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越派出几支军队分兵镇压,更是派出老将苟晞领兵。苟晞此人非同小可,自称白起、韩信之才,是一个大军事家。经过几个月的对峙,双方也大战了多个回合,最终,汲桑、石勒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汲桑在作战中战死,石勒率领余部逃生。
没有立足之地的石勒,再次面临绝境,但他并不心灰意冷,斗志昂扬的他积蓄力量,然后投奔了离石自称汉王的匈奴人刘渊。刘渊政权刚刚建立,正值笼络人才之时,见石勒来投,十分欣喜,晋封石勒为辅汉将军,统率所率军队。
乌桓人伏利度有兵众二千,驻守在乐平坚城。这个乐平本是晋朝西北的一座边城,这座方圆只有三里半的小城依山而建,坐落在太行山脉层峦叠嶂的山谷中。城墙上取的是太行山上最硬的褐石,每块石头都重几百斤,整个乐平可以说是坚不可摧。
刘渊屡次招降都没有成功,石勒主动请缨,要单枪匹马去降服这支骑兵。刘渊表面上高兴,心中却是半信半疑,就凭你?一个人去完成我十万大军都完成不了的事情,不是吹牛又是啥,但也不好阻拦,只得叫石勒去试试。
石勒单人单骑到了乐平,对伏利度说自己在刘元海手下犯了错误,所以前来投奔,伏利度早就听说石勒大名,见他来投,心里自然高兴,也没有什么怀疑,两个人就结拜为生死弟兄。然后又派石勒率领诸胡人四出劫掠,这对于石勒来说,当然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每次都大胜而归。
渐渐的,众胡兵都害怕敬畏石勒,他用威力竖立起自己的威信。石勒看到机会到了,用手抓住伏利度,对众胡兵说:“现在,我要率领弟兄们做大事,我和伏利度谁最适合做主帅?”
众胡兵齐声大喊:“石勒!石勒!”
石勒于是释放了伏利度,率领他的部下归顺了刘渊。刘渊见石勒忠诚与智慧兼备,加封石勒督山东征讨诸军事,并把伏利度的部众交给石勒指挥。
石勒的加入,让刘渊的汉朝如虎添翼,后来又有一些晋人加入,更使匈奴汉国政权如日中天。为了进一步提高匈奴汉国的政治影响,在丞相刘宣的劝谏下,刘渊在蒲子(山西交口县内)称帝,登上了九五之尊的皇位,这一年是永嘉二年(308年)。
刘渊登上皇位以后,仍以汉为国号,大封宗室诸侯。效仿汉制,设立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公,以其子刘和为大将军、大司马,刘聪为车骑将军,族子刘曜为龙骧将军。另外,还效仿晋制,宗室以亲疏为等级,皆封为郡县王,异姓以功劳为级别,悉封为郡县公侯。
第二年,刘渊又迁都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并定下宏大计划,那就是三年之内,攻克洛阳。洛阳城是大晋的首都,一旦洛阳城被攻下,西晋政权就会处于瘫痪状态,那么离着晋朝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消息传到冀州,和洛阳城一样,为之震动。叶枫马上召开了政界扩大会议,会场上挺有特色的,那就是方桌改成了圆桌。桌子一改,圆桌旁边的几十个人,地位就平等了。坐不上圆桌的,只能坐在后面或站着开会。
会上叶枫对大家提出:“现在北方已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大汉刘渊,一个是晋怀帝司马炽,这关系到我冀州的生死存亡和以后的政治大计,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与会的几百人,大家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思想。王甲早就憋足了一口恶气,在会上大骂道:
“我看这都是大晋王朝咎由自取,自己把自己的大厦倒腾塌了。先是贾南风小娘们内宫作乱,弄得皇室乌烟瘴气,再就是八王作乱,骨肉相残,把一个大晋朝耗光了精气,再就是八王之乱后,上任的怀帝司马炽不作为,把一个贫弱的国家弄得更加贫弱。
“如今天下大乱,枭雄横起,谁能收拾了残局?要是司马炽当初听了叶主席(叶枫还兼着州政府主席)的话,也不会弄到如此的惨景……”
李铁刚则是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了两个王朝的优劣:“要说大汉,因为刚刚建国,还没有那么腐败,政治还算清明。而大晋王朝则朝纲混乱,政治腐败,顽疾难除,西南有李雄大顺政权顶着,北有刘渊大汉政权压着,中原内乱频出,哪个也够洛阳政府头痛的。
“不过说句实话,要不是大晋王朝四面楚歌,自顾不暇,也不会容许我们实行民主政治;
军事上来说,大汉有上将百员,甲兵二十万。再观晋朝,哪有几个能领兵打仗的将军,洛阳能控制的军队不过几万,一旦开仗,优劣之势就更加明显;
“再说经济,晋朝直接管辖的工厂几乎没有,农村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而洛阳官府吃的穿的耗费巨大,奢靡之风盛行,经济管理毫无起色!而大汉的经济,休养生息为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掠夺经济为辅,打到哪里,抢到哪里;所以从各方面分析,一旦开战,洛阳必败无疑……”
两位元老级的人物,分析了双方交战的实力,交战后的结果。待两位说得差不多了,卢志说道:“我们冀州管不了天下那么多事,到底是应该随了大汉?还是继续跟随大晋,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主题?”
州立法主席李有才说:“各位郡县代表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有说应该归顺大汉的,也有说继续跟着大晋的。到底怎么办,这么大的事情,最后是不是实行全民公决?”
叶枫点了点头说:“人民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跟随哪个政府,也就是说到底应该赞成哪个政治形态,最后必须得举行全民公投。不过在实行全民公投以前,我们的工作得再细一些,大晋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至于大汉,必须充分了解一下,给我们开出什么条件?好给人民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