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章 执讯获丑(7)
    感谢唐虞蓟和鹰眼112的打赏!!
    郑庄公的话让营帐中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下来,三人开始商量此事该如何收尾。
    蔡侯既然来到郑军营帐,不割点肉是别想走出去了,这是必然的。
    关键在于,首先这是邓国的地盘,邓侯的脸面要不要照顾一下。其次,蔡侯不是一个人来的,跟随蔡侯而来的一千多人的蔡国军队该怎么处置,虽说蔡侯现在在郑国手中,蔡国驻守的士卒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万一他们破罐子破摔呢,就算没有万一,若任由这千余人逃回蔡国,将郑国扣押蔡侯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这对将来郑国割蔡国土地后的统治不利。
    蔡国国人会认为,郑国是用卑鄙的手段宰割蔡国土地,人心不服就难以维稳,届时郑国虽得地,却极有可能陷入到不断出兵维稳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这并不是郑忽的初衷。
    最后就是,该以何种方式向蔡侯提出割地的请求,总不能让郑庄公以国君之尊亲自下场吧?
    所以,有些事并不是想的那么理所当然。不过,这也难不倒郑庄公,他既然同意郑忽如此做,就说明他心中早有腹稿。
    “高大夫,还要劳烦汝去劝服随蔡侯而来的蔡国之臣,让二三子助吾将所有的蔡卒辖制起来,不可使有一人漏网,之后,汝再辛苦一次,先至齐,将此事的始末原由告知齐侯,争取齐侯的支持,再至鲁、宋、卫,言寡人修旧好之意,私遗其豪臣,使其在郑有事时助之!”
    郑忽听着自家老爹给高渠弥的命令,感觉又学到了些东西。
    从郑庄公安排高渠弥出使的顺序来看,郑庄公是想先得到齐国的支持,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郑和齐本来就是铁杆盟友,守望相助那一种,只要郑庄公开口,在不触犯齐国利益的情况下,齐侯不太可能拒绝,这不单是出于盟友的义务,更是基于郑庄公和齐侯其实是一对好基友。
    历史上齐侯想偷袭纪国,郑庄公陪着他轻车简从的跑到纪国访问,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若不是二人关系真的好到一定程度,郑庄公又怎么可能甘冒奇险的做这种事,更别说,郑国每次出兵,只要是请求齐国援助的,齐国从来没有推辞过,况且,郑和齐现在又即将成为姻亲之国,亲上加亲,所以,齐国在此事上必定是会支持郑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问题就出在郑庄公决定对齐国以实相告的态度上,平心而论,郑忽觉得,若是由他处理此事,绝对不会选择将此事以实相告,毕竟国家之间的关系好是一回事,能否坦诚相待又是一回事。
    而郑庄公的做法让郑忽明白,国家之间的交往靠的不单是力量之间的对比、计谋妙策的筹划,还要有一个诚字放在心头,这一点对于亲近的国家尤为重要。
    就拿这次的事来说,若郑庄公没有选择以实相告,那么等齐侯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或许依旧会相助,但是,心里肯定会不舒服,郑和齐的盟友关系也会变的不稳定起来。毕竟谁也不愿意像傻子一样被人欺骗,而这个世上又没有不透风的墙。
    与其等人发觉,不如主动相告。凭借一些唬人的小心机是治理不好一个国家的,治理国家需要的是大智慧。
    像后来晋国不断的坑秦国,不也硬生生的把老实的秦国人坑的比猴还精吗,最后,晋国只得自吞苦果。还是那句话,这世上就没有人是傻子。
    郑庄公看着郑忽若有所思的样子,心中也比较满意,郑忽这段时间虽然依旧会出错,但是却一直在进步,这一点他一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有人不会犯错,关键在于犯错之后不能消极,甚至是一蹶不振,要会反思,会学习,能进步,这才是一位合格的国君应该具备的品质。
    “吾儿!”郑庄公的话打断了郑忽的思考。
    “父君!”郑忽老实的躬身行礼道。
    “虏蔡侯以割其地,既是汝所献之策,蔡侯那边便交于汝处置吧,记住,蔡侯者,寡人之贵宾也,切不可再薄待之,不然,寡人唯汝是问!”话到最后,斜睨了郑忽一眼,警告的意味甚浓。
    郑庄公虽然知道郑忽不太可能再那样做,但是还是想帮郑忽涨涨记性。
    郑忽自然不知道自家老爹的想法,低头道:“请父君放心,儿已知错,此次必不至于此!”
    郑庄公闻言也不再穷追猛打,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度就有可能打击人的积极性,郑庄公深谙这个道理,道了句“如此甚好,下去准备吧!”
    “唯!”郑忽和高渠弥同时应道。
    出营帐没走多远,郑忽侧身向高渠弥拱手谢道:“刚才多亏大夫仗义执言,忽谨谢之!”
    高渠弥连忙回礼道:“世子客气了!”
    郑忽见状便没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道:“大夫此次出使,财物货赂必不可少,忽愿出瓷器助之,大夫归国之时,可持忽之令信至长葛取之!”
    郑忽知道他老爹让高渠弥贿赂各国,瓷器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没说,就是给了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因为瓷器是郑忽食邑的产物,郑庄公也不好强令郑忽拿出瓷器,这样与强盗何异?为人君父,总不能一点脸面都不要吧?
    是以,郑庄公闭口不提瓷器的事,郑庄公虽然不提,但并不代表用不到,关键在于郑忽自不自觉,如果要让君父将所有的事情都掰烂讲透,那还要他们这些人子、大臣干嘛呢?
    高渠弥听到郑忽的许诺,心内也是一喜,笑道:“如此,渠弥就先行谢过世子了!”
    高渠弥并不知道瓷器是用瓷土制成,还以为瓷器极为难得珍贵,这也是人之常情,郑庄公刚见到瓷器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吗?
    等高渠弥知道瓷器的制作方法的时候,估计也就不会如此高兴了,郑忽想道。
    虽做此想,郑忽也未出言解释,接着对高渠弥道:“忽还有事想劳烦高大夫。”
    高渠弥闻言,依旧笑着道:“世子有事尽管直言,渠弥必全力襄助!”
    这个态度,让郑忽突然想起来传说中的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郑忽和高渠弥这次也算是一起扛枪,一起分赃了,能擒住蔡侯,最后再完成宰割蔡国土地,他俩确实得分不少脏。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请大夫代忽想齐侯问好,同时在长葛挑几样瓷器送给齐侯,略表一下忽的敬意!”
    等郑忽说完,高渠弥便很干脆利落的将此事应下,道:“世子只管放心便是,渠弥必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