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琅端起茶喝了一口。
“怎么样这茶?”田翠花连忙问。
“嗯,满口生香,不错,真不错!”宋琳琅品了品道。
“那我就放心了。”田翠花一脸喜滋滋地道,“这是我从淮南那边带回来的,我喝着不错,想着在这边也应该好卖。知道吗,这茶从拿回来你还是第一个喝的人!”
怎么感觉自己有点像小白鼠呢?
淮南,宋琳琅不知道这个地方,也没问,放下茶盏。
“翠花姐姐打算贩卖茶叶?”看来这是又要折腾茶叶了。
“是啊,知县赏了我娘三百两茶引,我求我爹要过来了,我打算卖茶,我给你说,这次我去淮南我才知道原来茶叶是长在树上的……”可能是许久没找到倾诉对象了,面对着宋琳琅田翠花滔滔不绝地说起了淮南一行来。
大燕国这一点倒是和天蜀国一样,茶和盐控制得都很严,没有官方的文书是不允许卖的,不过用茶引赏人还是第一次听说。
宋琳琅没有打断,一脸认真地听着,间以流露出羡慕、惊讶、恍然的适宜表情,这叫田翠花更是热情,足足说了半个多时辰才住声,喝了口茶道。
“其实我觉得读书人更应该走出去看看,可不要窝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也会傻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翠花姐姐你说的极是。”宋琳琅点头称赞,听了田翠花一番话知道了淮南是大燕国南方某个地方,距离大燕国中部的国都安城很远,也不是一条路。
“都是我说了,宋妹子你找我什么?我刚才听你喊的可是我娘啊!”田翠花一副不要哄我的表情。
宋琳琅感到有点好笑,表面上还是保持着微笑,解释道。
“我妹妹多,也大了,住在一起也不方便,我想盖两处房子分开,可院子太小,往外扩就要占我家的菜地,我来找田婶是想买几块河滩地种菜。你也知道,我家地少人多,每年就靠种菜卖点钱。找你翠花姐姐是想问问你石料厂还有盖房子的石料吗。”
田翠花才明白,眼睛亮起来。
“我娘、我爹、我姐带着我弟弟都去镇上看我大哥了,明天回来。至于石料,我也不瞒你,我包那个采石场,自从开采出石头来就没卖出去多少,你要多少有多少,还都是现成的,那石头不错,就是卖相不好,乡下人一年没几家盖房子,镇上的人又不看不上,才卖不出去的。我也不多要你,给个半价就行,到时候我娘要是因为我卖茶叶的事打我,躲你家去你别赶我!哈哈!”
宋琳琅笑了,知道她是在开玩笑。
“多谢翠花姐姐照顾了!房子盖起来了,一定收留你!呵呵。”
说笑几句宋琳琅定在明天去看石料,相中直接雇车拉回来,田翠花还答应帮她找几个盖房子的师傅。
正事谈完天也黑了,二妹妹过来叫宋琳琅回去吃饭,宋琳琅起身回去。
田翠花送出宋琳琅回来,挠了挠脑袋,现在才感到,宋琳琅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可不会和她说这么多话。
嘿嘿!不管因为什么,她主动找我,我可就得抓住,读书人啊,前途无量,谁知道这块云彩什么时候下雨。
宋琳琅如果听到田翠花的心声一定会感叹一声,同类人啊!
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喝着粥,吃着杂面馒头和猪肉炒葱,像过年一样喜气洋洋。
这样简单的快乐对活了三辈子的宋琳琅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心里说不出的满足,不怪人说,独乐不如众乐,这里面多了一种成就感啊。
吃过饭,罗氏给宋琳琅这屋铺床,木板上铺着一层干草,上面铺着从倒塌的房子下面扒出来的褥子,最后摊开被子,放好枕头,做完这些才去西间铺床。和以前一样,女的在东屋,男的在西屋,只有宋琳琅的一岁多小女儿跟着父亲陈氏在西屋睡。
看着罗氏铺好了床,宋琳琅把他叫了出来。
“娘子?”看着宋琳琅这一身新衣服他就有些不安。
“帐还了吗?”
“还了!村里欠的帐都还了。”罗氏马上明白了什么,赶紧到,又连忙从怀里掏出那个钱袋子,“剩下的钱都在这……”
“你拿着吧。”
罗氏怔住。
“我给你商量点事。”
罗氏有点没反应过来,宋琳琅自顾说道。
“今天我去村长家和村长的二女儿说好了,明天去她的采石场拉石料盖房子,我是这么打算的,我妹妹大了,再住在一起就不方便了,还是盖两处房子好,就像村长家那样,前后院,到时候我们住在后院,她们住前院,可院子太小,两处房子有点窄,往外扩就得占菜地,我想再买几块河滩地种菜,想听听你的意思。”
罗氏愣愣地看着宋琳琅,天太黑,看也看不清,可还是睁大眼睛看着,心里翻腾着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他的娘子用这么和气的语气和他说话了,还问他的意思,以前他们就像是各过各的,陌生人一样,就是在炕上做那种事,也没感觉到现在这般亲近。
“大姐,我们要盖新房子吗?”这时几个妹妹听到了围了过来。
“大姐,我们盖几间啊?”
“大姐,那是不是要很多钱?”
“娘子……我们家有钱盖房子吗?”陈氏也过来了,怯怯地问道。
……
美好的气氛一下子被打破,罗氏松了口气,可又有点失落,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