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9章 179.白虎堂上 君臣商议军情
    宋徽宗被李师师吹了枕边风,再听完蔡京对梁山剿匪情况的工作汇报,他认定高俅这次出征是立了大功。
    宋徽宗听说高太尉在前线光荣负伤,非要亲自到太尉府慰问。听说皇上要来家里探望自己,高俅忙里忙外,甚是高兴。
    宋徽宗进了太尉府,自然要到‘白虎堂’询问军情,他坐在主席台位置,随从大臣,蔡京、童贯被允许坐在两侧。
    “各位爱卿,”宋徽宗慢悠悠地开始发言了,“今天,我们来到了太尉府,在‘白虎堂’给高太尉庆功,这是一件多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梁山匪寇一直以来就是我朝的心腹大患,前两次征讨无功而返,只有这次,高太尉年过半百,亲自挂帅出征,才取得了今日巨大的胜利。”
    群臣热烈鼓掌……
    “下面就请高太尉发言吧!”
    “皇上……”高俅扶着椅子,想要站起来。
    “太尉呀,你身体有伤,还是坐下说吧。”宋徽宗举手示意高俅坐下。
    “谢皇上!”高俅慢慢地坐下,“微臣取得的这场胜利,我认为主要应归功于皇上的正确领导,以及朝廷大臣们的全力的支持。”高俅说的这两句话,历朝历代都适用,谁听谁舒服。
    “高太尉居功不自傲,真是令人佩服!”蔡京赞叹。
    “在出征前,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高俅接着说,“为什么在大宋朝的英明领导下,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还有人造反、对抗朝廷?”
    “嗯!这个问题问得好!”宋徽宗点头赞允。
    “从我对梁山造反的匪徒的身份分析来看,在一百单八将中,竟然多数来自于朝廷犯错误的官员,他们中,有的是在特定情况下,或因自己的能力不足,或因听从了坏人的唆使,而走向了朝廷的对立面的。他们有的人,甚至几代人世受累受皇恩,根本就不想反抗朝廷。比如说,沧州的小旋风柴进。”
    “柴进?你说的可是后周皇族后裔?”皇上问道。
    “是的,他竟然也上了梁山。”
    “他家让位有德,且有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券,是什么原因让他反抗朝廷的?”宋徽宗感到不解。
    “是让当地昏庸官员给逼的。”高俅简单解释。
    “蔡太师,此事必须严查!柴氏家族对大宋朝建国有功,先皇对他家都是敬重三分,一个地方官员怎会如此大胆,欺辱柴家?”
    “皇上,我已派巡抚奔赴沧州专门调查此案。”蔡京回答。
    “太尉,你继续说。”
    “还有大刀关胜,他是中了梁山匪寇的奸计,被骗入匪伙的。”
    “禀皇上,对关胜这个人我是极其了解的,”蔡京插话,“当初就是我强烈推荐关胜去梁山剿匪的。关胜是关羽的后代,众人对他的评价是:有安邦定国之策,降兵斩将之才。关胜加入梁山匪伙,我看是学他家祖宗关羽的策略——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素以衷心著称,他的后人反抗朝廷,其理难说。”宋徽宗也同意蔡京的说法。
    “还有霹雳火秦明、双鞭将呼延灼、小李广花荣,等等、等等……这些人本来就是大宋朝的高级将领,他们虽然一时疏忽降服了梁山,但,他们的心中还是想念着大宋朝的。”
    “大宋朝的这些将领确实令我失望,都是一些有勇无谋的匹夫之辈。”宋徽宗说道。
    “再说,青面兽杨志,他虽然丢失了生辰纲,犯了一点错误,可他家祖辈,杨家将都是朝廷世代的忠臣……”
    “好了,高太尉,你不用再说,我全都明白了。”宋徽宗打断了高俅的叙述,“对于梁山匪徒抢劫生辰纲之事,尤其象晁盖这种罪大恶极的匪首,我们还是坚决严惩的。”
    “皇上,晁盖罪有应得,他已经死了。”
    “晁盖虽死,郓城县,东溪村所有参与抢劫生辰纲的暴民,我认为一个都不能放过。”
    “皇上。至于赤发鬼刘唐和阮氏三雄,他们都是当地的地痞流氓,这些人无脑子,可当作炮灰让他们去征讨方腊。他们死在战场上,我认为,比就地处决方法更好。”
    “对,言之有理。”宋徽宗同意高俅的说辞,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从高太尉刚才的发言来看,我在这里作一个总结性的发言:梁山招安之事大政方针已定,剩下的就是怎样执行了。梁山匪徒人员混杂、良莠不齐,就目前情况来看,还不能保证他们和朝廷一心一意。所以,招安仪式不能在皇城举行,免得引狼入室。朕认为,应派遣一官吏通知梁山宋江,让他们就地起拔,直奔淳安县,去征讨方腊。”
    “皇上英明!”群臣回应。
    “现在我朝京城建设方兴未艾,因为有方腊这个匪徒,使得江南供奉局无法正常运转,奇珍异宝无法运抵京城!抢劫生辰纲,蔡太师的生日每年都有;抢劫我朝的建材物资,艮岳花园却只有一个!这次呢,高太尉已经受伤,”宋徽宗看了一眼高俅得病恹恹的样子,不忍心派遣,转头看向童贯,“童枢密,上次征讨梁山你无功而返,这次,你带队指挥宋江征讨方腊!”
    “皇上,您要我去?”童贯吓坏了。
    “是的!人只要是对朝廷衷心,能力是可以锻炼的。蔡太师,你有何意见?”
    “皇上决策英明!我认为天气凉爽了,童枢密在带兵不会再中暑了。”
    “好了,梁山一事可以告一段落,下面还有什么事吗?”宋徽宗看向众臣。
    “皇上,我想借用高太尉的宝地,再说一件其它的事。”蔡京说。
    “好吧,太师请说?”
    “自《檀渊之盟》以来,朝廷每年都向辽国输送绢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可是今年,由于京城建设资金吃紧,我朝目前拿不出这些钱和物资了。”
    “蔡太师,你再多印一些钱引……”
    “皇上,钱引乃纸币,只能在大宋朝流通,辽国不认那东西。”
    “如果以物冲抵呢?”
    “辽朝人,他们只索要白银和丝绸!而我朝产银稀少,丝织品数量也很有限。实际上,我朝一年白银岁收入只有区区几十万两,其中,四分之一都要送给辽朝。”
    “和辽朝说暂缓支付可以吗?”
    “不可以,这次他们要得非常急,太师府的门槛都快被他们踢破了!”
    “这些白眼狼!他辽朝发生饥荒时,我朝曾派人前去赈灾,白送给过他们许多物资。”宋徽宗不满。
    “辽朝人也解释说,真宗驾崩,辽朝回礼并不少。”蔡京说。
    “通知各州郡,今年税赋只收白银,粮草不收;还有,通知江南织造局,把所有绢匹悉数运往京城。”
    “丝织品倒是能解决。可是……白银?”蔡京有些为难,“皇上,不知您听到过东坡先生这样的诗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做河伯妇。’东坡先生是亲眼看到那个妇女投河的,我们可不能为了辽朝的利益,逼死本国的百姓啊。”
    “高太尉,你和辽国人熟,你看怎么解决?”宋徽宗问高俅。
    “皇上,辽朝人这次催钱急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是真的遇到了难处。辽使听说我凯旋回京,昨天特意看我,他们说,辽朝正在受到大金国攻击,国家危在旦夕。辽朝是我们的友邦,两国已有百年之好,如果我朝在他们危难之时见死不救,一旦辽朝被大金国攻破,我大宋朝就失去了一道有力屏障,如果……我朝此时派兵支援,他们肯定不会再提白银和丝绢之事了。”宋徽宗如是说。
    “皇上,你分析得很对,但是,梁山、方腊不除,我朝也是有内忧的。”蔡京反对。
    “太师说得也对,攘外必先安内!”宋徽宗不同意发兵支援。
    “皇上,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否?”童贯开始说话了。
    “童枢密,议论军情你理应发言。”宋徽宗鼓励童贯。
    “我也曾出使过辽国,认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人曾到过我的家里。”
    “谁呀?”
    “马植。”
    “此人官居何职?”
    “他在辽国不被重用,是个极小的官吏。他向我献上一计:联金灭辽。”
    “这个辽国无耻的叛徒,我看此人应该就地正法!”高俅强烈反对,“皇上,我们可不能图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毁兄弟之谊,结豺狼之邦。我朝一旦失信于人,将会大祸临头的……”
    “太尉,您先别急,听童枢密把话说完。”蔡京不让高俅急于反对。
    “自《檀渊之盟》一来,”童贯说道,“我朝一直给辽国钱财,当时商议说,通过给辽朝岁币,可以增进两国的友谊。可实际呢,辽朝至今还霸占着我们的土地幽云十六州;还有人说,给辽朝些钱财是件小事,我们可节省边防驻防开支,通过双边贸易赚回来。可实际呢,我朝还是一直防着辽朝的入侵,军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多;再说贸易,我朝每年都要买入大量辽国昂贵的战马,卖给他们的却是,针线布头,不值钱的东西。贸易逆差不可弥补,大笔的钱财流向了国外。老百姓没钱了就要造反——梁山和方腊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认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我朝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我们何必将就这个一直贪图我朝便宜的朋友呢?”童贯慷慨陈词把马植教给的话全说了。
    “蔡太师,你怎么看?”宋徽宗被童贯的一席话说得有些心动。
    “皇上,我认为童枢密说得很有道理。”
    “我认为给辽朝的岁币,可以拖延一段时间再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金辽两国打仗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做决断。”宋徽宗说。
    “嗯,等童枢密打完方腊时机更好。”蔡京补充。
    “皇上,辽国在秋末还和我朝有一场蹴鞠友谊赛,如果此时——”
    “太尉呀,你还在想着你的蹴鞠比赛,是国事重要,还是你的皮球重要?你还是安心养伤吧。你们诸位都这样回复辽使,说,大宋朝征缴梁山和方腊匪徒动用了大笔的军费,岁币的事回去听消息吧。——散会!”宋徽宗说完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