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1章 颠倒黑白
    信陵君救赵后,完全打乱了魏王的内外政策,二人的关系已情同水火。魏王已昭告天下,贬无忌为庶人,驱逐出国,永不许还乡,断绝了他与大梁的一切联系,生死荣辱,互不通问;但同时由辛垣衍主持,又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常驻邯郸,把信陵君每天的一言一行都尽可能搜集起来,逐日报告魏王,魏王几乎把一半的精力都放到弟弟身上,可见魏安釐王并不是只知吃喝玩乐的昏痛之辈。
    可以让魏王放心的是,战争结束后,这位风云人物不但没留下一兵一卒,而且从此不务正业,每天只和一些市井小人游山玩水,纵酒狂歌,并没有“蓄集力量图谋不轨”之类的活动。最近又听报他跟平原君闹了别扭,差点儿离赵走人,虽然最后终于被平原君留住,但两人的关系已生裂痕,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现在就已经到破烂市上去卖军械、马匹……
    “唔?咱们的大英雄竟混到没裤子穿的地步,也够可怜的啦。”魏王幸灾乐祸地笑了:“一个乞丐还怎么兴风作浪?就让他自消自灭吧!”
    “不,”辛垣衍眨眨眼又献上一策:“依臣之见,可以把他的封邑收入送到邯郸,一来让他和天下人知道大王还念手足之情,再叫他羁留在敝弱的赵国,免得四处乱跑惹事生非,对咱们更有利。”这个“再则”很对魏王的心意,所以才肯“优待”信陵君。
    其实,真正帮助信陵君脱贫的是范雎。虽然身处敌国,但当年信陵君大力相援之恩,他却深深铭刻在心。在战争中,他绝不能为徇私于信陵君而损害秦国一丝一毫的利益;相反,还要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促使信陵君败亡;而在和平生活中,他则是以朋友的心态关心信陵君的身体康健、衣食住行。他随时都能得到赵国方面的情报,自己却不便直接援助信陵君,便以曲折手段通过辛垣衍借魏王之手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对于这些,信陵君自己也不会知道。
    信陵君更不会知道,范雎自己也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秦王回到咸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查信陵君的部队怎么渡过的漳河。
    邯郸大会战使秦军损失近三十万人,各种物资不计其数,更为严重的是:此战系秦王御驾亲征,却闹个大败而归,威望一落千丈,在短期内已无力再发动战争,果然给天下各国换来十年太平,怎能不让秦王怒发冲冠?而战败的关键是信陵君的部队投入战斗,所以秦王必然要追究纵放信陵君渡河的责任。
    不仅秦王要追究,范雎也要追究。对赵第二战是由他部署的;领军大将是他选派的;扼守漳河拦阻信陵君的计划是他制定的,因为这是取得邯郸之战胜利的必要保障,派去的还是心腹将领。按说安排得非常周密,不应出差错,却偏偏出了差错,千里之堤溃于一穴,使自己横扫山东各国的大计毁于一旦,自己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为了秦国,为了他自己,都不能饶恕这个致命的错误!
    但是两个责任人:郑安平是同生死的结拜兄弟;王稽对自己有援引之恩,同时也是由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共命运”的心腹。应该说这两个人最可靠,才派他们到最重要的岗位上,毫无疑问这两人中肯定有一个人出了问题!
    据王稽交代,他一接到岗窑受到攻击的报告,怕郑安平独力难支就立刻率部队前去支援,走到中途探军又报告说魏军已撤回南岸,为避免敌人乘虚而入,自己便急忙折回,没与郑安平会面,此后一段时间相安无事,直到因信陵君已渡过漳河,奉命撤回大营时,才知道岗窑的部队是由副将带回,郑安平本人已去向不明……
    审问郑安平的副将和部下,也只说是魏军确曾发动攻击意在强行登陆,经过激战已被击退,以后并没有再发生战斗,不知魏军怎么过的河,接到撤回大营的命令后,在途中郑将军突然失踪……
    谁也没敢做出任何肯定,但从这些反映的情况可以推测:郑安平有通敌让路之嫌。
    范雎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郑安平会背叛自己投降敌人,不过侠义之流有舍身报恩之说。郑安平为人直爽,到秦国后多次对外夸赞信陵君的为人,也毫不隐瞒对信陵君的恩德“必有以报之”的心愿。信陵君手下能人极多,范雎怀疑郑安平是被人家用花言巧语逼得“让路报恩”,那么他的“失踪”就只能是自杀。
    郑安平确是自杀,但没有“卖路”。听说信陵君已进入邯郸战场,不禁大吃一惊,接到撤回大营的命令后,急忙赶到河口与王稽会合。王稽为了堵住他的嘴,一见面就来了个先发制人:“郑将军,魏军前天在岗窑强渡,真没得手?”
    郑安平摇摇头:“他们只在船上呐喊放箭,大闹了一夜,并没登陆,以后一直挺安静,我倒想问问你这边有没有敌情?他又怎么过的河?”
    王稽故做惊讶:“他们从没窥探过我的防区,莫非还有其他道路?”
    郑安平肯定回答:“附近绝对没有。”
    王稽叹口气:“郑将军,这话可就不好说了!你我二人奉丞相军令扼守漳河监视信陵君,却不知他的十万大军怎么杀到邯郸,总不能说他们是插翅飞过漳河吧?咱们回去如何解释?仅这失职就是死罪,闹不好还会被怀疑为故意卖放,落个通敌叛国的罪名,更要殃及三族。你是魏国人,丞相的兄弟,或许能从轻处理,我一家可是百十余口啊!”说着不禁唏嘘涕泣。
    郑安平此时并没考虑将会受到什么处分,而是在细想漏洞出在什么地方,他当然想不到是王稽捣鬼,只在自己方面找原因,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心中已是非常烦燥,听王稽又点明自己是“魏国人”更加恼怒:“王将军,郑某既食奉禄,就与魏国断绝了任何关系,果然犯了秦法,自当一视同仁,范丞相也不能庇护,怎会说从轻发落?”
    王稽嘿嘿冷笑:“你可以同魏国断绝关系,但身受信陵重恩,若是不报,怎称侠义君子?我这漳河口数万军兵有目共睹,魏军从没进犯,他的鸟儿也飞不过一个来,谁能给你证明没出纰漏?”
    郑安平勃然大怒:“听你的意思,魏军是从我的防区过去的了?胡说八道!我的军士也有数万双眼睛,岂能蒙蔽?”
    “你是主将,把部队调来调去,要遮他们的耳目以让一隙之地还不容易?”
    郑安平几乎吐血:“你敢怀疑我通敌?”
    “实话实说,不光是我,连范丞相首先想到的是您!郑将军,王某不希望您真的通敌,否则我也得跟着连坐不是?但说不清魏军过河的原因,恐怕您的嫌疑最大,所以我提醒您注意,别等大王问起来,张口结舌就更坏了。”
    郑安平一想,他说的也有道理:人家这边没出岔,自己要是做不出合理的解释,还真择不开嫌疑。放过信陵君的后果非常严重,可能危及范雎,所以义兄才把如此重要的责任交给自己,现在就算能证明自己没通敌,所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终究还是严重失职,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回去见秦王和哥哥?他越想越心窄,不禁一声长叹:“安平身负重托,虽未通敌,然误军之罪不可赦!请王将军代奏大王,安平无颜对簿公堂,愿以一死谢国!”拔剑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