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
宣纸上有两个字,“良圆”。
遒劲有力,粗细适中,每一个转折处,都是别有匠心——她刚刚分明是随意写的,怎么布局如此工整?
良圆不甘心地在旁边临了一个。
很文静又隐隐带了野性,与之不堪比较……
良圆在这世上活了十年,第一次感到这样的挫败,这显然不是那孩子的全部,只是漏出来一丁点儿,他就无法比较。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少年立志要超越这个书童,他坐下,精神抖擞,又开始学习。
就这样,一个招兵买马培养势力,一个勤学苦读,倒也过去了五年。
木安安十岁了,她的五官也慢慢长开,走在街上总遭人惦记。
少女墨发如瀑,眼睛笑起来像新月,她的唇边总漾着两个梨涡,温柔又活泼。
她只要站在花边,便教人相信——人比花娇,确实存在。
而十五岁的良圆已是学富五车的才子,他通过了层层选拔考试,最终……也到了进京赶考的日子。
少年清俊如青竹,他消瘦苍白,随着年岁的增长,眼眸中总蒙着一层雾,让人看不真切。
便是木安安这样一直伴读的,有时候也不能猜透少年究竟在想什么。
良圆站在屋檐下,听雨顺着青瓦的沟槽滴落之声,看小小姑娘坐在亭苑中逗弄一只兔子。
这些年,他发现,这个书童,长得还挺好看的。
认真的时候,调皮的时候,自大的时候,都别有一股灵气,和赶集时候见到的青瓷镇村民全然不同,就像是一股清流,慢悠悠地淌过良府的院廊。
“安安,下雨了,你别靠在柱子上,容易着凉。”他撑起伞,走过去,将伞面完全地倾向了小小姑娘。
“没事儿,我哪那么金贵?今天的书背完了吗?”木安安抱起兔子,一手扯着它的一个耳朵玩弄。
“背完了,我……”
“背完了就该收拾收拾,准备进京赶考了,你会高中的,我的预感一向很准。”姑娘抬起头,看向少年有些呆滞的脸。
她又移开眼去。
这小崽子真是长得越来越好看了。
这眼睛,要是一直注视着她,她怕是会犯罪的。
“你……去不去?”良圆讷讷地问。
“我去干什么?女子又不能科举,而且风餐露宿,太辛苦。”木安安说着,忽而又一拍大腿!
“不对!我要去的!就像是出去玩一样,多些阅历也好。”
进宫自然不到时候,但她到时候总不能全无准备。
是时候去京城瞧一瞧了。
良圆不知姑娘眼里燃起的光为哪般,只觉得她高兴便好。
少年懵懂,一些情愫种在心里,总会慢慢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能否挡风避雨,全看姑娘是否在了。
进京赶考向来都是穷书生跃出农门的路子,学而优则仕,能谋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是读书人的渴求。
而良员外之子良圆,家境富庶,学业只是兴趣罢了,若能光宗耀祖是极好,若是不能,便也不会饿死。
“你家的马车真好看,简约厚重,根本就是个小屋子啊!”木安安有些兴奋。
她只觉得良家的马车和房车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