雷霆,觉得朱梅英被林超涵说几句就丧失信心,实在是对他缺乏信任,要不是他勉强还能控制自己,有几分理智,知道需要靠朱梅英,帮他建立和稳定经销代理团队,他都会立即赶走朱梅英。就是这样,他也与朱梅英暂时有些疏离了。朱梅英劝谏无果,颇感灰心,但是从表面上看,确实形势对山鹰很有利,而西汽目前只能采取守势,没理由在山鹰过得最好的时候,跟范一鸣闹翻,所以就隐忍了下来,继续尽心尽力帮助范一鸣,但是内心深处,她很清楚,西汽只是暂时遭遇一些困难,只要林超涵回去后解决了这些困难,后面将仍然是山鹰的最大劲敌。
    不说别的,就是西汽花大力气建设的售后网络,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本。而且他们的零配件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山鹰如果要长期发展下去,必须要比西汽做得更好一些。然而,现实是范一鸣特别迷恋一切操之在手的感觉,整个山鹰也就建设了两个大型的售后服务维修点,而且里面的维修和零配件价格死贵死贵,这些如何能够灵活与西汽竞争呢?
    朱梅英忧心忡忡,但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西汽在还没有彻底转型的时候,其它国产车突然杀进了民用重卡市场,他们清一色是与山鹰类似的准重卡,而且他们各有特长,一不经意就能获得客户青睐,有一家来自福建的车企,靠着车体保温技术瞬间抢了整个东三省市场,这个市场,不光是山鹰被干翻在地,连西汽都差点被完全排挤出了东三省市场,要不是西汽的重点也不在那边,光这一下子,也够西汽喝一壶了。
    这些准重卡们,搞得山鹰很难受,因为日本车虽然精密、舒适度高、外观漂亮,但是基本性能方面,差异不大,而且还像保温车技术一样,各自有擅长的地方,这样差异化竞争,就抢了山鹰原本很有希望拿到的订单。
    范一鸣对这些所谓准重卡不屑一顾,觉得他们不成大器,因为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来,对山鹰都构不成致命威胁。但是朱梅英作为市场推广的主要负责人,却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应对这些竞争对手的威胁,相形之下,与西汽的重卡市场竞争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他们也只能暂缓精准打击西汽的行为了。
    这意外,给了西汽一个缓刑的机会。
    西汽本来面对各种竞争车型,是有些眼花缭乱,担心自己的市场份额会被瓜分完毕的,但是一段时间观察下来,他们惊讶地发现,聪明的客户们,已经开始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了,西汽生产重卡的销售额并没有明显的降低,这显示出西汽由于自身优异的性能,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口碑,客户们最终还是会来挑最适合自己的款型。
    但是西汽接到的抱怨跟业绩差不多,这些司机客户都在抱怨西汽的价格过于高昂,实在是有些承受不起。
    这就对西汽降低成本控制价格的改革,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林超涵回来后提出的降低成本建议,连续经过多天讨论,反复修改,终于取得了一致意见,包括工时重新核定、刀具统一换装,以及对部分懒惰员工采取惩罚措施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陆刚、秦树庆等人这段时间是最忙的,罗关根同样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财务部门因为涉及到重新核算工资、考核成本,也得陪着他们一块去现场核定,每道工序,都在优化范围之内,在新址还没有完全投产之前,他们只能向内改革要效益了。
    林超涵在这一段时间,最核心的事情就是推动改革,帮助各个车间分厂降低生产成本。因为降低成本的需要,他开始研究起采购的事情来。正好要向鲁柴大量采购发动机,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临时调他去采购部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鲁柴,盯死发动机。整个公司一边要调整设计降低成本,但同时一边还要保证生产不断档,发动机就成了第一要务。在这种情况下,他有点遗憾地暂时放下销售这边的工作,开始转向内部。仔细想想,徐星梅现在越来越成熟,全国各地到处跑,高层对她的工作也越来越倚重,这块其实不用他太操心了。广东市场,交给万艳兵,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像这样的人才,提拨太晚是损失,现在提起来正合适。倒是王文剑,现在仿佛有点被架空了,颇为可惜。
    盘算了一下,他决心全力帮助公司生产做一次全面内检,管采购就管采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