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大隋后裔的打赏!
郑忽回到长葛已经是午后了。
在城门口处将青壮解散,又派几名亲卫将棘树送到作坊之中,而后他才带着其余的亲卫扈从返回宫室。
卸甲、着衣,迈步向书房走去。
自从泄驾、邓荒和辛丑跟随他来到长葛之后,他便将自己的书房半开放化了。
书房之中的很多书简都是她记忆残存的产物,这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当然他在书简上写的很多东西都和这个时代相去不远,一些相差太大或在这个时代暂不具备可行性的东西,他没有选择书写下来。
他现在很谨慎,每次抄书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人的承受能力,太惊世骇俗的东西除了会让他遭受到排挤之外,再无其他用处。
他抄袭的《孙子兵法》为什么会成功,不就是因为迎合了郑国已经出现步兵的现实情况吗,要知道《孙子兵法》其实就是本步兵的战术战略思想,而且其中的谋略思想偏重。
虽说此时步兵并不是主流的兵种,但是架不住此时郑国上下的接受能力强啊!
可以这样说,此时的郑国是战术战略思想创新的大国。
有史可考,郑国是最早使用迂回战术的国家,《隐公五年》的郑卫之战就是明证。
也是最早使用伏击战术的国家,郑狄交战,郑忽助齐伐戎都是这种战略思想的体现。
像其他的诸如选择攻击敌方弱点、战车步兵协同作战之类的战术思想,郑国真是玩的透透的。
这也是郑庄公敢于自夸战则必胜,威加上公的底气所在。
总之,要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郑国真是甩周围国家几条街。
这也是郑忽所抄写的《孙子兵法》能很快被郑庄公和原繁接受的原因所在,要是在宋国,郑忽抄个试试,绝对会有一群人骂他傻子。
这就是新生强国与老牌大国之间的区别。
至于为什么说郑忽的书房是半开放,很简单,他书房里的竹简书籍仅限于他的班底核心可以翻阅,可以抄录,但不可以传于外人,重要知识的垄断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之一,像《商君书》,几千年来只作为教授皇子皇孙的教材在统治阶级内部流传,其余人根本难窥一貌。
郑忽选择这种半垄断知识的原因,一来是出于谨慎,二来则是他想对其他人保持一种优势,毕竟他现在还未继位,国内并不平静,列国并争,掌握知识就等于掌握着人才,他可不愿资敌,现在也并未到推行文教的时候。
在陈戎和仇的陪同下,郑忽走到书房门口,只见季正在门外守着,屋内管仲、鲍叔牙、辛丑一人抱着一卷书简正在阅读,泄驾和邓荒围坐在漆案两侧下着围棋。
围棋这项智力游戏在中国的起源极早,具体时间已不考,已知的是此时的围棋在列国广为流传,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
郑忽虽是一个臭棋篓子,但是有谁规定臭棋篓子就不能搞副围棋附庸风雅了。
况且来说他的棋艺其实还可以,在后世的业余选手里还能算的上是中游水平吧!
至于现在是算是个什么水平,他倒是从来没有验证过,主要是他怕被虐,人都渴望胜利,讨厌被虐,他自然也一样。
跨过门槛,迈进书房,在座众人纷纷向他行礼,他一一还礼之后走到上首跪坐下来。
管仲、鲍叔牙和辛丑回到坐席上手握着竹简看着他,泄驾和邓荒停止了对弈也看向他。
郑忽看着自己的这个草台班子,心中多少还有有些欣喜的,折腾了不到半年,他身边文武兼具,小型的执政班底已经初具雏形了。
他深知想要成事,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绝对不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主,《左转》评价他时说他擅自为谋,这个评价可谓是一语中的,这么切身的例子摆在眼前,郑忽岂能再走原主的老路。
吩咐仇去将邓方、陈奚和黑子请来,郑忽示意众人继续手头的工作,不必在意他的到来,而他则随意的在漆案左侧拿了一卷书简,翻开看了看,这正是季抄写的五卷《孙子兵法》中的其中一卷。
他漆案上的书简,并没有人敢翻动,这不仅是出于众人怕耽误他处理公务,更是出于对他的尊重。
一刻钟不到,仇已经领着三人赶到书房。
行礼落座之后,郑忽将门外的季和仇招进书房来,然后轻咳两声,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之后对泄驾道:“泄兄昨夜助我击破匪盗,肃靖长葛之患,忽在此代长葛元元黎庶谨谢之!”
说完非常郑重的向泄驾行了一礼,泄驾回礼,连称不敢。
郑忽笑着继续道:“此次泄兄正面破敌,居功甚伟,受我一礼也是应当!”
泄驾看着郑忽放松的神态,开玩笑似的的说道:“我闻子忽以新爵酬酢有功之士,子忽以新爵酬我便是,何须如此!”
郑忽也不知道泄驾为何作此言,一旦接受他的新爵就相当于和他绑在一条绳上,“难道是原繁事前吩咐的?”郑忽有些疑惑,他也不确定是否能将此事当成一个政治信号来看,不过,这个橄榄枝,他断无往外推的道理。
“既如此,那便依着泄兄!”
泄驾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郑忽的猜测并没有错,这正是原繁事前吩咐的,原繁将郑庄公把泄驾派到郑忽身边看成是为储君打造班底,当郑庄公下命令的那一刻起,泄驾就与郑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他告诫泄驾,要事上以忠,谨守职分,不得谮越。
泄驾自然明白他老爹的意思和他的处境,所以,做此决定并不是他心血来潮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易》云:“潜龙在渊”,不在龙潜在渊时附于龙尾之上,飞龙在天时,想附在龙尾上那是幻想!
是以,泄驾很明智的选择在此时支持郑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