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章 王家庄求亲平坎坷 晋王府魏氏拜公婆
    一见钟情系两心,英雄笃定配佳人。
    缘有天意难违逆,佳话千年说到今。
    却说王老太爷,得知了儿媳与那位晋军骑将李嗣源的隐情,很是恼火,认定李嗣源强抢民女,扫了他王家的体面。当然更主要的是毁了他心里暗存的机关,只是不便说罢了。他恼羞成怒,立刻让家人套上马车赶到镇州,找到在太守王处直帐下做主薄的二儿子王子善,王子善听说此事后,也十分震怒,带父亲去见王处直。王老太爷向王处直诉说道:“王大人呀,您是咱镇州的父母官,可要为百姓做主呀,它晋军李嗣源依势欺人,抢走了我儿媳,这可在咱镇州的地盘上,也太不把咱当人看了!”
    王处直闻听,很是吃惊,忙问道:“王老太爷,这等大事,可不许瞎说。那李嗣源为人正直,治军严格,与民秋毫无犯,怎会做出这等下作之事,敢不是你弄错了?”
    王子善在一旁说道:“大人,这等大事,家父岂能乱说?如今连乡民们都知道了。他们原来只是私会,现在家嫂与小侄都被李嗣源弄到大营里去了。大人若不信,可到大营里去问个明白。”
    王处直迟疑起来,自语道:“这个李嗣源,竟做出这等龌龊之事,要说抢个女人犹可理解,抢个孩子做甚?”
    王处直碍于王子善的情面,不得不去问问清楚。再则,也该去看望一下李嗣源,以表地主之谊。打定主意后,他对这父子二人说:“你们休要着急,待我明日前去大营问个明白便是。”
    第二天卯时,他起了个大早,乘一顶四人小骄,带着两个随从,去往李嗣源的扎营地。不到午时,便来到李嗣源的大营门口。他下得轿来,对守门的军士说道:“烦请通报一声李将军,镇州太守王处直特来拜会。”
    那几个军士,听说是镇州太守到了,不敢怠慢,忙遣人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安重晦从里面走出来,见到王处直,鞠个躬道:“哎呀呀,不知王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殿下身负重伤,不能迎接,请王大人海涵。”
    “不必客气。”王处直说完,便与那两个随从跟安重晦一起进了大营。
    王处直在安重晦的引领下,来到李嗣源的行军大帐前,一掀帐帘,就看到一姿色非凡的妇人在侍候李嗣源吃药,他心想:“这妇人定是王老太爷所说的儿媳,此事看来不假。”
    那妇人见有人来,知趣地退到后帐里。李嗣源虽尚未见过王处直,见安重晦引一人过来,急忙要起身相迎,王处直上前一步止住他说:“将军不必起来。处直得知将军负伤,看望来迟,望将军见谅。”
    李嗣源忙满脸堆笑道:“王大人客气了,嗣源借贵方宝地疗伤,尚无暇参拜大人,反劳大人大驾,实在不敢当。上次借道,没给将军带来什么麻烦吧?”
    “将军为复兴我大唐社稷,赴汤蹈火,身受重伤,令人感佩。只可恨我镇州地域狭小,兵少将寡,不敢举旗反梁,只得委曲事贼,处直惭愧呀。”说到这里,王处直竟落下眼泪。李嗣源忙劝慰道:“将军言重了。晋王深知将军的难处,从无责备之意,还望将军卧薪尝胆,扩军备战,待我平定河北后,一同杀向河南,复兴唐室,立不世之功。”
    “将军宏愿,定能实现,处直就等这一天了。”
    安重晦觉得王处直的到来,有些蹊跷,猜不透他真正的来意。是探听虚实还是另有所图?他不敢妄加推断,刚听到王处直的这番话,心里稍许去了些疑虑。就想借机试探一下这个镇州太守对大唐的忠心,到底是真是假。于是趋前施礼道:“王大人,这次攻打朱友文,未获大胜,只是伏击了朱三的援军。如今将士受伤者很多,我大军又远在晋阳一带,远水难解近渴。若王将军能借给一千人马,胜朱友文若探囊取物。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王处直不假思索地说道:“我镇州只有两千人马,若将军需要,可全交与将军指挥,处直早不愿违心事贼了,任凭将军调遣。”
    李嗣源激动地拉着王处直的手道:“有将军这句话就够了,前时奉书曾说,不夺将军爱民之志,依我之见,大人还是暂且按兵不动,更待良机为好。”
    “下官谢将军不责之恩,请将军转告晋王,若需要处直举旗反梁,处直决无二话。”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不过……唉,此事不说也罢。”
    李嗣源见王处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忙问道:“大人有事不妨直说,何必如此?”
    “是件小事,不说也罢。”
    “王大人有事直说,何必要嗣源牵挂。”
    “是这样一回事。昨日上午,王家庄的王老太爷找到处直,说他一个儿媳及孙儿不知了去向,让处直顺便问一下,是否在将军的大营里。那王老太爷的儿子,是处直属下,碍于情面,不得不问呀。”王处直小心地说。安重晦听罢,笑着与李嗣源交换个眼色,那意思是看你怎样作答。李嗣源淡然一笑说道:“确是在我营里。”
    “哦,不知将军做何打算?”
    “哈哈哈,恐怕这一辈子难以分开我二人了。”李嗣源说到这里,突然严肃起来,一字一句地说:“我与那魏氏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任凭他是谁,都难以将我二人分开。烦请将军回去告诉王老太爷,就说嗣源一定登门求亲,望他老人家能够应允。”
    王处直一头雾水,不明就里,问道:“此女乃有夫之妇,将军不怕落个夺人妻子之名吗?”
    “哈哈,将军差矣,其夫已过世五载,孤儿寡母,难以为生。嗣源疼爱她母子二人,决计娶此女为侧夫人,收其儿为子。怎么?王老太爷不曾提起此女身世?”
    听完李嗣源的这番话,王处直这才明白,此女原是个寡妇。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怪处直卤莽,没问清楚。那王老爷子只是说是其儿媳,其中内情处直不知呀,处直惭愧呀。不过,将军何等英雄,世上妙龄闺秀岂不任将军挑选,为何偏要娶个……”
    李嗣源怕他说出不爱听的话,立刻截住他的话头,轻叹一声说道:“唉,世上万物,唯男女之情最难琢磨。此女心性娴雅,人格高贵,才貌俱佳,正是嗣源所求,但相识恨晚矣,或许这正是前生之缘呀。”
    “夫君。”谁也没有发觉,魏氏听到李嗣源这番话后,身不由己地走出后帐,眼角已是珠泪盈盈。旁若无人地上前与李嗣源拥在一起。
    王处直看在眼里,心里立刻明白了一切,朗声大笑道:“真是美人配英雄,天造地设的一桩好姻缘呀,恭喜将军。看来处直错怪将军了。”
    这时,小阿三跑了进来,看到这情景,不知发生了什么,不解地问:“娘,你怎么哭了?为什么伤心?”阿三的一句问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大帐里顿时笑声四起。
    王处直本是为魏氏母子而来,眼见此情此景,虽无功而返,倒觉心满意足。
    李嗣源在魏氏的精心照料下,伤口恢复得很快,刚半个多月,那几处伤口就痊愈了。军务在身,他不敢蹉跎,身体刚好,就开始与安重晦谋划夺取柏乡的事宜,并做出决定,准备下月重新出兵。
    再说王老太爷,自己的儿媳、孙儿竟被那晋军头领“掠去”,心里十分懊恼,气得险些要了老命。但他又不敢招惹带兵打仗的李嗣源,只得作罢。但他思来想去,仍难咽下这口气。觉得儿媳去了,不过是带走了自己无缘一享的艳福,可孙儿毕竟是他王家的骨血,必须设法留住才是。打定主意后,他就一直等着李嗣源前来求亲。
    李嗣源不愧是行伍中人,处事果决,从不食言,伤口愈后,就带着十几个随从侍卫,挑着几担礼物,来到王家庄。人们早就听到这个消息,三里五乡的来了好几百人看热闹。只见那李嗣源一身戎装,英姿勃发,不卑不亢地与乡民们打着招呼,赢得围观人众的一片啧啧称赞。
    王老太爷为了应付这件事,两天前,就把那几个在外做官的儿子叫了回来,商议对策。二儿子王子善说:“大嫂年龄还不大,不会为大哥守的,迟早是要再嫁人的。与其嫁给旁人,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她嫁给这个老西儿;他是晋王的干儿子,咱说不定还能跟着嫂子沾上光哩。”其他几个儿子都认为二哥的话有理,王老太爷也就不再反对了。他愁眉不展地说:“我倒不是反对你大嫂再嫁,爹就是舍不得小三呀。这孩子聪明伶俐,又是你大哥的骨血,怎能让孩子跟他们走呢?”
    说着,王老太爷竟挤出几点眼泪,王子善劝慰道:“爹,你不必难过,等那李嗣源求亲时,我给他说,我想他会把小三留下的;一个军汉,不过是贪图大嫂的姿色罢了,不会在乎个孩子。”
    一家人都点头称是。
    李嗣源在众乡民的簇拥下,推开了王老太爷的家门,他站在院里大声通报:“晋军骑将李嗣源求见王老太公!”
    王老太爷一家听到这声呼喊,急忙从屋里迎出来,把李嗣源让到正厅里。李嗣源示意挑礼物的军士把担子放在地上,王老太爷看到那些个绫罗绸缎,瓷碟玉器,先自高兴地眯起了眼睛。
    分宾主坐定,一一介绍后,李嗣源单刀直入地说:“王老太公,令媳寡居多年,算来也够守孝三年的成例,嗣源想娶其为妻,并愿收阿三为义子,以便使其母子终生有靠,不知王老太公意下如何?”
    “这个……”
    王子善接过王老太爷的话头说:“李将军,在下在王处直大人帐下听令,平时公务繁忙,忽略家嫂的大事。既然将军愿与家嫂结秦晋之好,也是家嫂前世所修。但按我当地风俗,兄亡嫂嫁,所嫁之人须认前夫之父为父,方可联姻。将军乃尊贵之人?怎可认家父为父呢?那岂不辱没了将军?”
    包括王老太爷在内,这一家谁也没有想到王子善提出这样苛刻的条件,心里暗暗叫好,都认为老二这招实在厉害。
    李嗣源闻听,大出意料,没想到王家会如此刁钻,他知道这是在难为他。不禁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边这个糟老头子,李嗣源原来对他并不留意,现在一看,心里顿生难言之情,若认其做父,真乃丢煞人也。
    王子善自有他的主意;若你李嗣源肯就范,就能攀上一门好亲戚,说不定日后能飞黄腾达;若不愿就范,就得放弃这桩姻缘,不能怪我不肯成全你们。
    李嗣源何许人也,一眼便识破了王子善的心思。他迟疑了一下,从容地说道:“国有国法,乡有乡规,这本是醇化民风的好习俗。嗣源岂敢违背?只是我们沙陀人也有相应习俗,若认他人为父,须征得生父同意。虽然生父已经过世,晋王待我若生父,必须征得他老人家的同意,否则就是不孝。待嗣源回到晋阳,禀报晋王认可后,才可相认。嗣源与令嫂情投意合,她的亲属即是嗣源的至亲。莫说有这件事,即使没有,凭二弟的人品,嗣源也愿与二弟兄弟相称。”李嗣源刻意“逢迎”的一番话,正中对手下怀。王子善禁不住心里一阵狂喜,觉得已经攀附上这位晋王义子了。他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倒头便拜:“阿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王子善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李嗣源措手不及,心里说道:“好个善抓机会的家伙,看来此人不可小觑。”他迫不得已,只好双手扶起王子善,认下这个兄弟。
    王家人看李嗣源认老二做了兄弟,自然欢天喜地,好一番热闹,自不言表。
    却说李嗣源,自收了魏氏后,心情极为舒畅,虽然没有举行婚庆大典,也让全军将士痛饮了一场,一来为庆贺自己得一红颜知己,二来为再次出兵柏乡壮行。又要带兵打仗去了,李嗣源却舍不下魏氏,决定让她随军前去柏乡,弄得安重晦直说他“没出息。”
    这次出兵柏乡很是顺利。上次朱友文虽未出兵交战,听说“李横冲”的三千人马,竟打败了他们五千援军,早就发怵。现实朱温正忙于应付南边的战事,根本顾及不了柏乡这个小城池。朱友文见李嗣源又带兵杀回,知道是来者不善,非要与他拼个鱼死网破不成。他心里知道求援无望,又不敢与这个“李横冲”交战,就派人放了一把火,把城里的店铺、民房烧个精光,丢下柏乡,向南逃窜了。
    果不出李嗣源所料,河北几个藩镇,得知朱友文又退回河南,第二天便打出大唐的旗帜,表示反梁,纷纷归附晋王。
    李克用得知李嗣源在河北大获全胜,很是高兴,传令嘉奖,并封李嗣源为代州刺使。遵照晋王之令,李嗣源把安重晦留在柏乡,并分一半兵马给他,要他安抚百姓,重建城池,不在话下。
    李嗣源带着魏氏及一部分军士收兵回晋,到了镇州平山,二人特地来到王家庄,看望阿三。贪玩的阿三,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见面就问:“娘,这几天你和我干爹到哪里了,为什么不带我去?”
    魏氏疼爱地抚着他的头回答道:“这是大人的事情,你还小,等以后就明白了。”
    “不,我现在就想明白,快告诉我呀。”
    “我和你母亲去打仗了,等你大了,我也带你去打仗。”李嗣源抱起阿三说道。阿三一听说去打仗,高兴地挣脱下来,跳着脚喊道:“哦,去打仗了,去打仗了。”边喊着边跑出门去玩去了。
    王子善听说李嗣源与大嫂回来,也忙回到王家庄,他决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寒暄过后,他就把想得到王处直重用的意思,小心地说给他刚认的阿哥。李嗣源听后,笑笑说道:“好吧,你去准备笔墨,待我给王大人修书一封。”王子善高兴地拿来笔墨,片刻,李嗣源就写好一信,王子善拿来一看,上面写道:
    “王大人阁下:
    大人慧眼识得大局,助我讨贼,易帜归唐,此我大唐之福也。因嗣源急务归晋,不能前去拜望,海涵。子善乃吾弟也,在大人帐前听宣,与其言谈之中,颇感有些才志,望将军因才而用,给其以用武之地。使之安心辅佐大人,想吾弟定不负大人提携之恩。”
    王子善拿着书信,如获至宝,小心地收起来,说道:“大哥,若王处直重用于我则罢,若不重用,小弟就去晋阳找大哥,望大哥能帮小弟谋个一官半职,也就足了。”李嗣源只得苦笑地点点头。
    告别了王家,又向西进发了,临走时,李嗣源拿出许多银两,交给王老太爷,要他好好照顾阿三。并与王家协商妥当,要阿三先在王家过一阵子,待安置好魏氏后,再来接阿三。起先,王老太爷要把阿三留在身边,不愿意让魏氏把孙子带走,李嗣源坚决不同意,说孩子不能没有母亲,母亲也不能没有孩子。后来在老二王子善的说服下,王老太爷只好同意了。
    快到晋阳时,他对坐在军车里的魏氏说道:“娘子,我二人之事,还没有禀报父王,若突然相见,恐引起父王不满,我欲先把娘子安置在一亲戚处暂住几日,待禀报父王后,再接娘子回府。你看如何?”
    魏氏抬起双眸,嫣然一笑,说道:“如今,我已是将军的人了,一切由将军做主。你也很长时间不见大娘子了,该回去好好陪陪她,我无所谓的。只是……”魏氏欲言又止,把头转向一边,眼里噙上了泪水。
    “只是什么?娘子说呀。”
    “我不想为将军带来麻烦,只求将军一件事情,万望将军答应。”
    “请讲。”
    “万一晋王不同意我二人之事,就求将军能遣一人,把我还送回镇州我的家里,将军能答应吗?”魏氏悲悲切切地说着,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李嗣源从马上下来,说道:“娘子如何这般说,不怕嗣源伤心么?嗣源说过,此生谁也不能将我二人分开。娘子只管放心,我料定父王会同意的。如今他正是用人之际,嗣源此次又立有战功。若父王真的不能相容,嗣源愿带娘子回雁门关……”
    “夫君……”
    李嗣源得胜回朝,引起很大的震动。在庆功宴上,李克用拉着李嗣源的手对大家说“嗣源有勇有谋,是个帅才呀,此次出兵河北,仅三千将士,竟平定大半个河北,可喜可贺。”
    老将周德威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此次出兵河北,只是击溃了朱友文,并没有伤其筋骨,等朱温回兵河北,那些藩镇还会归顺朱温,但在今天的场合,他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也像其他人一样,频频给李嗣源敬酒。
    李嗣源喝了几碗酒,把碗放在桌上,说道:“父王、诸位大人。容嗣源说几句实话。此次获胜,不过是伤其毫发,朱温的实力仍在。那些藩镇的归顺,只是畏惧我晋军,若朱温再来,他们还会重新易帜。所以,请父王派重兵占领河北,将朱梁压在黄河以南,使他不敢过河,然后再分兵夹击。只有如此,才能控制战果,掌控全局。”
    李克用没有想到,李嗣源这样明大局,连周德威也在心里暗暗称道,想道“此人已不是那个李横冲了,不敢轻视呀。”
    李克用高兴地说:“你们都听到了吧,我说什么了?嗣源已经长大了,智勇双全呀。今天是为我儿庆功,咱不议此事,改日再说。”说完,他冲李嗣源笑笑,眨着眼说道:“听说我儿带回一河北女子,美貌无比。为何不带来让为父一看;也让为父与你母亲高兴高兴呀!”
    李嗣源没有想到李克用说出这样宽宏大量的话,高兴地倒头便拜:“谢父王,孩儿不曾提前禀报,请父王责罚。”
    “这是哪里话,大丈夫三房四妾,不能为过。更何况英雄难过美人关吗,哈哈哈……”众人也跟着李克用大笑起来,把个李嗣源笑得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李嗣源回府后,把大娘子曹氏叫到他的书房,把与魏氏的事情跟她说了,她苦笑一声说道:“你道我还不知么?姑父十天前就告诉了我,既然来了个妹妹,为什么还要人家住在外面?已经好几天了,去接她回家吧。”他听后,暗吃一惊,这件事情怎会传得这样快,他屈指算了一下,十天前他还正在柏乡。“看来父王还是不太放心我呀。”他心想。
    其实李克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很生气,根本不打算认这个女人,他认为李嗣源胆大包天,竟然私自娶妾,他准备行书责备李嗣源。却被李存勖拦了下来,对他说:“父王正在用人之际,岂可因小失大,父王曾说过:御人要投其所好,贪财者予之,贪色者予之。嗣源果敢神勇,敢作敢为。父王若欲平定天下,此人正好助我。岂可因区区小事存下芥蒂,失去一难得的将才。请父王三思。”李克用在儿子李存勖的说服下,终于消了火气,言道:“为父是怕你表妹受委屈呀。况且他年龄尚小,还不应纳妾,所以……”
    “父王纵横天下,英雄一世,岂可怀妇人之仁?表妹那里,有儿子前去说明,她定会以大局为重,不会因儿女私情,坏了我家大事。”
    李克用听罢儿子的话,心里豁然开朗,向李存勖投去赞叹的目光,点着头说道:“我儿胸怀博大,志向深远,胜过为父呀。曾记得你五岁那年,为父带你去见昭宗皇帝。皇帝抚着你的背说,‘此儿生得相貌奇伟,必得大贵’,看来此言不假。就依我儿所言!”
    明天就要去见晋王和王后了,魏氏心里不免有些紧张。虽然生在官宦之家,但她从记事起就住在小小的平山,所见所遇之人,最大莫过于县里的那些书记帮办。如今要去见八面威风的李克用,心里当然有些紧张。李嗣源看出她的心思,就鼓励她道:“休管他是谁,只把他做个寻常人来看就可以了。”她听了这句话,心里才平静了许多。
    第二天,她与李嗣源、大娘子曹氏,一起来到了晋王府。常言道:侯门深似海,更何况此时已是威严肃穆的晋王府邸?魏氏由不得紧张起来。李嗣源看在眼里,凑到魏氏跟前小声说道:“娘子,我昨日说过,院不过大些,房不过多些,莫要这般紧张。”魏氏笑笑,向他投去一丝感激的微笑。
    李嗣源一家的到来,早有门房报给了李克用,他此时正与夫人在大厅等候他们。那曹氏像是到了自己的家,毫不客气,见了李克用与夫人后,只是简单地行了个礼,就坐下了。魏氏含羞带怕地跟进来,先给李克用、夫人道个万福道:“儿媳魏氏给父亲母亲请安,祝二老福如东海,长命百岁,万福金安。”说完,将双膝跪下,深深地磕个头。夫人忙把她扶起来说:“自家人不必客气,快快坐下。”魏氏抬起头,夫人仔细一看,不由心中大吃一惊,她从没见过这般标致的妇人。于是她笑着说:“怪不得我儿喜爱于你,果然美貌。你看这身段,这模样,若说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也有人信,比我们沙佗女子要俊俏的多。”
    曹氏见姑妈这样夸赞魏氏,心里很不是滋味,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醋意,把头扭向一边。
    “谢母亲。沙陀女子,器宇轩昂,人品贵重,乃大家风范。中原女子难能相比。尤其小女生在民间,只知相夫教子,不懂得大事,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母亲过奖了。”
    夫人见她这样说,由不得高兴地笑起来,说道:“好一张巧嘴,说出话了那么让人中听,老身很是受用呀!”
    曹氏听了,也露出满意的微笑。她站起来,来到李克用的跟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姑夫,您老人家可都看到了,妹妹这般能说,今后还有你甥女的好日子过么?”
    “哈哈哈……”李克用听后大笑起来,半玩笑半认真对曹氏说道:“甥女不要怕,他们若欺负你,你姑夫绝不会与他们甘休的。你若敢欺负她,我也不会饶恕你的,哈哈哈。”
    魏氏转向李克用,深深鞠了一躬,接着道:“谢父亲大人,小女不懂大礼,今后若有尽孝不周之处,望父亲大人指教。”李克用听后,哈哈笑起来,说道:“我们沙陀人没有那么大的规矩,与你们汉人有所不同,不必拘礼。”魏氏给李克用施一礼道:“父王威震海内,以复兴大唐为己任,欲治天下,当以礼教化万民,民风自然醇厚。儿媳以为,王府应做此表率,教化众生,克己复礼。儿媳怕有失礼之处,万望二老予以指教。”
    李克用万没想到,魏氏如此识大体,尊礼教,竟能说出这样大方得体的话来。他不觉搓着手说道:“哎呀呀,我儿真好福气,得此贤良女子,此乃我李家之幸事也,快传酒席,将大儿存勖、二儿存美、三儿存礼、四儿存渥都叫来。我们一家人好好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