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一章 韩夫子
    谢昭晗失笑的摇摇头,在她的眼里,这谢昉就是一个别扭的小男孩,明明对她这个嫡亲的姐姐,关心的不得了,但总是摆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也实在是难为他了。 不过,看刚才谢昉的样子,最近他的课业好像并不怎么样,她觉得,她应该去他的课堂听听,看看到底是夫子的原因,还是谢昉自己的原因了。
    “二小姐,您看!”芍药指着桌子上放着的那一堆药包还有瓷瓶说道。
    谢昭晗看着那堆药包不由挑了挑眉头。
    “这些都是昉哥儿送来的!”
    “可不是吗!而且三少爷在院子里等了好一会儿呢!”芍药忙不迭的说道。
    谢昭晗牵强的笑笑,她早就知道,谢昉的性子并不坏,只是这些年,被魏氏给宠坏了。不过,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他对她这个嫡亲的姐姐,都是真心实意的。
    只是以前的谢昭晗对他的期望值太高,所以,才使得姐弟二人越行越远。
    “二小姐,老夫人让人送来的伤药。”百合站在门口一脸恭敬道。
    谢昭晗这才发现,百合的身后跟着老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凝玉。
    凝玉冲着谢昭晗福身道:“二小姐,老夫人说了,这瓶药膏是当初宫里赏下来的,每天早晚抹两次后,受伤的地方是不会留疤的。”
    “有劳凝玉姐姐了!”谢昭晗一脸客气道。
    “二小姐客气了,既然药已经送到,那凝玉先告退了。”凝玉一脸含笑道。
    “替我送送凝玉姐姐。”谢昭晗冲着茉莉示意道。
    茉莉一脸了然的点点头,随手从百合的手中接过一个沉甸甸的荷包。
    百合是谢昭晗院子管银钱的丫鬟,以前谢昭晗的银钱都是握在孙嬷嬷的手里的,但自从孙嬷嬷走后,谢昭晗便把这些交给了百合。
    而百合的父亲也正是谢昭晗母亲所有铺子的大掌柜,这些年,王氏在京城以及江南所有的铺子都是由百合的父亲一手打理的。
    在谢昭晗十岁的时候,父亲便把母亲名下的所有铺子和庄子都交到了她的手上,虽然以前的谢昭晗不理世事,但她对管理铺子和田庄却很有心得。
    这几年下来,她手里的钱财着实不少。
    谢昭晗曾经有段时间,查看过所有的账目,发现几乎所有的铺子都是盈利的,而且百合的父亲庾管事确实把那些铺子管理的很好,可见庾管事本人以及他的一家都是能信得过的。所以,她顺其自然的也就把自己手里所有的银钱交到了百合手中。
    谢昭晗拿着凝玉送过来的伤药,不由的笑了,只是她的笑意却未达眼底。对于这瓶伤药,她太熟悉了。
    这种可以去疤痕,甚至是能让女人肌肤光滑,并能散发出亮泽的伤药,就是她的大哥在西南获得的。
    一年前,她的二叔还是西南节度使,而她的大哥,也是蜀地的定西大将军,可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了。
    可笑的是,她这个原身的大哥却再次成为了西南真正的掌权者。而她重生在谢家,这冥冥之中是不是早就注定了呢!
    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这一世,她绝对不会让谢家走上王家的老路。
    谢昭晗睡了自她重生后,有史以来最安稳的一觉。她醒来后,便带着丁香去了谢家的家塾。
    谢家作为百年世家,是有着自己的私塾的。对于谢家子弟来说,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要送到家塾学习的。
    而以前的谢昉,因为魏氏的故意纵容和溺爱,所以,经常逃课或逃避学业。如果不是魏氏最近被吓坏了,估计谢昉还没有这么的老实。
    “二小姐,这样妥当吗?”茉莉跟着谢昭晗从后门出来后,便一脸后怕的问道。她可是记得,老夫人说过,这段时间不准二小姐出门的。
    “祖母只是不让我们出门应酬了,又不是不让我们去本家,这家塾是自家的,我还是去得的。”谢昭晗不以为意道。
    茉莉听到自家二小姐的解释后,心里虽然还有些忐忑,但倒也稳下了心。在她眼里,不管二小姐,做什么都是对的。
    谢昭晗到了家塾后,便随手带上了茉莉早就准备好的幕笠。虽说这是谢家的家塾,但家塾里面的那些夫子,也算是外男的。
    为了避嫌,谢昭晗特意让茉莉准备好了幕笠。
    韩夫子正在摇头晃脑的给学生们讲课,突然看到一个头戴幕笠的曼妙身影出现在课堂的后面。他的声音不由微微一顿,但随即便恢复正常的继续讲解道。
    正在认真听课的谢家儿郎并没有注意到韩夫人的异常,倒是心不在焉的谢昉在不经意间看到了悄无声息坐在后面的谢昭晗。
    他猛地睁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看向谢昭晗。
    谢昭晗撩起幕笠,冲着谢昉眨眨眼。
    谢昉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他误以为谢昭晗是专门来抓包他的,所以,立即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听课。
    只是韩夫子讲的实在是晦涩难懂,就算是他不停的要求自己,但还是听的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谢昭晗坐在后面静静的听着,她知道,能留在谢家家塾的夫子大多都是真才实学的。譬如这位韩夫子,就是进士出身,只是他为人古板,木讷,不谙为官之道。天楚二年,因被人构陷收受贿赂,而被革职并打入大牢,幸好他遇到的主审官是父亲,为他洗清了冤屈。
    但经此一事后,韩夫子对官场也变得心灰意冷,他本想回归故里,却碍于情面,被父亲请到了谢家家塾。
    谢昭晗认认真真的听了将近半个时辰的课,发现韩夫子学问是无可置疑的,但他授课的方法却是不能苟同的。
    就如坐在下面的这些谢家孩童,有几个资质不错的,倒能跟得上韩夫子的进度,但大多数的孩子,却是跟不上的。而谢昉就是那些跟不上的。
    对于她所看到的,谢昭晗颇有些头疼。
    韩夫子的这种教学方法,代表了家塾中大多数先生的教课方法,不能说这种方法不对,只是这种教学方法太过笼统。
    这样长此以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漏掉一些资质本还不错,但却跟不上进度的谢家子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