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章 王淑妃离间钟秀宫 刘夫人沐恩潞王府
    当歌一曲唱明宗,不颂征伐赫赫功。
    可贵谗言难惑耳,难能怒斥枕边风。
    却说李嗣源用过晚膳后,叫人到枢密院调来一些奏章,先让识字的太监给他读一遍,心里好有些印象,明天早朝时,也有些准备。这是他登基后的一贯做法。他的记忆力惊人,基本是过耳不忘。他边听边对奏章的批语打下腹稿。但他从不写在奏章上,而是等早朝时,与那几位朝廷中枢商讨后,才由安重晦执笔。若意见相同,安重晦就写下批语,若意见相左,他会提出自己的主张。就这样,每次早朝他总是做到心中有数。他勤勉为政的作风,令满朝大臣暗暗佩服。
    他刚听完三道奏章,王淑妃的丫鬟进来了,她给皇上施完礼后道:“皇上,贵妃娘娘让奴婢传话,说天晚了,要皇上回宫歇息,贵妃娘娘给皇上做了些波斯点心,让皇上品尝品尝。”李嗣源听奏章时最烦被人打搅,刚要发作,但一听说王淑妃给他做了波斯点心,不由喜上眉梢。于是对那丫鬟说:“告诉你们娘娘,朕再听三道奏折后就去。”
    他挥挥手,对太监道:“接着读吧。”太监又读完三道奏章后,李嗣源这才从卧榻上站起身道:“就到这里吧,摆驾钟秀宫。”
    正在这时,太监任本光走进来说:“启禀皇上,皇后娘娘驾到,说有事给皇上说。”任本光的话音刚落,皇后便拄着拐杖“笃笃”地走了进来了。李嗣源看她一眼道:“天这么晚了,也怪冷的,怎的到这里来了,有话明天就不能说了?”
    曹皇后咳嗽了几声道:“知道皇上忙,有些话憋在肚子里不好受,就来给皇上说说。若臣妾耽误皇上的大事,臣妾即刻就走。”
    “既来了,有话就说吧。”李嗣源重新坐下来。那些太监使女见状,都纷纷离去,他见人都出去了,接着道:“什么事这般猴急?现在没别人了,你说吧。”
    曹皇后又接连咳嗽了几声道:“臣妾听说给大相公封了王位,是么?”李嗣源点点头。“听说又要他去凤翔做节度使?”李嗣源又点点头。
    “臣妾说一句不中听的话,皇上这样做想过吗?万一大相公犯起浑来。荣儿、厚儿斗得过他吗?荣儿、厚儿才是你的亲生呀。”
    李嗣源这才明白皇后的话。不觉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把脸沉下道:“皇后难道忘了,妇人是不许干预朝政的。”
    “臣妾知道,所以才冒死前来,这样的事臣妾不说,别人也不敢说,若皇上容得下臣妾,就找间没人住的房子,安顿臣妾,若容不下,就下道旨意,处死臣妾,反正死活都一样了。”
    你……”毕竟是结发妻子,李嗣源实在拿她无办法,气得他用颤抖的手指着皇后的前额说;“事到如今你怎么还说这些浑话,你说过多少年了,朕也给你说过多少年了。没有珂儿,哪有我们今日?珂儿立过多少功,你难道不知?怎么还要说这样的话?”
    皇后也不急,咳嗽了几声继续道:“该立的功立了,该赏的也赏了。又是封王,又是赏宅子,皇上也不曾亏待于他,如今你还要让他到凤翔养兵,万一有个大小变故,荣儿、厚儿能斗过他吗?还有,听说皇上要把荣儿交到他手里,要杀要剐还不是人家一句话吗。臣妾的话说完了,皇上忙去吧,臣妾不敢耽误皇上的事……”
    “你住口,越发的不像话了。是谁让你到朕面前唠叨这些的?你想把朕的江山葬送在你们这些妇人之手吗?朕不是先帝,绝不会中了你们的道。你可听好了,今后再不许说这等浑话。”
    “臣妾话已说完,听不听在皇上,臣妾告辞了。”说完,曹皇后转身出了兴圣宫。
    本来李嗣源的兴致很高,想去尝尝王淑妃的波斯点心,经皇后这么一闹,心里烦闷之极。他坐在卧榻上,心绪不宁地摇着头,自言自语道:“珂儿真会那样做吗,皇后的话难道真有道理?”
    他回忆起李从珂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桩桩往事,特别是魏州兵变时,李从珂不顾得失,冒死出兵相助。那时他已经被先帝封为节度使了,完全可以为了个人前程而作壁上观。但从珂却不顾皇命,私自发兵,与自己同赴生死,除了有一腔忠孝之心外,从无私念。虽说不是亲生儿子,可他的义行,亲生儿子能做到吗?这样孝义的儿子,怎会做这等之事?“纯粹是杞人忧天。”他心里默道。
    “摆驾钟秀宫。”
    王淑妃听说皇上快到了,急忙香汤沐浴、更衣梳洗。她看着菱花镜里的那张千娇百媚的脸,心里很是自喜。她虽然已经生育了从厚,但一点也不觉得老,还是那样窈窕妩媚。她把自己亲手做的那几样波斯小点心端到案上。这个点心方子还是她的表姐安夫人教给她的,曾做过几次,皇上吃了赞不绝口,今儿安夫人进宫,又给她说了几个式样,便又按着那方子做了几样。她看着摆在盘子里那些色香味俱佳的小点心,脸上露出喜不自胜的笑容。又叫使女找了朵娇艳的鲜花,插在点心上,更是好看。
    自从那年安重晦做媒,嫁与李嗣源做妾后,到现在已经快过去十年了。李嗣源娶她做小,完全是为了不让先帝李存勖生疑心,后来,随着时光的流失,李嗣源慢慢喜爱上了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妖艳女人。“百花羞”王氏不仅生得娇媚,还十分会做事。那些年,每当李嗣源与大娘子坐着说话或用餐时,她总是毕恭毕敬地站在一边侍候,从不争宠。连大娘子的亵衣她都亲自浆洗,使大娘子深受感动。常对她道:“女为悦己者容,姐姐也老了,老爷也不喜欢了,你要尽心服侍好咱们老爷,省的他去外面寻花问柳,能做到这些,姐姐也就心满意足了。”
    王氏听后很是感动,一方面照顾大娘子的生活起居,一方面服侍李嗣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都有她侍寝。除了李嗣源偶尔到大娘子屋里坐坐,天天几乎都和她在一起。
    李嗣源登基后,大娘子自然被册封为皇后,魏氏被追封为宣宪皇后,她则被册封为贵妃。李嗣源不好女色,他进宫后,把那些嫔妃、宫娥大都遣散了,只留下一些粗使的丫鬟。偌大一个后宫,几乎没有多少女人。她几乎得到了皇上的专宠。此时,她正坐在案边,思索着怎样把表姐安夫人说给她的话,给皇上说说。
    快一个时辰了,皇上还没来,心里不免有些着急。她命使女再去看看。正在这时,一声“皇上驾到”的呼喊,传入宫内,她急忙来到门前跪迎接驾。
    李嗣源刚进钟秀宫的大门,就看到王淑妃跪在门口,紧走几步,把她搀起道:“朕说过多次,在后宫不要那些礼数,让朕也不自在,快起来吧。”李嗣源顺手把她拉起来,两人径直坐在案边。他看到摆在案上的点心,很是欢喜,拿起一块就吃,感觉味道与前几次吃的不同,问道:“嗯,味道怎的变了?”
    “好吃吗?”
    “嗯,更好吃了,还是爱妃的手巧呀。”
    “哪是臣妾的手艺,是臣妾的表姐传授的。”
    “是安夫人所传?怪不得安丞相大肚便便,原来夫人做的一手好厨艺,比御膳坊弄的东西还要受用。安大人真是好口福呀,哈哈哈!”
    “皇上这样说,倒让臣妾过意不去了。臣妾今后要好生用心,多学几招儿,侍候好皇上。”说着王淑妃便倚在李嗣源身上,捋着他的胡须道:“慢些吃,渣子都落在胡须上了,臣妾给您擦擦。”说着,王淑妃站在他身后,轻轻捋着李嗣源的胡须。李嗣源虽然用过了膳,还是抵不住这美食的诱惑,又拿起一块。
    “皇上,臣妾听说让大相公做了节度使,是么?”
    李嗣源见她问这个事,心里警觉起来,放下那块刚拿到手的点心道:“是的,这与你何干?”
    “臣妾知道,不让女人干涉朝政,但臣妾有点怕,想给皇上说说。”
    “你怕什么?有什么可怕的?”李嗣源瓮声瓮气地说。王淑妃并没有注意到皇上脸色的变化,接着道:“大相公在凤翔拥兵,万一有个风吹草动……”
    王淑妃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啪”得一声,连盘子带点心一起摔在地下,把她吓了一跳。抬头看时,李嗣源正怒视着她,吓的她急忙跪下。
    李嗣源怒斥道:“好个大胆的女人,竟然干起政来。你说,这些话是谁给你说的,如实说来。适才皇后也这样讲,是不是她教唆你的。你们想把朕气死不成。”她从没有看到李嗣源发这么大的火,只是跪在地上,浑身颤抖不停。
    “先帝为何失去人心,就是偏信了你们这等人的混话,如今你们想要朕覆先帝旧辙不成?朕不是先帝,你们休想!你且说来,谁要你在朕面前唠叨这些废话的。”
    王淑妃抬起头,欲言又止。
    “是皇后吗?”
    王淑妃哭着摇摇头。李嗣源突然想起那会儿任总管的禀报,说午后安夫人进宫了,并且见过皇后与淑妃。他由此断定“定是那女人捣鬼。”
    在门外伺候的太监总管任本光听到摔盘子的声音,急忙跑进来,看到这阵势,也不敢说话。李嗣源见他进来,便冲他说道:“任总管,传旨,明日在后宫各处,再立些牌子,写上后宫妇人不得干预朝政,若有违者,杀无赦。”李嗣源说完,气冲冲地转身向外走去。
    回到兴圣宫的偏殿,李嗣源让太监抱来两床锦被,想在这里歇息一夜。躺下后,无论如何也安静不下来,心里反复想着这件事,越想越觉得闷气。好端端地一家人,怎的就这样互相猜忌,这样容不下珂儿?莫非是安重晦从中捣鬼,想借此机会,报复从珂?这样下去,即使从珂没有这样的心思,也要让他们给逼出来。从珂年富力强,正是尽忠报国之时,若因此冷了他的心,这可不是我皇家之福。
    辗转反侧中,他忽然想起曾答应过李从珂,要给他们补办婚典的事情。刘姑娘从卫州到洛阳都一年多了,只是见了一面,到现在还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该给她个恩典了,是时候了。”他心里打定了主意。看看天色还不晚,就对站在一边的任总管说:“你去给朕找身便装,备个小轿,叫两个随从,咱们出去散散心。不要声张,千万不要让枢密院的人知道。”
    “皇上要到那里去?”
    “一会儿便知。”
    “这……”任总管犹豫起来。
    “快去吧,时间不会太长的。”任总管只好领命而去。
    李从珂回府后,把父皇的决定告诉了范延光。得知皇上不仅恢复了他太守的职位,又补了凤翔判官一职,范延光心里自然很是高兴,自是千恩万谢一番。他们刚用过晚饭,他就催促李从珂道:“殿下,记着你书房里有张凤翔地图,那上面的圈点是殿下标的吗?”
    “不是的,是薛王用过的旧图,像是当年凤翔的布防略图,曾看过几次,总觉得里面有些不足。”
    “那好呀,一会儿咱们看一下,商讨一下凤翔布防的事宜。我曾去过那里,对那里的山川地貌略知一二,希望能派上用场。”
    “好呀,我正有此意。前几年,梁军围困凤翔,我与父皇前去营救,总以为李存璋能抵挡几天,谁知仅两天工夫,就被梁军攻破,李存璋也被乱军所杀。后来才知,凤翔城池不坚,城墙也很低。抵挡不住重兵的。我打算首先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
    “千万不可,殿下这样做是授人以柄。请问殿下意在防谁?”
    “当然是防契丹、吐蕃了。”
    范延光笑笑说:“殿下,凤翔不是云州、幽州。从地理位置上讲,那里还不能算是边关,若大兴土木,加固城池,人们会怀疑殿下是想自立为主。即使皇上信你,那些大臣们呢?岂不知人言可畏的道理?”
    李从珂一拍脑袋,点点头道:“是呀,从珂却未曾想到这一点。”
    两人来到李从珂的书房,找出那张凤翔地图,挂在墙上,仔细研究起凤翔布防的事情。两人边看地图,边在上面做着记号。由于灯光太暗,李从珂端起一盏灯照着亮。过了半个时辰,听得一阵杂沓的脚步声进了书房,李从珂回头一望,惊得差点把灯扔在地上,原来是李嗣源带着几个随从进来了,夫人抱着孩子也与他们在一起。
    “父皇,怎么是您老人家。”说着,急忙从凳子上下来跪下,那盏灯竟忘了放下,一直举在手上。范延光不知如何是好,也唬得跪在一边。
    “都起来吧。”
    李从珂小声对夫人道:“怎么这般不懂事体?父皇来了,也不前来通报一声,也好接驾。”
    “哈哈哈,不要怪他们,是朕不要他们说的。朕早想过来看看,总是不得空,今晚正好有点空闲。”李嗣源说完,径直坐了下来,顺手从延英怀里接过孩子,抱起来道:“来,让爷爷看看,我的乖孙子,你看这眉眼,跟珂儿小时一个模样,来呀,叫爷爷呀,叫呀。”
    “吉儿,快叫皇爷爷,叫呀。”延英在一旁催促着,小吉儿怯生生地看着李嗣源,撅着小嘴奶声奶气地叫了声“皇爷爷”,欢喜得李嗣源朗声笑起来。他感叹一声道:“孩子都能叫爷爷了,尚未给他母亲一个像样的婚典,只顾着忙朝政。都怪父皇想得不周全呀,朕不是个好父亲,你们可不要怪朕呀。”
    李嗣源的几句话,感动得李从珂和夫人无以言表,尤其是刘夫人,眼圈一热,眼泪“扑簌簌”落下来,急忙与李从珂一起,双双跪在地下。
    “快起来吧。”李嗣源看着刘夫人道:“进了我家门,就是我家人了。圣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朕要你堂堂正正地做我家的媳妇。来时,朕让钦天监的人看了日子,后天就是个黄道吉日,朕已饬令礼部,按亲王的礼节,给你们风风光光地办一场婚典,朕要天下的人都知道。”
    刘延英又一次跪下,激动地哭出了声,断断续续地说:“延英感谢父皇的深恩。”
    李嗣源一回头,见范延光还跪在那里,说道:“这位是范先生吧,快起来吧。”
    “正是微臣范延光。”
    “听说你是昭帝进士,一定是个有学问的人,你代珂儿写的那两道奏章,朕都看了,很好呀。珂儿从小跟朕打仗,没读过多少书,你要好好辅佐珂儿办好差使。”
    “微臣一定尽职尽责,不辜负皇上的圣恩。”
    刘延英见他们说起了政事,便带着孩子悄悄退了出去。
    李嗣源一抬头,看到挂在墙上的地图道:“这是哪里的地图,你们在做什么?”
    李从珂上前一步道:“启禀父皇,孩儿正与范先生商讨凤翔布防之事,正好父皇来了。”李嗣源站起来,走到地图前。仔细地看着那张布防略图,不停地点着头道:“嗯,很好,既能分兵布防,又能合兵一处,是个法子。就是觉得防线太长,容易被敌军拦腰截断,首尾难顾,那样可就被动了。”李嗣源不愧是个久经沙场的战略家,一眼就看图上的不足。李从珂笑笑说:“这张图是薛王用过的旧图,这些圈点大都是薛王标的,可能是过去凤翔布防的图,儿臣正在找里面的不足,不曾想让父皇一下子就看出了破绽。”
    “哈哈哈,怪不得梁军很快就破了凤翔,这正是防线过长的缘故。前人之事,后人之师,要吸取这个教训。珂儿是个有心人。如今又有范先生辅佐,朕就更放心了。你要好生用心,不要辜负了朕的厚望。”
    李嗣源说着话,突然眼圈红了,眼里分明又挂上泪珠,他转过身去,长叹一声道:“几年工夫就物是人非了。薛王在世时,就这地方,朕都不敢踏入半步,如今却成了珂儿的府邸,而先王这一家人却分崩瓦解,生者无几。何以如此呢?说到底还不是老不歇心,少不努力呀。我们一家可不要蹈其覆辙。珂儿明白父皇的心吗?”
    李从珂见父皇出这等伤感的话,急忙跪在地上道:“儿臣明白,儿臣一定克己奉公,誓死效忠父皇。”
    范延光见这父子俩说出这样的话,感觉自己不该在场,悄悄退了出去。
    “你起来吧,朕只是看到薛王的府邸才有所感慨。这几日也有人在朕耳边唠叨,说什么大皇子拥兵在外恐生出谋逆之心。这分明是挑唆我们父子,真是可笑,我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还信谁人?”
    李嗣源这句话把李从珂吓得半死,他忙把头伏在地上道:“父皇,若真是这样,儿臣明日就回镇州老家,永不复出,省的让这些人……”
    “怎的又说出这等混话?父皇是在提醒你,无论他人如何说、怎样讲,只要我们父子同心,谁也奈何不得。千万且记,他人的话,一要听,二还要想,要紧是想呀!父皇若不信任你。还给你说这些吗?如今你是王爷了,手下人为了讨好你,不定要说些什么,要远离那些心怀叵测之人。范先生的德行父皇早就听说过,你要多向范先生请教。”
    “孩儿记下了,请父皇宽心。”
    这父子二人又说了会儿其他事,但话里话外都是在嘱咐李从珂不要听信谗言。他看看时辰不早了,就站起来道:“时候不早了,朕要回宫了,让枢密院那伙人知道了,麻烦可就大了。”
    送皇上到了门口,李从珂不放心,忙牵出一匹马,要亲自送皇上回宫。一出大门,李嗣源刚要上轿,李从珂“咚”一声跪在地上道:“父皇,儿臣有话,刚才人多不曾说。请父皇千万听孩儿一句,为了父皇的安全,以后千万不要微服出宫,若不听孩儿的话,孩儿怎能放心得下呀,既是孩儿到了凤翔也不能宽心。”李从珂的真诚,深深打动了李嗣源。他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李从珂,沉默了一下说:“珂儿,放心去吧,父皇听你的话,以后不再微服出宫了。”
    李嗣源上了轿子,李从珂骑着马走在前面,警惕地注视着路的两边。李嗣源坐在轿里,隔着时而被风吹起的轿帘,看着他的背影,心里默道:“这孩子从小就知道尽孝,决不会去做大逆不道的事情,安重晦到底安的什么心?莫非想要拆散我们父子的关系吗?他为何要这样?”他只顾在轿里胡思乱想着,不觉间就到了皇宫。李从珂下了马,隔着轿帘说:“父皇,到了。”
    李嗣源打开轿帘说:“嗯,你回去吧。这几天先不要忙政务,明日你也准备准备,把你们的婚典先办了,省得让人说闲话。”李从珂感激地点着头,看着皇上的轿子进了宫门才往回返。在路上,李从珂反复想着父皇这些话的含义,他觉得,此次父皇出宫,不只是仅仅为了告诉他要与他补办婚典的事,实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犯昏”。
    “看来父皇还不放心我呀。”他感叹道。
    翌日,天刚放亮,秦王李从荣便带着十几个礼部的官员和二十多个御膳坊的厨师,来到潞王府。哥俩一见面,李从荣就行了见面礼,笑着道:“阿哥,兄弟给你贺喜了。父皇命我前来为阿哥的婚典做些准备,特地派来礼部和御膳坊一些人帮助料理,父皇和母后都要过来吃你的喜酒。还有姐姐、姐夫,父皇昨夜就派出六百里加急,将此事通告给他们,现在恐怕他们正在从河东往洛阳的路上呢。父皇说,兹事体大,不可失了礼数,怎么说也是我们皇家第一个婚典。要搞得风风光光。父皇已经给这些人做了交代,一切都有他们来做,我们只管吃茶去。”
    李从珂见来了这么多人,很是惊讶,听完秦王的话后,才感叹地道:“弄这么大的排场做什么?劳民伤财的,婚典不婚典打什么紧,只要父皇、母后认了这门亲事,哥哥就感激不尽了。父皇的深恩,天高地厚,哥哥只有尽职尽责,恪守大义,为父皇分忧。”
    “你看你,是父皇和母后的一片心意吗,怎的就说出那么一大堆话。”
    “哈哈哈,你这张嘴呀,倒是哥哥不是了。走,到书房去,哥哥知道你喜欢吃茶,父皇赐给我的武夷山茶我一直舍不得吃,正好我们吃上几杯,你也给哥哥讲讲茶道。”
    “好呀,兄弟就却之不恭了。”李从荣对那些他带来的人交代了几句,都分头去忙了。两人一起来到书房,李从珂让丫鬟上了茶。很长时间哥俩没有单独在一起了,原因是李从珂大他十几岁,再加上总在外四处征战,近年来很少见面。李从荣小时,很是依恋阿哥,只要李从珂征战回来,他总是缠着阿哥给他讲打仗的事情。李从珂从心里很喜欢这个小弟弟,只要一有空闲,就带他出去玩耍。可现在都已长大,心里不像以前那样单纯了。
    两人坐在书房里,竟不知说些什么,只是相视而笑。还是李从荣乖巧,站起身,随意翻看着书房里的书。他从书案上拿起一本《孔孟要义》惊讶地问道:“阿哥如今也看起这样的书来了,怪不得父皇说阿哥学业大进,原来是在用功呀。”
    “哈哈,莫笑话哥哥了,你知道,哥哥不是读书的料,不过摆在这里充个样子。哪里像你,琴棋书画样样拿得来,哥哥除了懂些兵事,其他一概不知呀。”
    也许这句话打动了李从荣,他叹口气说:“父皇常给我们说,阿哥打仗英武神勇,有胆有谋,从未打过败仗,荣立小功无数,大功二十次。尤其是攻打幽州刘守光,若不是阿哥当机立断,消灭守关隘的敌军,是否能够获胜,尚不得知。这样的大功,父皇硬是给了姐夫。父皇每想起此事,就觉得对不起阿哥。”
    李从珂感叹道:“想不到父皇还记得这点小事,何足挂齿?当时哥哥也很是害怕,万一那些幽州俘兵跑掉一个,把我军偷袭的事情通报给刘守光,就会遭到敌兵的围攻,父皇所带的那些人马,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直到今天我还有些后怕呢!谢天谢地,这些降卒总算是没有跑。”
    “哈哈哈,怪不得父皇说你福星高照,似有天助。尤其是打开封时,别的将领谁也不敢做先锋,都害怕守汴梁的梁军,阿哥却自报奋勇,谁知刚一交战,敌军就降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了头功。把那些将领们气得吹胡子瞪眼,都悔青了肠子。有这事吗?”
    “哈哈哈……”两人纵情大笑起来,哥俩的关系一时融洽了许多。
    “说到这里,哥哥可要说你几句,你今后要少与那些闲人清客、和尚道士们厮混,争取早日出来替父皇做些事,也好让他老人家清闲清闲。”李从珂认真地说。
    “我也曾想过,像阿哥这样纵马疆场,杀敌立功。但我从小看阿哥与父皇生里来,死里去的,整日心惊胆颤,哪里还敢投身其中呢?莫要说我胆小,圣人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而拱之’。兄弟以为,只靠杀戮是难以服人的,还要实行德政,才能臣服天下。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兄弟愿意在此处多用用功,实不愿在疆场上厮杀。”
    李从荣的话让令李从珂陷入了沉思,没有想到他年龄不大,竟有这般想法,确实很老成。李从珂笑笑说:“阿弟所言极有道理,身为皇子,能有这般见识,真是父皇之福呀。不是哥哥愿意做那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营生,适逢乱世,只得以牙还牙,方能生存。我们怎能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蠢事?你好好学学治国之道,哥哥在外戍边,绝不会让阿弟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李从荣感激地望着李从珂,深有感触地说:“谢谢阿哥,父皇常对阿弟说,我家有你大哥,就像人多了只胳膊。父皇说的对呀。父皇还要我随你去凤翔,要阿弟跟随你学学兵事,不是阿弟不想去,只是怕给阿哥添麻烦,让阿哥为难。”
    李从珂听后爽朗地笑起来,拍着他的后脑道:“阿弟说到哪里去了,自家兄弟,怎的客气起来?不是你小时的样子了。虽然哥哥不是父皇亲生,但父皇待我若亲生一般。我们兄弟相濡以沫这些年,如同亲兄弟一样,能给我添什么麻烦?既然你也愿意去,那我们就一起去。但不要荒废了学业,最好带上你师傅。跟随我的范先生可是昭帝进士,也是个大才呀,连父皇也这样说呢。你也可以就便多向他请教。”
    “好,一言为定。”
    这时,李从荣带来的一个礼部官员来到书房,问道:“二位王爷,微臣拟了个婚典庆贺宾客名单,请二位王爷过目,看看还有什么遗漏。”李从荣接过那个名单看起来,随后又交与李从珂;他接过一看,见安重晦赫然列在名单的前几位,心里老大不快。他知道,安重晦是朝廷中枢,父皇依赖的老臣,自然是要请的重要客人。他没有说出什么来,轻描淡写地说:“你是礼部的官员,看着拟就是了。”
    “是,下官就按此名单发帖子了。”说完转身出去了。
    这时葛三过来回事,见秦王也在,欲言又止,李从珂看出他有事,就说:“有什么事直说,秦王也不是外人。说吧。”
    “殿下,有几个从河北镇州来的后生在门外候着,有个叫平娃的,非要见殿下。”
    “什么?是他们来了?”李从珂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从椅子上站起来道:“他们在哪里?快请进来。”
    见此情景,李从荣知趣地忙说:“阿哥有事,不必陪我了,我想到你的园子里随便看看。”
    “好吧,葛三,你陪秦王到园子里去玩耍,我去接他们。”
    李从珂来到前院,命人打开大门,一看正是平娃与几个年轻的后生在门前等候。平娃一眼就认出李从珂,高兴地道:“呀,正是三哥!三哥一向可好?想死兄弟了。”说着,平娃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里淌下了泪。李从珂笑着道:“你看你,都多大了,怎地还哭鼻子,快不要这样了。”
    平娃好不容易停住了哭声,对那几个人道:“快来,快给三哥行礼。”那几个人齐刷刷地跪在门口,李从珂忙不迭地把他们拉起来道:“不要多礼,都是自己弟兄,快请进来吧。”
    这几个人提着大包小包跟着进了院,边看这院子边唏嘘感叹。平娃更是赞叹不已:“呀,这就是三哥的家么,比咱平山的县衙门还要气派,跟皇上的金銮殿差不多吧,啧啧!”
    “早就给你们捎去了信,怎的现在才来?”李从珂问平娃。
    “别提了,俺说早点来,可俺娘说等收了枣子、柿子才让俺们来,俺娘知道你喜欢吃,非让给你捎些来,就耽搁了几天。”
    “她老人家身子骨还好吗?”
    “结实着呢。你与婶子走后,你们山上那几亩地我娘怕荒了,每年去给你收拾,种了不少粮食,一直给你存着。娘说,万一三哥不想在外面了,回来也饿不着。”平娃见到从珂,仿佛有一肚子话要说。
    “他们这几个,三哥还认得不,这是二丑,这是五蛋,那个小名叫‘狐狸’。小时候我们在山上玩打仗,你就逮不到他。咱村南边的山如今可好了,树呀草呀,多的很。还记得山上的山神庙吗,你走后山神爷都给我托梦了,梦见三哥扛着大刀,骑着大马在山上飞跑,山神爷对我说,去吧,别累着你三哥了,去给他扛刀吧,所以,俺们就来了。”
    李从珂听罢,哈哈大笑起来,对他说:“好呀,你三哥别的没有,大刀有的是,就不缺那东西,想扛刀那还不好说,给你们扛。
    几个人边说边向府里走去。
    “好不容易盼来三哥的来信,才知道三哥现在在京城。他们听说了,都嚷着要来跟三哥吃粮当兵,想来的多了,还是我挡了他们,我说,我先去看看三哥,等以后再说。”
    “哦,是这样。”平娃的话在李从珂心里引起了注意,使他突然生一个念头。“若在平山招些家乡子弟,一旦起了战事,定能以一当十,而且忠诚可靠。”
    穿过前院,李从珂把这一行人带到后院的客厅。那些佣人丫鬟,见殿下亲自接来这些人,知道他们与殿下的关系非同一般,不敢怠慢,急忙端来些时令果品和茶水。
    平娃坐下后,嘴里还不停地说:“听二叔说,三哥的干爹做了皇上,您如今也成了王爷,来时我们心里一直嘀咕,怕三哥不认我们。我娘说,你们去吧,你三哥不是那样的人。对了,您叔还让我给三哥捎来一封书信。”说着,平娃从怀里掏出那封信递给他。李从珂打开那书信,粗略看了一眼就放在桌上,问道:“我二叔还在赵州做太守吗?”
    “早不在了,二叔快六十了,身子骨也不大好,前年就歇了。你知道,他只有一个女儿,也早嫁出去了,二婶子也死了,不是给你捎过信吗?你那时好像在什么地方打仗。三叔、四叔在南边做官,十几年了没有回来过,也不知生死。那么大的院子,只有二叔一个人,挺可怜的。”
    李从珂见到平娃他们,自然就想起平山老家的事情,自己的亲人走的走,亡的亡,如今已凋落的不像个家了,心里不免感伤起来,忍不住地哭出了声。平娃见状,急忙说道:“三哥,不要伤心了,要怪就怪我的嘴,我娘说,见到你三哥先不要说这些,可我还是忍不住。我娘说,你是咱家的顶门柱,只要三哥好好的,咱家就败不了。”
    李从珂冷静了一下,擦了擦眼角上的泪水,叹口气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才几年光景,家里就没什么人了。待我托人打听打听我三叔、四叔的下落,看他们还活在世上吗。过几天你再回去一趟,给我二叔送些银子去,要他老人家先在家好生养着,以后若有机会,我会把他老人家接到京城,让他安度晚年。”
    平娃点头称是。
    李从珂转而笑着说:“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呀,不瞒兄弟们说,明天皇上要过来给我补办一次婚典,可要多饮几杯呀。”
    “恭喜三哥了,没想到遇到这样的喜事,我们一定要多喝几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