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一十一章收徒
    “《管子、轻重》里面曾说: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意思是,通过创造新的规则,达到有利于自己的一种新的平衡。我所说的制衡就是这个意思,通过规则,达到有利于大明的一种平衡。”吴宇缓缓说道。
    “你所说的法者,国之权衡也。是制衡的第一阶段:权衡阶段。 ”
    “所谓权衡,就是权贵之间的制衡。
    而这种制衡建立的基础就是通过法律明确权贵之间的权利划分,通过君主、权贵和法律来令他们不能随意使用权力来剥削人民,而这种权贵之间的制衡的关键则是法律,因为法律是唯一令制衡得以存在的基础。
    但是这种制衡关系是脆弱的,因为哪怕是做到了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杜绝了秦始皇那样的极度挥霍权力,也无法完全阻止权贵践踏法律来谋取私利。
    因为在权力就是一切的社会里,拥有权力的权贵只要坑瀣一气,就无法做到他们之间的制衡,就会腐蚀掉国家。”
    “原来如此。”黄宗羲闻言,是恍然大悟,看向吴宇的眼中满是敬仰之色,他诚恳的问道:“先生,这制衡既然有第一阶段,那想必就有第二、第三阶段吧?”
    “不错。”吴宇点头。
    “这第二阶段,就是抗衡阶段。
    所谓抗衡,就是让人民拥有权力来对抗权贵。
    这种制衡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让人民拥有对权贵的监督权、甚至是选举权,这样虽然权贵拥有权力,但是因为人民拥有监督权和选举权,那么就使得权贵无法乱用自己的权力,只能用权力来为大家服务,才能够保障自己拥有这样的权力。”
    “并且还要权力与权力制约的多权分立,以及限定高位权力者掌权年限的方法。”
    “秒啊!”黄宗羲听到最后,是抚掌大赞道:“要是我大明能如此,那何愁天下不太平!”
    呃,吴宇有些愕然,他没想到这黄宗羲竟然直接看重了这第二阶段的制衡。
    他作为后世之人,他刚刚所说的这些自然不是他所创的,而是后世经历过无数战争与奋斗再总结出来的。
    而这所说的制衡第二阶段,在后世也是流传及广。
    而其后果就是建立了像西方民选制度的国家。
    对于那些国家,吴宇向来是没什么好感的,所以自然不希望大明日后变成那样的国家。
    “非也。”吴宇摇头道。
    “这是为何?”黄宗羲一愣,是有些不解。
    按照他看来,这样的制度已经是很好了。
    要是大明能这样,传万世不敢说,国祚再延长数百年也不是问题。
    “这种所谓权贵和人民公平的民选制度,其实还是不公平的,因为掌控权力的还是权贵,社会上依旧存在人民和权贵之间的差别。”吴宇缓缓道。
    “这……”黄宗羲闻言立即陷入了沉默。
    他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那到底该如何?”黄宗羲继续问道,此时的他再也没有丝毫轻视之心,心中满是对吴宇的敬佩之情。
    “制衡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交衡:交衡阶段。
    所谓交衡,就是交叉制衡。
    交叉制衡,就是建立一个每一个人都是掌控社会某一种利益的至高权贵,又是别人掌控利益下的人民的思想。”吴宇沉声道。
    “只有这样,国家与社会才能长久。”
    “这是什么意思?”黄宗羲有些不解。
    “所谓的交叉制衡,实际上就是让社会上所有人都成为拥有监督之权、参政之权、决议之权、行政之权的公民,建立一个公民联合执政的公民体制社会。”
    “一旦这样的社会被建立的话,那么在事业上所有人都是相对平等的人,并且人人都是自己事业的权贵,都是他人事业的人民。
    而他们之间的这种相互牵制的关系,就是交叉制衡。”
    “原来如此。”黄宗羲恍然,心中对吴宇的敬佩之意是瞬间达到了顶点。
    想不到世上竟还有如此大能之人,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不过他细细一想,随即摇头道:“但在如今的大明,像建立这种制度,恐怕是难如登天。”
    “当然难。”吴宇笑道:“所以才需要我们努力啊。”
    听到此话,黄宗羲神色一动,他突然站了起来,来到吴宇面前,是扑通一声跪下,是激动道:“还请先生收学生为徒,学生愿一生追随先生!”
    啥?!吴宇一惊,是差点跳了起来。
    他当然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
    他这些东西都是后世之人总结的,他只是按照记忆把那些东西背出来而已。
    他那里知道什么制度。
    “这,这恐怕不好吧。”吴宇迟疑道。
    “今日见到先生,学生才知道自身不足。学生虽才学疏浅,但却有一腔热血,学生愿追随先生,救济苍生,虽九死其尤未悔!”黄宗羲是大声说道,语气是坚决无比。
    似乎吴宇要是不答应,他就会一直跪下去。
    “这,”吴宇这下真有些受不了了,不过见黄宗羲如此,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是点头道:“好吧。”
    “多谢老师!”黄宗羲大喜,是连忙嘭嘭嘭的朝吴宇磕了三个头,态度是恭敬至极。
    “好了。起来吧。”吴宇起身扶起他,是温言道:“眼下大明形式危急,我们要赶快行动啊。”
    “一切都听老师的。”黄宗羲大声道,眼中是难掩兴奋之色。
    天兴二年四月,江南游子黄宗羲游历至京城。
    随即他向当朝首辅崔成秀献《救世三策》
    崔成秀读完之后,是大为赞赏,立即与黄宗羲是彻夜长谈。
    谈话期间黄宗羲是针砭时弊,对答如流,侃侃而谈。
    崔成秀惊为天人,亲自为其斟酒,两人是相谈甚欢。
    此事一出,天下轰动。
    黄宗羲此事被无数才子佳人传闻美谈,一些儒生更是称黄宗羲有汉代董仲舒之风。
    一时间黄宗羲之名是传遍天下,无人不知。
    黄宗羲的声明更是在短时间内是水涨船高,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