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4章 秦赵斗智(三)
    “墨家”赴汤蹈火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禽滑继这些墨家勇士们身上并不穿戴盔甲,却冒着箭矢石雨冲到城边,用手中的武器击打那些“火竿”,使他们不能任意对帐篷放火焚烧;很快,城下也送来大量长柄弯月刀,专用来砍削“火竿”。邯郸的冶铁技术列国著名,刀刃特别锋利,乒乒乓乓一阵乱响,那些“火竿”头都被削断,熊熊燃烧的麻团不免落到城下秦军自己身上,逼得他们乱跑乱躲,火光下,为城上的打击提供了准确目标。
    由于邯郸的冶铁业为保卫邯郸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秦始皇灭赵后,为报此怨,把邯郸的钢铁巨头卓氏、郑氏,全都没收财产,发配到边远的四川。财产可以充公,但技术不能剥夺,卓氏终于在四川又利用自己的技能使冶铁事业重兴,汉武帝时与司马相如自由恋爱,为历史留下一段不泯佳话的卓文君,就是卓氏后人。
    战争已从拼杀斗勇转为“斗智”,不但秦王帐下的谋士们绞尽脑汁,连将军们也改行“行诡用奇”,于是秦军攻城的花样不断推陈出新,邯郸城里则针锋相对,一个一个地破解。从表面上看,战斗的规模变小,程度也不似以前那么激烈,但每一种“花样”中都潜伏着危机,稍不小心,就能导致城破国亡……
    秦军忽然又停止攻击,对于疲于拼命的守城士兵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当然是“好事”,但廉颇和薛琦等都明白:秦军是在筹划新的阴谋。
    果然,几天之内秦军便挖土堆成比城墙还高的几座土山,几万名弓箭手立在上面,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雨对邯郸城上的守军进行压制射击,在箭雨的掩护下,秦兵又开始顺利地架起云梯,放动鹅车,攻向邯郸。
    城上一面拼死抵挡攻城的秦军,一面迅速用大木从城楼两侧伸出,逐层搭架,建起比秦军土山更高的木台,精选出一批神箭手,更加居高临下,射得土山和鹅车上的秦军纷纷逃避,使这一“新计”又成“画饼”。
    秦军屡屡失败,虽然还没有停止攻击,但几乎已成为摆样子、走形式,一个个无精打采,失去往日的锐气。廉颇几次观察之后,突然提出一个设想:“秦军莫非久攻不下,士气懈怠?”
    鲁仲连微笑摇头:“将军休急,请听听禽滑继的侦察情报,只要秦王不下令撤回,他的将士就绝不会松懈斗志,秦王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禽滑继的小分队除了白天参加阻击战外,到了夜间还经常出城进行侦察,应该承认,要从被俘的秦军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很不容易。按“商君之法”,向敌泄密等于投敌,其后果是“灭三族”,所以俘虏宁肯自己死,也不愿因泄密而连累家人。
    但即使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几句话,汇总之后,也能从中摸索出一些趋势以至为引导,禽滑继的侦察终于发现:在堆成的土山后面,是一个个深坑,深坑中灯火通明,秦军如同蚂蚁般往来不绝地向外运土,不用做更缜密的分析就能看出,他们是在坑中挖地道。
    这一招也够毒的,因为一直没有停止攻城,守军的注意力必然集中在地面上,根本想不到还有来自“地下”的威胁。地道一旦挖进城内,敌人突然从地下钻出来,正所谓“出其不意,必制敌于死地”,这个方法虽然慢,却很有效,反正秦军有大量人力,日夜不停,每天掘进十丈,掘到城内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但是,虽然识破了秦军的阴谋,却不等于就能粉碎这个阴谋。廉颇忧虑地提出一个难题:“消灭从地道钻出来的敌人很容易,但他们是在什么时间,从什么地点钻出来呢?邯郸城这么大,我们不可能用那么多人力长期日夜监视全城。”
    因为秦军是在大坑内隐蔽作业,周围的防卫又很严密,禽滑继他们只能从远处观察。从迹象上分析是有挖地道的可能,根本无法判断地道的方向,至于挖入城内的时间,更是无从查考,掌握不住“地点、时间”这些具体要素,也就消除不了敌人实施“地道战”的致命威胁。
    聪明睿智的鲁仲连,博学多能的薛琦,终究也达不到对世上之事无所不通,廉颇的指挥部和谋士们一时都拿不出有效措施,而敌人却在一步步逼近。邯郸的土质也很好,不用支顶,挖出的地洞也不会坍塌,秦人在黄土高坡多以窑洞为居室,对挖掘工作相当熟练,所以他们的挖掘速度不会很慢,如果不受干扰,用不了多久就能挖进城内,以城内现在的兵力要想出去阻止,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所有聪明的人都懂得,你不清楚他的突破口,他就能随时给你来个突然袭击,让你防不胜防。地道,给邯郸又造成一次威胁,而且是又一次非常严重的威胁,从地道中钻出的敌人,首要目标是夺取城门,所以邯郸此时能预防的只是加强对各城门的警戒,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隐患,进城后的敌人还能从背后偷袭许多重要目标,几乎防不胜防。
    就在邯郸朝野各方都对秦军的“地道战”殚精竭虑、棘手无策时,随冯亭一同降赵的韩国人郑国献上一计。他本是个“水利专家”,对于挖沟掘壕疏通水道是内行,并不谙熟用于战争的“地道”,但终是性质相近,竟使他想出一个破解的好办法:在城内挖一条环西北两面的明沟,秦军挖进城内后,肯定要先在沟处露头,只须派百十人分段监视,就能发现他们,地道狭窄,只能一贯而出,出来一个杀一个,一勇之夫便足以遏制他们。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措施确实使秦军的“地道战”终以失败告终。但郑国后来以政治原因赴秦开修著名的“郑国渠”时,竟因为这件事使秦始皇揭穿他的真实身份,临刑时他悲叹道:“我开渠确实耗费秦国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延缓秦国灭韩赵诸国的时间,但于诸国只不过是多存在几年,渠成却能使秦国增加几十万亩水浇田,则得千百年丰收之厚利。从长远看,郑国实不负秦。”监斩的李斯听到后,立即刀下留人,力劝秦王留下郑国,终于修成“郑国渠”,果如其言,为秦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场形式,瞬息万变。就在邯郸城内集中精力严防秦军从地下偷袭时,城上的守军突然发现大量秦军蜂拥而至,然后站在城门两侧列队待命,但却没带云梯,显然意不在攻城,这又玩的是什么新花招?
    十几辆大马车扬起一溜灰尘,飞驰电掣地赶到城下,上面装得满满的、堆成小山般高,用篷布紧紧的绷遮住。
    里面装的是什么?总该不会是炸药吧?邯郸人可以放心,火药虽然最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在战国时期尚没出现,更谈不到应用。然而秦人既把这些“不明物”弄来,就一定与攻城有关,弓箭、滚木檑石立刻聚集到附近,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