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出色的学生郝先生最高兴,再次庆幸当初的决定,可宋琳琅却有点忧虑,私下请求郝先生不要把妹妹的聪慧说出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出色未必是好事,她认为只要不傻就行,什么都一般,何况做人还是低调点好。但这些不能说给郝先生,只能借口怕妹妹骄傲,郝先生乐呵呵答应了,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学生像个宝。
宋琳琅叮嘱妹妹弟弟学慢点,别表现的那么优秀,妹妹们不是很理解。宋琳琅看着这一张张稚嫩的脸盘算着是不是该教教弟弟妹妹一些别的东西,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天才的另一面就是白痴,她宁可叫她们成为庸人,也不愿她们另一面是白痴。
转眼就来到了腊月,对宋琳琅来说这个月要有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进宋家宗祠。
大燕国尚武,文兴不过百年,而科举又不过三十年,朝廷选拔官员都是世家推荐,武功、书籍也被世家所垄断,也就是说,寒门子弟无论习武读书只能依附世家,与所依附的世家共荣共损,这也就造成了家国天下的国情。
先有家,后有国,然后是天下,对大燕国的子民来说,忠于的是家族,其次才是君主,家族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虽然科举给了寒门子弟一条前程途径,书籍不再是世家专有,民间也开设了学校,可是出身还是很关键,想要上位还是需要世家人脉的,这也是为什么宋琳琅想要回到宋家家族、宋大姨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何况家族的庇护对一个人来说是立足的根本,相对牢靠的保障,即使在天蜀国世家权利没有大燕国世家权利那么大也无法避免。
说起来这个女尊世界更像宋琳琅熟知的历史上的汉末,不过汉末是士大夫的天下,大燕国是武人的天下。
宋琳琅无法理解宋外祖母为何要淡出家族,宋母亲为何要和家族断了来往,即使是旁支的旁支有家族也比没家族强吧,别看她认识了慧君、林童瑶这样的人,打开了局面,但以后还是要靠宋家这块招牌的,之所以拖到如今才登门是因为要有一个相对的体面,更何况即使不借力,将来宋家若是有什么事她也逃不了干系。
宋家祖上武勋出身,记得如今宋家族长还是个伯爵,真是不明白宋家这对母女是怎么想的,这么大的大腿都不抱,宋琳琅摇了摇头。
宋家的嫡系府邸在赤峰东面的北城街上,这里住的都是世家望族,占据半条街或者一整条街,在城里虽说不是老大,可也是数一数二的,占据着北城街大半个街面。
街上清寂,没有闲散人走动,宋琳琅来到一座府第前,十几级台阶,显得面前的府邸更是高高在上,黑色的大门上方“武功伯爵府”的匾额高高悬挂,十分显眼,大门紧闭,有侍卫护门。宋琳琅刚上了石阶,一个门卫迎了过来拦住了她,宋琳琅恭敬地把名帖递上,门卫打量了她一眼,叫她等着,转身从偏门进去。等了一会,门卫出来,叫她进去,宋琳琅进了宋府的大门,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子引着她前行。
入门便是一道影壁,壁上刻着“护国柱石”四个字,过了影壁两边都是树木,宋琳琅跟着女子进了外书房的东厅。
地上铺着绯紫色寿山福海暗花毡子,南面靠窗的是大炕,炕上一张桌几,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妇人手执书卷,倚在靠枕上正看着,身着一套半旧的家居服,除了头上插着一根朱色的簪子外别无华贵的饰物,却透着一股雍容,听到有人进来的声音,抬起头来,圆脸童颜,目光温慈。
“老太太,这位就是宋夫人。”引路的女子道。
宋琳琅知道面前这位老太太就是宋家族长、宋家的伯爵,上前叉手躬身施礼。
“宋琳琅见过老太太。”
宋老太太看着宋琳琅,半刻温和一笑,眼底闪过一丝复杂,拿起宋琳琅的名帖,最上面的名字后面注着夫人两个字。
“看了你的名帖还以为你多大了呢,原来还是个孩子。来,上炕坐吧。”
宋琳琅微微怔了下,没想到初次见面宋老太太对她这么亲近,谢过宋老太太,上炕盘腿坐在桌几前,那个女子端上热茶退下。
“老婆子老了,你今天要是不来都不知道宋家还有你这支子人。”宋老太太和蔼地看着宋琳琅,徐徐说道,“说起来你外祖母也是嫡出,只是次女,几代下来也就成了旁支,宋家的子女多,各地的都有,几年不回来祭祖,有的都需要把祖上的名讳说出来才知道哪支是哪支,幸好你的名帖上写了你祖母的名字。”
宋琳琅笑了笑。
“这也怪不得老太太,听父亲说,外祖母那会就不常回来了,母亲整日赌钱,一次又没有回来,家境败落后,母亲去世,父亲身体也不好……”说着收回了笑容,面容悲戚,“要不是父亲临去前告诉我我是宋家的人,我都不知道……说起来是我们小辈们的错。”
宋老太太轻轻叹了口气。
“现在家里还有什么人?你自称夫人,娶夫了?”
宋琳琅点着头,也没有隐瞒,如实地说了一遍。
“我想今年带着他们来祭祖,也好把宗谱入了,毕竟我是宋家的人。”
宋老太太听完却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