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龟三年(1572)十月十日,武田信玄带领大军侵入德川家康的领地,接连攻下只来城,天方城,饭田城,各和城(两天内陷落)。
武田军的声势浩大,而远江本来就是德川家康的新领地,因此投降信玄的人很多,就连还和武田大军有点距离的三河家臣也说道:
“我等应归顺信玄,完成一族之使命。-奥三河”
由此可见,在武田信玄强大的军力下,远江想投降的人已经很多了,就连美浓的信长也再提出让家康先回到三河避难的想法,毕竟现在远江的处境实在是太坏。
但德川家康依旧拒绝了信长的建议。
远江都是家康自己辛辛苦苦蚕食而来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了他的心血,何况今川义元死后家康就一直想拥有今川家那样庞大的家底,因此家康不愿意把到手的远江拱手让人。
这时候的德川家康,还属于比较年轻(和信玄相比)的主战派,虽然他现在已经三十一岁了,但他有十二年都是在今川家的屋檐底下苟活的,因此现在拥有三河、远江两国的他对于领土的执念很重。
十月份家康跑到远江的一座神社里开始烧香,在神社里他写到:“敌众我寡,事已至此,唯有求此处神灵庇佑。”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家康的决心,那就是他死也不会离开远江滨松城。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信长的耳朵里,对于家康的行动信长大发雷霆,在他看来家康一定是被那帮德川家的家臣们怂恿了,什么“人与城共生死”之类的陈词滥调,他再次劝家康回到三河,即便不能回,也不要和武田信玄正面交锋,因为你家康是打不过信玄的。
老实说,信长的建议十分不要脸。
尽管信长才是武田信玄的主要目的,但是在前线挨打的还是家康,所以信长也没有家康那么迫切,即便两家有联盟,但是刀不砍在自己身上,那是不疼的。
此刻信长让家康不要反抗,安心当一只王八,在年轻气盛的家康眼中是相当不耻的(在我眼中也是)。
“老子都当了那么多年王八了,不行!”
就在清洲同盟的两个最高领导人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连下数城的武田信玄并没有急于求成,他马上派人通知浅井长政,在信里他说道:“即刻出兵,无需犹豫,机不可失。”
他敏锐的察觉到了信长和家康之间的意见冲突,同时他的主要目标也是信长,因此信玄稍微延缓了下行军速度,联络京都的反信长势力。
在他的怂恿下,长岛一向一揆起事,石山本愿寺起事,浅井朝仓联军起事,就连信长的家臣松永久秀也……算了,这老爷是个特例,总而言之,由武田信玄带头,全国又形成了一张包围信长的大网,史称“第二次信长包围网”,这次的网里还网罗了德川家康,算得上是第一次的升级版本。
上次包围网的带头人是石山本愿寺显如上人,这次则是甲斐有力大名武田信玄,整个阵势上就比第一次强了不少,因此这次战线的组织者们都乐观的认为:信长死定了。
就在第二次信长包围网逐渐形成的时候,信长和家康依然在与武田信玄要不要作战上面发生着分歧,信长不愿意让家康出门挨打,但家康却认为别人入侵自己的领地不去攻打是件很丢脸的事情。
“三河亲家!切勿攻打信玄,信玄公的军略远非我们可比。”
在信长回复家康的信件中,信长几次重复这句话,实在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收到信长的来信后,家康则在回信中问了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您的所谓大量援军啥时候到?”
自从信长答应给家康援军,时间已经过了两个月了,转眼来到了十二月份,信长的援军依然杳无踪迹。
在滨松城的家康内心十分焦急,此时武田信玄正在猛攻他对面的二俣城。二俣城位于滨松城北不远处,如果二俣城失守那滨松城也会成为孤城一座,因此家康在这里投入了大量兵力。
二俣城的守军也没有辜负家康的期望,他们十分勇猛,在武田信玄的进攻下用火箭和长矛组成一道道人墙,硬是坚挺了一个半月。但家康明白,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二俣城迟早会失守。
与此同时二俣城的守军也在等待信长的援军,这些人知道滨松城的家康并不能出兵来援(理论上),他们如此努力的坚守正是为了看到援军的那天。
现在德川家上到家康,下到家臣,都在期待西边信长援军的到来。
十二月中旬,织田家的援军终于来了。信长让平手泛秀带领士兵到达了滨松城,这个平手泛秀就是平手政秀的儿子(一说久秀子),信长对他就像对自己的弟弟一样看待,看到信长援军终于到了的家康激动的在滨松城的天守阁走来走去,不一会儿平手泛秀就走上前来,家康客套话都没讲直接问道:
“你们这次带来了多少人?”
“回德川先生,一共三千人。”
……
“三千人?我们滨松全部守军也才八千人,加起来不过一万一千人,如何与信玄的两万五千人对抗?”
“抱歉,这就是我们织田家目前能调出的全部兵力。”
之后平手泛秀给家康讲解了下信长是多么不容易,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今能派这么多人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就不要要自行车了。
听完平手泛秀的话,家康们的家臣们都无奈的叹气,二俣城危矣!原来他们还以为信长至少能抽调来六千人左右,没想到只来了一半而已,现在救援二俣城也是空谈了,守好滨松城就算不错了。
而听到消息的德川家康并没有给平手泛秀脸色看,没有站起来就是一句“我当年特么的为你跑近江那么辛苦,你特么的居然就派这点人来,你怎么不派六个人来直接给我抬棺材?”家康并没有暴躁,他安排了平手泛秀他们的住宿,开始苦苦思索如何用着一万多人抵抗武田信玄的两万多人。
还敢嫌少?再嫌弃这点援军都没了。家康知道,信长只派出这点原因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他固守远江的不满,不然以信长的家底怎么可能只派的出三千人,信长很有可能已经有放弃远江的想法,但碍于情面,他也不得不援助,就这样才拖到了十二月。
同样的武田信玄也拖到了十二月,不过他可是认真的在调研,准备好好的打场胜仗。在《甲阳军鉴》里面这样形容进入远江信玄的行动:
“手执远江与三河地图,两国道路险恶的地区以及河流流向,一草一木皆遣三河浪人等调查。”
由此可见,信玄的获胜都不是简简单单得来的,虽然他嘴上瞧不起家康,但老话说的好:“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武田信玄可没有大大咧咧的认为躺着就能赢了,毕竟他也不清楚信长究竟给家康派来了多少援军。
平时的信玄已经很可怕了,小心翼翼的信玄变得更加可怕,十二月十九日,二俣城终于陷落,活下来的守军们投降了信玄。对于不能及时来到远江援助他们的信长他们非常怨恨,同时他们也失望的认为家康是个只会听命于信长的跟屁虫。
虽然理论上不能援助,但是一个出色的大名怎么会忍心让自己的子民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屠戮呢?
也就是在二俣城失守之后,滨松城投降派的声音就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下,家康不得不在二十一日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第一次是之前讨论久能城的守卫问题)。
这次家臣们再次提出不能攻打武田信玄,坚守滨松城不出乃是上策,同时他们还从敌我双方的将领、军力等等分析了一遍,势必要让家康断了出门策马奔腾的想法。(信玄合战经验丰富,且兵力超过3万,我方仅有8000)
此时滨松城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家康看着底下七嘴八舌一点规矩都没有的家臣们不由得头疼起来,他站起身又坐下,如此几次让家臣们也感觉云里雾里。
是守城还是出击?这是一个问题,信长和家臣们都建议自己守城,但是二俣城那些士兵们的白眼依旧历历在目,难道自己真是一个缩头乌龟?要当一辈子的无能主君?面临敌人的侵略难道自己一点反抗的胆子都没有?难道一万一千人真的没办法与两万五千人对抗?
半晌过后家康终于缓缓站起身,对着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家臣们说了下面这段话:
“侵我国土之辈,不论兵力如何,怎可视若无睹,总之非战不可。胜负不在人数,而在天意(天意次第)!”
此话一出,家臣们都鸦雀无声,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这下他们知道家康决心已定,战!
远处岐阜的信长早就知道家康会这样干了,在两个月的鸽子期后家康依然没有回到三河,那时候信长就明白自己的这位竹千代已经准备振翅高飞,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孩了。
“是么,家康要出兵么,哎,到底是太年轻。”这时候在岐阜的信长听说家康准备出兵之时,不停的摇着头,他的手里正端着岐阜城座产的茶杯。
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