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章 年少轻狂
    三月十八,此时正是杭州士子名士们踏青的时节,位于报恩寺不远的府学大门却又是人满为患。
    徐谦早就习惯了这种气氛,话说无论前生今世,无论什么事都总有热闹,看到那比县试更多的人流,徐谦这一次却是表情淡然。
    他提着考蓝,径直过去,每一步都走得不徐不慢,脸上带着对任何事都漫不经心的风采。
    如今……他已经是名人了,比杭州窑子里的花魁还要著名,既然是名人,就要注意,必须保持住那年少轻狂的形象。
    沿途所过,人人都为他让开道路。
    只是……议论声不绝于耳。
    “这便是那个徐谦了,哼,真是可笑,竟也敢嘲笑天下的读书人。”
    “据说他那首诗词更是贻笑大方,昨夜刘公子几个吃酒,说起这事还差点没笑岔气呢。”
    “小小年纪就这么张狂,嘿……到时倒要看看他府试如何收场。”
    “是了,他和那钱塘的苏县令关系匪浅,这才被点了钱塘县试榜首,若是这一次府试出了岔子,到时有人联名状告,只怕他这童生都保不住。”
    “这个人就是个草包,你看他作的诗词,和目不识丁的无知百姓作出来的顺口溜都没有什么分别,据说他是贱吏出身,新近才取得了考试的资格,贱吏出身的人能识字就已经不错,难道真能有什么才学?他父亲在钱塘县县衙做事,据说很会巴结苏县令,后来又带头捐纳了修缮县学的钱粮,这才和苏县令搭上的关系……”
    各种流言,一阵风似的钻入徐谦的耳里,徐谦脸色平静,不以为意,好在大家对他的心情复杂,所以挡在他前面的人都会纷纷给他让出路来,倒是不必像县试一样连斯文都顾不上。
    验明正身之后便进了府学,县学府学不少考生顾不得议论徐谦,一个个如丧考妣。
    原来是大家发现在这府学里并没有看到知府大人的身影,反倒是杭州府学学正沧大人带着一干佐官巡查,一般情况,若是知府到场,定会竖起一块知杭州府事的牌子,除此之外,还有一块作书:‘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长牌,以示尊贵。
    可是现在,那本该是知府大人的牌子却是不见,反而举起的却是‘督杭州学政正’的路牌,这就意味着,这一次主考的并非是知府大人,而是杭州学正。
    应考的学子为了府试都做足了准备,多多少少都琢磨了知府大人的喜好,打听出了知府大人的诸多兴趣,可是现在,却发现主考换人,自己所做的准备都成了空幻,甚至还有人花费了不少银钱去购买知府大人从前所作的文章甚至是亲笔字迹,可是现在看来,只怕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
    进了考场,自然不得喧哗,所以大家虽然心里沮丧又懊恼,但还是一个个哭丧着脸,乖乖地按着自己的考牌去寻自己的考棚。
    唯一一个表情淡然的也只有徐谦了,徐谦旁若无人地寻到自己的考棚屈身进去,这府学的考场比县学的好一些,至少坐得舒服一些。
    过不了多久,便开考了,试题很快出来,这一次的题目比县试时容易得多,并不是截题的方式,一般情况,小考都不会出现难题,也只有苏县令另有所图,所以才突然弄一个截题出来。
    “尔等静听,八股题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这题出自《中庸》,文章早就被人写烂了,因此对徐谦来说,也不算太难,甚至对于多数考生来说,还不至于到令人知难而退的地步。
    徐谦眯着眼,打了腹稿,随即奋笔疾书。
    连续几场考试下来,徐谦因为信心十足,倒也很快答完了题,他眼见时候尚早,此时并没有人交卷,心里便想:“县试的时候我投鼠忌器,不敢做这出头鸟,眼下却是不同,既然要狂,那就狂到底。”
    心里打定了主意,便提着卷子从考棚里出来,径直往考官的彩棚那边走去。
    这一路,不知经过多少人的考棚,那些还在犯难的读书人见徐谦从考棚中出来,一个个惊愕,一时心思复杂。
    “姓徐的莫不是答不了题,故而破罐子破摔?”
    “这人莫非还真有一些真材实料,否则又会如此自信?”
    “此人狂妄到极点,当真是目中无人了,他第一个交卷,莫非是要向人示威?”
    徐谦大剌剌地走到彩棚前,那学正沧大人被一干人拥簇,本来有些昏昏欲睡,这主考的事还真是乏味,一坐就不知是多久,沧大人是进士出身,最是清贵,虽然有几分修身养性的功夫,可这老胳膊老腿也吃不消这个。此时见有人提前来交卷,虽然觉得提前交卷未免有些轻浮,却还是精神一振。
    坐在沧学正身边的,除了县学的属官,还有各县的教谕,便是钱塘县的王教谕也在里头,王教谕见徐谦第一个交卷,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多半是怪他太出风头。
    徐谦却不去理会王教谕的暗中警告,大剌剌的走到沧学正的跟前,作揖行礼,道:“学生徐谦,见过大人。”
    沧学正脸色迟疑了一下,随即道:“你是徐谦?”
    “学生正是。”
    沧学正忍不住上下打量起徐谦来,这一次用的是审视和惊讶的眼神,竟是一副不可等闲视之的态度。
    良久,沧学正道:“读书好的那长句,是你从哪里听来的?”
    徐谦道:“不敢隐瞒大人,这是学生一时触景生情,临时感慨,污言不堪入耳,让大人见笑。”
    沧学正面色古怪,又重新打量起徐谦,他和那些只粗通四书五经的童生不一样,毕竟是进士出身的学官,对诗词之道尤为精通,那句长句看上去似乎通俗易懂,也没什么华丽辞藻,却是字字老道,句句蕴含深刻的道理,这样的长句却是一个少年所作,还是即兴发挥,他心里不信。
    “此人若不是个骗子,那就是神童了。”沧学正心里给出了这个评价。
    不过在这地方,他也不愿过多纠缠此事,只是平淡地道:“拿卷来罢。”
    徐谦将卷子呈上。
    其他的卷子,往往考官是不看的,只看八股文。沧学正直接拿了徐谦的文章略略扫了一眼,随即漫不经心地道:“字好。”
    很简短的评价,可是让一个学官对一个童生做出这样的评价却也算是破天荒。
    须知这位学正最爱蔡体字,笔法以媚态见雄,此时见徐谦的字体不但工整,而且有几分蔡体字的健矫捷,自然不免脱口夸赞一句。
    随即沧学正继续看徐谦的破题,破题采用的是灵隐派风格,曰:“德进于天下,统言之而知人皆可以行道矣。”
    沧学正不禁露出微笑,道:“另辟蹊跷,倒是有趣。”
    又是一声夸赞。
    接着便是承题,徐谦的文章破题时剑走偏锋,可是到了承题、起讲、入手时,却又风格一变,隐隐之中,很是稳健。沧学正看得连连点头,一直兴致勃勃地看到收题,才抬起头来,却只是朝徐谦摆摆手,道:“你到那边去坐。”
    徐谦一时不知这沧学正到底什么心意,不过似乎还不算太坏,也就安了心,乖乖到外间去等候了。
    沧学正却是眯着眼,对一旁不动声色的王教谕道:“此子是钱塘县学的吧?”
    王教谕微笑答道:“正是。”
    沧学正道:“少年才子不免轻狂,此言不虚。”
    轻描淡写地说了这么一句,沧学正便阖上眼,再不肯吐露半字了。这倒是苦了王教谕,免不了搜肠刮肚地揣摩“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