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燕川,宋琳琅心一动。
“你怎么兑现?”
宋琳琅终于开口说话,那个人大喜。
“我给你写个手书,再把我的信物给你,我儿子会兑现的!”
“嗯,我想要粮食,越多越好。”
宋琳琅听百草说过,燕川土地肥沃,是大燕国的发迹之地,后来占据的地方也来越大,又占领了南方,人们也就把以燕山为界,北面的燕川称作关外,南面称作关内,大燕国开国皇帝姐妹数十人,统一天下的时候这些人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开国皇帝也本着能患难也能共富贵的宗旨,将燕川分封与这些姐妹们,以示共享天下的决心,第一代人还相安无事,可从第二代开始就暗潮汹涌,到了第三代干脆撕破了脸,战事不断,这些公主的后人一个个都自称为凤女,都想统一燕川,然后进取关外,导致底下的人野心也来越大,到了后来就出现了除了皇室后人外,只要有点实力的人都想要称霸一方。历代的皇帝也曾经派兵平定,以示天威,但效果甚微,燕川太大了,地形又复杂,气候也比关内寒冷得多,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再加上每次出兵都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算来算去很不划算,最后只好下令死守关口,只要不祸乱关外,任由燕川乱去了,以反正都是大燕国的子民来安慰自己。
这些在上一辈作为天蜀国的二公主就知道了,只是来到这里百草说得更详细些,燕川天高皇帝远也成了野心家、冒险者、强盗、土匪的天堂,导致许多民间势力崛起,在这里,实力就是一切。
百草说过燕川是个好地方,她也觉得对很合适自己,想要随心所欲,在关外做官也好,经商也好都得按着规矩来,哪有自由可言,唯一的好处是,关内太平。
这个受重伤的人和可能是个宗师,宗师本身有实力,又是权势的人招揽对象,既然能叫她提出条件就一定有能力做到,再说了开条件也不过是随口的事,去不去报信给她儿子是另一回事,对她没有任何损失。
至于为什么要粮食,是因为上一世天蜀国有一年大旱,她奉命安置灾民看到大片大片灾民被饿死、被吃的景象,后来这样的景象就成了噩梦一样时不时地侵袭着她,如果说她最喜欢做的的是收藏金子,那么自从看到灾民后她又多了一个嗜好,收藏粮食!只要是吃的都有种收进戒指里的冲动,生怕有一天自己也会像那些灾民一样被吃掉,去吃人。重生到这里,日子好了些,每年秋收后她都会偷偷地去粮铺卖粮食,然后收起来,等着日后备用,可惜不能多买。而燕川土地肥沃,有势力的人都拥有着大片的良田,这个人武力不凡,口气也大,她的儿子应该也差不哪去,她要粮食这样的要求不算为难人,说不定日后还能借对方的儿子相助呢。
最高境界的贪是隐藏起来的。
这样的算计已成了她的本能。
对方怔了下,似乎没想到宋琳琅会提了这么一个要求。
“你就要粮食?”这样的要求也太简单了。
“嗯。”
“多少?”
“当然是越多越好。”总的给她个千把万旦的吧。
那个人没再问,点头答应,宋琳琅撕下袖子扔给了对方,对方吃力地在上面用血写了一番,然后道。
“你带着我的兵器找我的儿子就行,他叫……”
说了名字和地址,人慢慢地歪倒,临死前再一次地问宋琳琅是谁。宋琳琅反问对方是宗师吗?可对方已经无力回答。
自始至终宋琳琅都站在那没动,等对方死了才过去,拿起那封血书,上面很简单的几句话,说自己被背叛大公主的人杀死的,送信的人要求要粮食,越多越好,叫她儿子尽力满足。
收起血书在一边找到了对方的兵器,那竟然是一把和燕卫一摸一样的黑刀。
大公主,燕卫,一样的兵器……她想起了收在戒指里的那道皇家遗诏,难道这有什么关联吗?
她没再顺小路走,而是赶着马车退回去,从官道回了家,到了家也折腾到了后半夜,好在家人不知道她今天回来,可这样见到她这时候回来罗平也吓了一跳,她找了个借口含糊地解释了。
天亮前下了场暴雪,宋琳琅很高兴,这样一来什么蛛丝马迹也没有了。
当然留下查案的燕卫们很快发现了她们的人被杀了,凶手也死了,可并没有因此结案,连带着当地官府这个年都没有放假,比平时更忙了。后来听田翠花说才知道,原来死的那个燕卫还是个不小的头头,不过这和宋琳琅无关,快要过年了,她和众多普通老百姓一样忙着置办年货,祭祖。没有入宋家祠堂,只好在家里腾出一间空屋子来放置父母的牌位,至于什么姥爷姥姥的她也不知道死活,即使死了也不知道埋在那里,所以也只能供奉父母的了。至于答应那个人去燕川给其儿子报信以后再说,现在不能远游,何况去那么远也不是说走就走的。
这是宋琳琅重生后的第二个年,去年因为宋大姨、宋表姐的去世,年过的惨淡,今年年前发生的事情虽然多些,可总体来说还是很热闹的。因为守孝,三年内对联只能用白纸,不得帖挂钱,不得拜年、也没人上门拜年,正月十五内不得参加聚会等,所以过年少了应酬,多了几分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