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章 进山剿匪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已过。
    老头子看福康安在云贵打理的不错,将四川总督的位置也给了福康安:务必给朕把四川这一摊事情搞定,好歹砸了两千多万两搞定的安定局面,不能被几个山匪和游兵散勇给霍霍喽。
    四川的山是山外山,连绵不绝,要想在这十万大山里剿匪,只有两个办法:一则重兵围剿,二则发动群众,以小打小。集结重兵围剿显然不够经济,再者茂密的丛林也无法容纳大部队的展开,只能选择小分队特种作战方式,发现一处捣毁一处。兔子多了放狼,放猎人,不愁灭不了这些兔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新军训练正愁没地方拉练,把新军化整为零撒出去揍他丫的。再者,新军这些年轻人也搁不住温吞如水的生活,长期这样下去纪律和训练必然会有所松弛,平日吹嘘的体格超级棒,俯卧撑五百个,仰卧起坐一千个,正好送山里面锤炼一番。三两个月下来,再没人吹嘘那些花拳绣腿的招式。
    实战最锻炼人,也才能知道谁是真汉子,真英雄。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激发出人内心最原始的欲望和想法。有些人天生就是煞神,只是平时看着蔫了吧唧的,可到了火线比谁都硬气,就像是饿狗看到骨头一样扑上去,特有韧性,各种办法如砍瓜切菜般熟稔,屠夫般的老神在在,对于周边的危险,凭借本能不经意间就能化解,正如当年的五虎上将张飞,当阳桥上一声怒喝,吓退曹军十万雄兵。而那些吆五喝六的人到了战场,大多四处张望、六神无主,一不小心就吃了枪子。
    实战没有不牺牲的。但也正因为有了个体的牺牲,才能唤醒众多人的协作意识,此时背靠背的关系可能是一辈子的关系,因为此刻他们有共同的对手,如果再像之前训练般漫不经心的的抬枪瞄准、准备射击,没准下一刻送命的就是自己。
    十个营队,尤其是步兵营和侦查营,分批进山剿匪。
    每批五百人,每月轮战一次,自带七天的干粮,半个月时候军部会提供一次补给,随机通知。粮食不够自己想办法凑合,但有一点——不能扰民,自己想办法解决。山里东西多着呢。除了蘑菇不能随便吃,其他野菜、野果、树叶、树皮和植物根茎,只要不是特别难下咽的,都能补充维持体能。再者,如果运气好,能手刃山鸡野兔,也能开次荤。
    有些山匪挺奇葩的,实在饿得没辙先投诚一段时间,等缓过来再反水。有过类似教训后,会加强甄别:不论真假投诚,先抓进矿山做一年活,在劳动改造中进行筛选。
    半年多时间,不但十万大山的山匪被消灭了,连山里的老虎,狼,野猪等动物也差不多被消灭干净。
    新军的面貌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看那些人的眼神,浑身散发着煞气,远远走过来,能把一条街的狗吓得夹着尾巴贴着墙边走,不敢叫唤。谁家小孩晚上哭闹,只要一说“新军来了”,立马乖乖的趴在怀里不吱声。
    铁打营盘流水兵,新军也有服役期,一般是三年时间,三年期满,就可回乡耕田,或者做生意。当然,战时征召还是有求必应。除极少数因家庭原因回乡,大多人留下做志愿兵,或服从安排到地方维护治安,或到八旗,绿营军一类做军事主官。有这些新军骨干在,那些绿营,八旗的军事作战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新军的影响力甚至由云贵川扩散到两广、两湖、江西等省份。还有部分新兵退伍后到南洋去开辟一块疆土。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甘肃回民叛乱,福康安加封陕甘总督,由四川入陕甘平叛。新军威名所至,叛乱匪众不战自溃,连战连捷,斩杀数千人,两个月后,叛乱匪首张文庆束手就擒。
    军事开路,文化同行。凡新军所到之处,必然有浩浩荡荡的人马跟着,这里面有两拨人,一类教师,一类商人。
    教师在地方兴学办教育,告诉受教的学生们,如果学习成绩好,以后有机会上更好的学校,不仅自己能活的好,还能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当人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上学不仅不收学费,还管饭,很快把战争所带来的恐惧和伤亡抛在脑后,争先恐后的送自己的孩子入学,唯恐落在后面。当然,在这些地方只能逐步兴办基础教育,教授人们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踏足社会,从事工商和生产活动提供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少部分被发掘的苗子和地方绅士的孩子,则会到云贵首府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到需要他们的地方,为大清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发光发热。
    而跟随大军作战的另一批人——商人们,则赶着满载云贵地方特产的马车,到处转悠,兜售货物。产品琳琅满目,只要有钱,不管之前是敌人还是朋友,都可以谈买卖合作,在商言商,生意本来如此。即便没钱,以物换物也未尝不可。
    经过近四年的发展,福康安的地盘从云贵两省扩展到四川和陕甘地区,区域人口和地盘翻番。
    新军规模也由两万人扩编到到四万人,做到每个区域驻扎两个师的存在,军事影响力足够,也不会过多增加地方财政的供给压力。
    在云贵总督福康安“重商主义”方针指导下,各州府商贸往来空前活跃,关税和货物税收规模从先前的三百万两猛增至一千万两之多。而前期投资的矿山,这两年开始产生巨额利润,以磷矿开采经营为例,经过两年的亏本到持平,因新开通陕甘地区的市场需求,利润额从贰拾万两增至一百万两。仅铜矿、磷矿、铁矿等矿场的税收,每年上缴云贵国库达八百万两之巨。贸易和矿产税收超过两千万两。达到全国税收近一半之多。当然,老头子那里,还是按照每年上缴户部三百万两,另上缴内务府一百万两的规矩走。不过,年底还会以给老头子贺寿的名义,再给老头子上份一百万两银子的花红。
    这年底趁老头子收钱开心的时候,给老头子说想回家看看,终日在外忙碌,三年没回家,再不回去儿子都不认识我这爹了。老头子也不含糊,特批福康安回京待一年。一般来说外官入京任职,地方的职衔都要摘掉,不过老头子看在银子的份上,帮我保留了云总兼四川、陕甘总督的头衔。
    回京师任职,大多只是挂个虚名,并无太多实权,对于自己来讲,更多是结识朝中军机处和各部的尚书、侍郎,免得同朝为官互不相识。仅半年多的时间,就走马观花的在户部、吏部、兵部几个重要位置上轮了一圈,熟悉下各个衙门的管理制度和办事流程,至于最终的位置嘛,尽人事而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