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而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定立新君。
而定立新君的前提,就是得先确定公子缗的死活,除非公子缗死或者是他一直了无音信,了无音信到不得不立新君的地步,不然·,公子缗依旧是法理上的晋侯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所以,寻找公子缗的事情成了重中之重!
其重要程度甚至在安抚翼人,收拾翼城残破的局面之上。
不管怎么说,所有的这些事情都和郑忽无关,无论是寻找公子缗和收拾翼城的烂摊子,翼城诸卿暂时是不会让郑忽插手的。
郑忽也乐得清闲,现在还不是他出手的时候,不妨先顺着这些人的心意,让他们放松放松警惕。
即便是嘉父以郑忽的府邸遭到曲沃破坏,让郑忽暂时居住在他的府邸之中,郑忽也没有反对。
这些事,现在没必要太较真!
总会有算总账的时候。
有时候退几步并不意味着是撤退的前奏,也可能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而郑忽现在就是在为向翼城诸卿发难积蓄力量。
此时,在嘉父府邸中的某个房间中,郑忽和赵公明相对而坐。
郑忽既然来了,而且还留在了嘉父的府邸之中,翼城诸卿自然没有理由阻止郑忽和赵公明相见。
“忽来迟,牵累司寇受苦,还请司寇恕罪!”一阵寒暄之后,郑忽向赵公明真诚的致歉道。
这么道歉也确实应该,赵公明这次算是遭了无妄之灾!
主要的原因在于翼城这群人的不安感在作祟。
小子侯死,郑忽领大军在外,不再受节制,赵公明和郑忽的关系较近,谁知道这二人会不会一内一外遥相呼应?
防备一二,也是理所应当的!
现在郑忽回来了,大军也已经入翼,这个担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司徒多虑了,司徒来的正是时候!”赵公明还能怎么说,客气的表示道。
况且,他也没受什么苦,只是像现在的郑忽这样被邀请到嘉父的府邸中居住,而赵氏一族则被怀宗九姓的私属族兵给严密的保护了起来,也并未出什么乱子!
总而言之,受苦二字还真谈不上!
接下来,赵公明开始向郑忽详细讲述翼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通过赵公明的讲述,郑忽这才得知,原来小子侯生前一直躲藏在赵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受遗命的是他赵公明而不是嘉父。
曲沃攻破翼城之后,四处搜寻小子侯,搜而不得,于是开始集中兵力一家一家的进攻翼城的世卿家族,那意思非得把小子侯抓到不可!
曲沃如此狠辣,将小子侯藏在赵氏的嘉父闻讯自然慌了神,亲自前来赵氏,想要趁着曲沃进攻其他世卿家族的时候,将小子侯转移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孰不知,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曲沃察觉。
嘉父刚把小子侯带出赵氏,就和曲沃的军队遭遇上了。
混战之中,嘉父即使是有心,也很难顾及的上小子侯,于是,小子侯最终死在乱军之中。
小子侯身死,曲沃军队立刻撤离,也不和嘉父等人纠缠。
曲沃军队撤离翼城之后,嘉父及诸卿向赵公明询问小子侯是否是遗命。
此事赵公明实在是隐瞒不得,只能如实相告,而后还没来得及等他向郑忽传递消息,嘉父和诸卿便在限制他和赵氏一族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至于公子缗,根据从幸存的翼人那里得到的消息,有人说看见他出城了,有人说他还在城中,也有人说亲眼看到他被曲沃生擒,更有甚者,还有声称亲眼看到公子缗战死的。
总之,各种关于他的消息满天飞,无从分辨真假。
郑忽听完,长叹了一口气,突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他虽然曾经动过要借曲沃的刀杀小子侯的念头,但还没等他付诸实践,曲沃却帮他把他想做的都做了,虽然曲沃肯定是不安好心。
这真的让他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而且,他和小子侯相识的年头虽然算不上长,但也不短。
自他入翼之后,小子侯对他也还不错,至少从来没有把他当成一个臣子看待。
总之,他对小子侯的感情其实是挺复杂的。
若不是他又窃晋之心,他和小子侯完全可以成为朋友!
不过,话又说回去了,曲沃的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吧,小子侯身为一国之君,就不能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
话说,其实这也不奇怪,哀侯不也是被曲沃像猎物一样追逐,最终死在曲沃士卒手中!
不管怎么说,郑忽会为小子侯报仇的,这也算是对小子侯的最后一点回报吧!
赵公明讲完之后,静静地坐着,留给郑忽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信息。
过了好一会,郑忽这才低声开口道:“而今翼城形势非常,以司寇之见,该当如何?”
郑忽这倒不是试探,而是真心想要听听赵公明的意见,以作参考。
“司徒以为当立者何人?”赵公明两眼一眯,委婉的询问郑忽想立谁为君。
他一点都不担心现在的处境,更不担心郑忽现在还能不能掌控军队。
这不止是因为他在郑忽刚入城的时候给郑忽使过眼色,更是因为他发现一件事,他的嫡子赵夙没有跟在郑忽身边。
讲道理,赵氏的继承人在郑忽手下统兵,郑忽肯定会给予足够重视。
怎么个重视法,自然是将之留在身边随时听用。
但现在赵夙不在,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赵公明觉得,郑忽肯定在入翼城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小子侯身死的消息,而且还布置了一番!
不得不说,赵公明不愧是老狐狸,单凭这一手见微知著的能耐,在翼城就少有人能及。
“自是世子生无疑!”郑忽对赵公明坦诚道。
赵公明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之前就猜测到郑忽可能对公子缗继位有意见。
现在看来,果然不假,这也证明了郑忽向嘉父提议立公子缗的话是忽悠人的。
“废立非小事,司徒之兵足用否?”赵公明也不在遮遮掩掩。
“吾引陉庭三千余士卒入翼,司寇以为足用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