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八章 ·
窗外,有很好的月光。
我们环坐在客厅里。所谓我们,是罗教授、中枬、皓皓、皑皑和我,只缺了罗太太。我们到家时,已经晚上十点多钟,罗太太已睡了。罗教授分别把皓皓、皑皑叫到楼下,并吩咐不要惊动罗太太。我们坐着,围成一个圆形,中间生了一盆火。
夜,已经很深了,窗子关得很密,月亮把窗玻璃染成了灰白色。室内,只亮着壁角的一盏有着绿色灯罩的落地台灯,整个室内的光线有些暗沉沉而绿阴阴。幸好炉火烧得很旺,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
罗教授靠进椅子里,眼睛深沉地凝视着炉火,开始了他冗长的叙述。
“那是民国二十七年,我刚刚大学毕业,为了考察地质,我在广西贵州一带游历,收集一些钟乳石和石灰岩。二十七年的秋天,我到了贵州的一个小县城里——湄潭。在那儿,我遇到了绣琳,也就是忆湄的母亲。”罗教授停下来,望望我,又转头去望着皓皓。“同时,也是你的母亲,皓皓。”
“什么?”皓皓惊跳起来。
“别动,”罗教授说,“让我慢慢地说。”
他用手揉揉鼻子,回忆使他的眼光惨切,停了好久,他才又说:
“我应该先告诉你们,我有个很富有的家庭,我父亲是桂林城中的首富之一,我是独子,很早就继承了我父亲庞大的遗产。所以,毕业后,我带着两个家仆,很舒服地在家乡附近一带游山玩水,至于考察地质,不过是借口而已。到了湄潭,我原不准备久留,那是穷苦而简陋的小地方,但,我却邂逅了江绣琳。”
“那是个黄昏,落日衔在山峰之间,彩霞满天,归雁成群,我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江绣琳。支着个简单的画架,她在画一张风景写生,她的画并不十分好,人长得也不算漂亮,服饰简单淳朴,态度落落大方——很给人一种亲切感,我那时年纪很轻,也很风流自许,上前去随便找点话和她谈了谈,然后,我再也离不开湄潭了,我在那儿足足住了十个月,回到桂林的时候,已多带回去一个人,江绣琳,我新婚的妻子。”
“绣琳是个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受过高中教育,朴实而善良。我常觉得她心中有个无价的宝窟,你可随时在她身上发掘出宝藏来。回到桂林,我们家庭的富有吓倒了她,成群的仆人使她手忙脚乱,故意刁难的老人家让她暗暗流泪。但,她是相当坚强自信的人,在一年之内,她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也收服了所有的仆人。你不会找到比她更成功的主妇,也不会找到比她更得人心的主妇。大家都喜欢她,而她,也从没有主人架子。她快乐,无忧无愁,爱唱歌,爱笑,爱闹。她的笑语之声,随时随地飘浮在那栋古老的宅子和深广的花园里。”
“没多久,深院大宅使她厌倦了。她是个完全闲不住的女子,她种花、养草、养金鱼,这些,仍然不能让她满足。她有颗太善良而不甘寂寞的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染上了一个收集癖——她收集一切小动物,多半都是病弱无依而骨瘦如柴的。猫、狗、兔子、鸽子……无所不养。常常,她到外面去逛一趟,就抱回一个小脏猫,或者被抛弃的小狗——长了满身的疮。她会不厌其烦地给它们治疗,照顾他们,畜养它们,看着它们从瘦弱变成强壮,她也就快乐无比。”
这种收集小动物,起先我也觉得很好玩,看她那么热心,也分享她一份快乐。但是,逐渐地,家中鸡飞狗跳,变成了个‘病残动物园’,总觉得不大是滋味。虽然说过她几次,她却依然故我,而且,她又有一篇大道理,振振有辞地说:
“‘你怎么能看着一条生命被弃置呢?难道你不喜欢生命吗?有什么快乐能够比望着生命成长苗壮更让人开心呢?我喜欢照顾它们!你别剥夺我的快乐!’”
好吧,我只有让她去!结果,她变本加厉。有一天,她到乡下我们一个远亲的家里去玩,回来的时候,居然把他家的一个白痴女儿也带回来了,那就是嘉嘉,既说不出几句整话,又什么都不懂,而且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还害着疥疮。我责备她不经思索,弄这么个白痴来岂不自找麻烦!她却笑着说:
“‘我们家又不怕多一个人吃饭,她家里没有人要她,生活得比我们家的狗还不如,实在太可怜。而且,她并不很笨,我可以教她做一些事,教她种花,养小动物,她一定会学得很好,反正,让我来管嘛,又不要你操心!’”
就这样,她把嘉嘉留在家里,以后半年之内,她就忙着‘教育’嘉嘉,教她种花,教她生活,教她养小动物,还教她唱歌!她忙得不亦乐乎,嘉嘉居然也似懂非懂地跟着学。那时候,绣琳最爱唱的一支歌就是《花非花》,她足足费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教会了嘉嘉,直到如今,嘉嘉这支歌仍然是刻不离口。当嘉嘉学会了唱这支歌的时候,绣琳开心得就像得到了全世界,她跑来跑去地嚷着:
“‘她不是白痴!她不是白痴!’”
“但,白痴还是白痴,嘉嘉学完了这支歌,再也学不会别的,唱来唱去就是这一支,成天唱到晚。但,她倒是学会了种花和养小动物,而且,变成了绣琳的影子。绣琳对她的照顾,她也很能了解和体会。每当绣琳在花园中浇花唱歌时,她永远在一边手舞足蹈地跟随着。绣琳的爱好,她也知道,例如,绣琳喜欢黄色的小草花——那是家乡遍地野生的。嘉嘉常常满山遍野去给绣琳采了来。这也是为什么她特别喜欢忆湄的原因,忆湄长得太像绣琳,我想,她根本分不清忆湄和绣琳。”
“民国二十九年,皓皓出世了,这条小生命带给绣琳的喜悦真非言语所能形容。我当然也很高兴,尤其,我想,有了这个孩子,绣琳可以不再去收集小动物了,孩子应该可以占据她全部的注意力,但是,我错了。孩子满月后,她娘家有人来桂林,希望她带孩子回去住几天,她去了。”
她在娘家大概住了两个月,回来的那天,她的轿子后面跟着一乘小轿子,上面还垂着帘子,因为太阳很大。轿子抬进了大门,满院子站着迎接她的仆人,还有我。她抱着孩子从轿子里钻了出来。我至今记得她的神情,用一种喜悦的、而又畏怯的眼光望着我,低低地喊:
“‘毅!’”
“‘怎么?’我瞪着另外那乘轿子。”
“‘我要给你一个意外。’她说。”
“‘是什么?’”
“‘你不生气才行!’”
“‘到底是什么?’”
她把我牵到那乘轿子门口,一下子掀开了帘子,我和一个瘦骨嶙峋的女孩子面面相对了!老实说,我从没有那样吃惊过。那女孩苍白得像个鬼,瘦得只剩下了骨头,一对大得惊人的黑眼睛畏惧而怀疑地瞪视着外面的人群。我向后退,一时间,只能反复地喊: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绣琳带着可爱的微笑回答我:‘是个人哪,我的老爷!’”
“‘哎,’我有些生气了,‘我当然知道她是个人,但是,她是个什么人?’”
“‘一个女人嘛!’绣琳顽皮地望着我,对我瞬着眼睛,想缓和我的怒气。”
“‘一个女人!’我暴怒地叫,‘我当然知道她是个女人!但是,她来做什么?她是谁?’”
“‘她是我的小妹妹。’绣琳噘着嘴说,因为我的生气而有些气馁。”
“‘小妹妹!我从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小妹妹!’”
“‘不是亲的,是个本家的姊妹。她也姓江,她父亲和我父亲是同曾祖父的兄弟!’”
‘多远的亲属关系!’我瞪着她,心里有气而又无可奈何,忍耐地问:
“‘好吧!就算是你妹妹,你把她带来干什么?’”
“‘她,她,她在生病。’”
“‘哦,’我翻翻眼睛,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成。‘什么病?’我气呼呼地说。”
“‘肺病,第二期。而且,她,她,她……’”
“‘她怎么?’”
“‘她的神经系统有点问题,她家里要把她送到疯人院去。’”
好!先是白痴,又是疯子!我家里岂不变成疗养院了?望着绣琳那对坦白而切盼的眸子,我气得说不出话来,停了好久,才问:
“‘那么,你怎么把她带到我们家来呢?难道我们家是疯人院吗?’”
“‘噢!’绣琳喊,‘别那么残忍!你看她病成那副样子,送到疯人院去一定没命。救人一命总是好事,而且,她的神经根本就没什么病。反正,我来管她,不要你操心嘛!’”
又是那句话!接着,她关于生命的大道理又来了。我叹着气,被她的热诚所折服,何况,人已经来了,又不能再送回去,只得无可奈何地说:
“‘好吧!你不怕麻烦,弄个病人到家里来,我还有什么话说?就留下她吧!’”
“‘啊哈!’绣琳欢呼地大嚷,‘毅!你是天下最好、最善良、最伟大的人!’”
“就这样,这个女孩子走进了我们的家庭,这,就是雅筑。”
罗教授停了下来,室内那样静,只有好几个人的呼吸声在起伏着。炉火噼啪地响,窗外有风声,像是一声叹息。毛玻璃上晃动着树影,远处有一只不知名的夜鸟在哀啼。唤什么?想唤回失去的伴侣吗?我的眼中凝着泪,绣琳,我的母亲!没有人比我对她更亲近,听着罗教授口中的她,我依稀看到一个年轻时代的妈妈,那副娇憨任性而调皮的样子。噢,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罗教授抬起眼睛来望着我。
“忆湄,记得你关于菟丝花的那个譬喻吗?”
我迷惑地注视着罗教授。
“雅筑来了,”他继续他的叙述,“是的,她就是一株菟丝花。一株柔弱细嫩的藤葛,必须攀附着别的植物才能生存。她的到来,使绣琳终日忙碌,但她忙得非常高兴,她调养她,请最好的医生来治疗她,伺候她,宠她,爱她,如同待一个亲生的小妹妹。”
“第二年春天来临的时候,雅筑的肺病已经痊愈,面颊上也染上了一些轻红,美丽得像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色睡莲。绣琳更加爱她,更加宠她,喊她作白雪公主,给她做了许多白色的衣服,布置一间漂亮而雅致的房间给她,认为只有她配穿白色的衣服,配用白色的东西。时间一天天过去,雅筑也越来越美丽,她那时正是女孩子最好的年龄——十九岁。她的精神病,在长期的治疗下也很收效,她几乎已经是个健康的女孩子。”
“三十三年,战火已蔓延到广西,我带着家眷,辗转到了重庆。嘉嘉和雅筑都跟了出来。这年,绣琳又有了孕,我们决定,不管是男是女,都取名叫皑皑。”
“就在这时,雅筑病了。我们请医生治疗无效,査不出任何病源,但她茶不思饭不想,一天比一天僬悴。绣琳十分着急,拼命找医生,一点用也没有。她像一枝突然枯萎了的花,怎么都鼓不起生的希望。说实话,长期和雅筑相处,我难免对她有份感情。美丽的女孩常常本能地引起人的喜爱,何况柔弱的女孩子更容易激发男性的保护感。我承认,我几乎是爱上了雅筑。看到她卧病日久,越来越憔悴,我的焦急也不亚于绣琳。可是,我们的焦急和医治都乏效了,她有三天粒米不进,我们都认为她没有希望了。”
那天夜里,我和绣琳轮流守望她,绣琳有孕,我让她多休息,早些去睡,我就坐在雅筑的床边,凝视着雅筑。然后,那奇异的一刻来临了,雅筑睁开眼睛,默默地望着我,宇宙间一切的东西,在刹那间化为虚无。我知道什么事发生了!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竟然在爱她!那小小的,柔弱的,无法独立生存的小女孩!我握住她的手,她笑了——我这才懂得为什么古人肯为女人的一笑而毁国——凝视着我,她轻轻地说:
“‘我快死了,是吗?’”
“‘不!’我说。”
她深深地叹息,说:
“‘如果到了生命的尽头,我能得到,也就满足了,我爱了你那么长久!’”
“一句话崩溃了所有的堤防,她已将死!我还要隐瞒我的感情吗?于是,我吻了她。我这一吻,把生命力量重新注进了她的体内,像奇迹一般,她居然没有死!就像她得病的突然,她痊愈得也突然。绣琳雀跃如狂,而我衷心如捣,既高兴雅筑的复生,又愧对绣琳的欢悦。”
“绣琳生了一个女孩,”罗教授抬起眼睛来望着我,“那就是你,忆湄。”
我凝视着罗教授,默默不语,火盆里有一块煤烟炭,烟熏了我的眼睛。
“新生的小女孩占据了绣琳全部的注意力。那是个强壮而漂亮的小东西,我们叫她皑皑。当绣琳为新来的小女孩忙碌时,我和雅筑的感情也进入了另一阶段。这是难以解释的,雅筑的柔弱、病态,都唤起我一种强烈的感情。她和绣琳是完全不同的,她时时刻刻需要别人的保护,而绣琳时时刻刻要去保护别人。或者,在一种男性的本能上,对于弱者都比强者更加怜爱一些。我不否认,我欣赏绣琳,但,我爱上了雅筑,即使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当着绣琳和雅筑的孩子们面前,我仍然愿意坦白地直陈这一点!”
我变更一下坐的姿势,下意识地看了看皓皓和皑皑,皓皓的眉头深锁着,漂亮的黑眼睛一瞬也不瞬地盯着他的父亲。皑皑的脸色苍白而肃穆,眼睛深不可测。
罗教授继续说了下去:
“正像忆湄所说,雅筑是一株菟丝花。真的,这株花一旦生根,就无法拔除,除非让它死。她对我的爱情也是根深蒂固般固执和倚赖。或者,这是有罪的,这是错误的,这是不可原谅的。但感情一经发生,就无法遏止。我知道,她再也离不开我了,除非让她死。而我,也无法抗拒她的美丽和深情。于是,我成了一个欺骗和背叛的丈夫!而我那天真忠厚的妻子,却依然浑然不知地宠爱着她那白雪公主般的小妹妹!”
然后,雅筑怀了孕,这事再也保不住秘密了,雅筑怀孕之后,就病得很厉害,医生诊断出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我再也忘不了那个晚上,绣琳注视着我的眼光。事情已到这一步田地来,我认为只有向绣琳坦白承认一切,我想,以绣琳一向宽大而不拘小节的个性,或者她能原谅我和雅筑,而加以容忍。可是,事实上是错了。我把一切说出来之后,绣琳愤怒悲痛得不可思议,她冲到雅筑房里,抓住雅筑的衣服,摇撼着她喊:
“‘你的心呢?你的心呢?把你的心拿出来给我看看!我要知道你到底是有心还是没有心。把你的心拿出来,我亲爱的小妹妹!’”
雅筑只是哭,从头到尾地哭,我介在她们之间,不知所措。不过,我也有种侥幸的想法,认为让绣琳发一顿脾气,可能可以减少她的愤怒。但是,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她走了,她留下了皓皓,抱走了刚满半岁的女孩。同时,她留了一个简单而残酷的纸条,上面潦草地写着:
我养一只狗,它知道对我友善,我养一个白痴,她也知道感恩。而这次,我养了一个人——没有心的人——她却咬了我一口。
这一生,我希望不再见到你们,如果有机会再见面,除非是向你们讨还这笔债!
绣琳
“她走了,我们曾四处寻找,各方面打听,却再也没有找到她。”
罗教授再一次地停顿,我的泪珠从睫毛上跌入火里,发出“嗤”的一声轻响。室内沉静得听不到任何声音,窗外的风大了,月亮仍然很亮,窗玻璃上有个阴影晃了一下,同时有一声叹息。是谁?那传说中的幽灵吗?我凝视着窗子,树影摇动着,风在呜咽——是我神经过敏。掉回眼光来,我看着罗教授,他看着炉火,火映红了他的脸,他的眼光深沉寥落。
我知道绣琳的个性,她这一走似乎再也不会回来了。雅筑经此打击,立即旧病重发,她神志昏乱,整日喃喃地向人说:
“‘我是没有心的,你知道吗?我是个没有心的人!一个没有心的女人!’”
我请医生治疗她,她好了,抓住我的衣服一再哭着说:
“‘我不是存心要抢你,我是情不自已!请别离开我!请别离弃我!’”
“我已经失去了绣琳,不愿再失去雅筑,我善待她,爱护她,也照顾她。不久,她也生了一个小女孩,为了纪念我所失去的那个女儿,我让这新生的婴儿顶替了另一个的名字——皑皑。”他望着皑皑,“这就是你。”又望着中枬说,“那张照片里的是头一个皑皑——也就是忆湄。”一段沉默。他又说了下去:
“从此,雅筑的病时愈时发,任何触起她回忆到绣琳的东西都会让她发病。我送走了绣琳所乐养的小动物,独独留下嘉嘉,因为那是个无法独立生存的女人,是绣琳下过一番工夫教育的,我不能送走她。我们一直住在重庆,一九四九年,到了香港,曾经打听到绣琳一些消息,知道她已经改嫁。五年前,到了台湾。然后就直到去年,收到绣琳一封信,说女儿已长成,而她将病逝,要我们照顾那孩子,支持她到大学毕业。收信之后,我立即托人调查全省的人名,想找出江绣琳其人,还没等我找到,而你——”他注视我,“已经来了。”
我啜泣着,用手帕拭去了泪,新的眼泪又来了。我无话可说,在泪雾之中,我看到的是我那可的妈妈,长期挣扎于贫穷和疾病之中,那么困苦,那么艰难,到生命的末期,还不肯把这一段历史告诉我!喚!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这之后的事,不用再说了,”罗教授放低了声音说,“我想,你们都了解了。皓皓!你不认认你的妹妹吗?她和你是同父同母所生,你们有一个很伟大的母亲。这就是为什么我必须反对你们太接近,皓皓的自作多情和风流自许,比我年轻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雅筑,她实在被忆湄所惊吓,她一直以为,你是代替你母亲,来向她讨还那笔债的!但,忆湄,她不会伤害你,她一直是个胆小而善良的小东西。将近二十年来,她受着内心的谴责和折磨,她怕你!又愧对你!想对你好,又本能地抗拒你,再加上她的病,就造成种种变态的行为。她——以为你是有意争取中枬,她实在不知该怎么来对你!”
我泣不成声,我不管罗教授和罗太太——罗太太!她是“罗太太”吗?——我也不管皓皓和皑皑,我心中只有妈妈,我那可怜的妈妈!在这整个故事中,她是个无辜的牺牲者!她有什么过失?该半生困顿?因为她救助了一个将送命的女孩子!我想起我们的生活,贫苦、挣扎,那破旧的小屋,那简陋的三餐,和妈妈的病!假若不那么苦,她怎么会那样年轻就离开人世?这世界多么不公平!
“今天,”罗教授又说,“我把这所有的故事都告诉了你们,不管你们作怎样的想法。对我,对雅筑,作怎样的看法。我只希望表明一点,我有个失去的女儿,现在,她回来了!不是个投奔的孤儿,是个失而复得的孩子。在这个家庭里,她有她的身份和地位——我希望,皓皓,你重新来认识你的妹妹。皑皑,你也来认认你的姐姐……”
罗教授的话没有说完,皓皓站了起来,他站得很急,带翻了椅子。接着,他就纵声狂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刺激而可怖,一面笑,一面喘息地说:
“哈哈!怎样荒谬的事情!忆湄是我同父同母的妹妹!一个漠不相关的女人,我竟把她当作母亲!哈哈哈!”他笑得前俯后仰。“爸爸!这是怎样一个疯狂的世界?”
眼泪从他的眼眶中跌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皓皓流泪。他踢开椅子,大踏步地对门外走去,迅速地消失在门外了。
皓皓刺激了我,站起身来,我望着罗教授,泪水在我面颊上奔流,我哭着喊:
“不!不!不!我不要做你的女儿!我不是你的女儿!罗家给过我什么?你又给过我什么?我和妈妈困苦地生活,你却和那个女人逍遥自在!这世界太不公平!你们该受罚!该受罚!我不要做你的女儿!永远不要!”
“忆湄!”罗教授叫。
“你再也唬不到我,我要离开这儿!永远离开!我恨你们!你和那个女人!那个没有心的菟丝花!”
我哭着跑出门外,我选错了门,跑进入饭厅。我听到罗教授在我身后狂吼狂叫,我神志昏乱,头脑不清,只知道心碎神伤,而急于逃避。我跑进了花园,后面有人在追我,狂叫着我的名字。仓促中,我无目的地沿着小径向前面疾冲,一面冲着,一面哭着,泪水使我看不清东西,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跑向何方,直到树木的阴影遮住了月光,而树叶拂过了我的面颊,我才知道我已经跑进了那小树林。风在树木间低幽地呜咽,幢幢的黑影如同妖魔鬼怪,我慌乱地在树丛中乱冲乱撞,头脑里更加昏昧不清。然后,我撞到一件物体上,那东西立即荡开了,我站住,喘息地望着地下。月光从树隙中漏入,地上有一双女性的白色绣花拖鞋,我迷茫地瞪着那双拖鞋,脚像生根般地不能移动。接着,那件荡开的物体又荡了回来,碰到我的身上,我看过去,触目所及,是一双人脚!顺着人脚向上看,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尸,正赫然地吊在那棵缠着菟丝花的松树上!
我恐怖地大叫起来,我的叫声在夜色中尖锐地响着,然后,我昏倒了过去。
尾声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
一片叶子飘落在我的唐诗上,打断了我正看着的那首李白的《古意》。拾起叶子,我抬起头来,呆呆地凝视着面前那棵松树,和松树上缠着的菟丝花。这是夏天,菟丝花正盛开着,一串串粉白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细嫩而脆弱的藤蔓楚楚可地缠绕在松树上,绿褐色的藤和粗壮的松树相比,给人一种奇异的、感动的感觉,我看呆了。
一段小树枝弹到我的脸上,惊醒了我,中枬含笑站在我面前。
“你的画画完了?”我问。
“唔,一张很成功的画。”他笑着说。
“是么?”我望着那支着的画架,“你画了张什么?”
他把画板取下来,递给我。画面是一个小丛林,丛林中的一块石头上,坐着一个托腮的少女,少女膝上有一本摊开的书,而她的眼睛却凝视着前面的一株小小的白花。
“题目叫‘凝思’,好吗?”中枬问。
“你把我画进去了。”我说。
他取开了画板,蹲下身子来,捉住了我的双手。
“你在想什么?”他低低地问。
“菟丝花。”
“还在想那件事吗?”他凝视着我,“半年多了,你也该从那个恐怖的记忆中恢复了。”
“我不是想那个。”
“你在恨她吗?”他说,我明白他口中的“她”是指的罗太太,不,是雅筑。“她已经用她的死赎了罪,人死了,什么都可以原谅了。是不?忘记那些事吧!”
“她偏偏选择这棵缠着菟丝花的松树来上吊!”我感慨地说,“她也以菟丝花来自比!是吗?我记得有一天,她曾经和我谈起菟丝花,她说,如果生来就是菟丝花,怎样能不做一株菟丝花?这就是她的悲哀。”我叹息。“或者,她并没有太大的过失,她只是一株菟丝花!”
“你想通了,”中枬吻我,“饶恕是一种美德,你真可爱!”
“她一定早就想上吊,”我说,“多年来内心的负担可以压垮一个健康的人,何况她本来就有病!这小树林中曾经吊死过人的事一定给了她启示,我曾看到过人影,听到过叹息,那一定是她,是吗?”
“我想是的。”
“一株菟丝花!”我再叹息,“我刚刚在看李白那首《古意》,突然有个奇怪的想法。以前,我们总把菟丝花比作罗太太,松树比作罗教授,现在,我觉得松树应该是我的母亲,罗教授是那株女萝草!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他们借着我母亲来缠绵成一家,我母亲是个默默的牺牲者,供给他们机会来生存!”
“一个很好的譬喻,”中枬说,“罗教授,你还喊他罗教授吗?”
“我改不了口!”我说。
“试试看,忆湄,他很爱你,而且,他又那样——那样——寂寞。”
“皑皑来了!”我说。
真的,皑皑正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她手中拿着一个信封,脸上微带着笑,半年来,她是罗家变化最大的一个人,她第一个从罗太太(雅筑)的死亡中恢复,迅速地挺起她的脊梁,来面对现实生活!是的,她不再是一株菟丝花,而是一株劲草!望着她坚毅地挣扎着站起来,接受各种狂风暴雨,我佩服她!半年后的今天,她才是我真正的朋友和姐妹,我们的个性仍然不合,但我们都努力地去适应对方。
“嗨!中枬!”她喊着说,“哥哥有一封信给你!快拆开看!”
中枬拆开了信,看着,也笑着。我说:
“怎么,他怎样?中枬!信里写些什么?”
“我念几段给你听听,”中枬说,慢慢地念:
告诉忆湄,我终于扬帆远去,学习独立了。国外什么都好,只是没有家里的人情味,也没有个刁钻古怪的小丫头斗斗嘴,殊觉无聊。到处拥挤不堪。连偷偷溜冰的地盘都找不到,颇怀念家中的水泥地,和那广大的花圃!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去,大概我回去的时候,忆湄已在教她的小忆湄或小中枬溜冰了——教技巧点,别像他妈妈那样摔碎了骨头……
上星期自己煎蛋,把手指一齐煎进去了,想想人肉一定没有煎蛋好吃,所以只吃煎蛋没有吃手指……
交了好几个女朋友,一个比一个漂亮,有一个红头发,两个黄头发,四个黑头发。结论:还是黑头发最好看,盖为中国人也。最近最亲密的一位女友是美国人,谈得非常投机,我常常带她到我的公寓里来玩,有一天大雷雨,她在我处共度了一夜,美极了。她芳龄四岁零三个月。
皑皑怎样?如果她再不交男朋友,我只好回来的时候给她带个丈夫回来……
爸爸好吗?希望他已恢复了咆哮的精神,可惜我不在,使他少了咆哮的对象。
问候嘉嘉,还有忆湄的小动物们!
我和皑皑听着,也笑着。中枬把信折了起来,笑着说:
“看信如见其人,还是那副老样子!”
“不过,到底是独立了。”我说。
“谁独立了?”
一个声音问,我抬起头,罗教授正站在我们面前,他的须发更加蓬乱,眼神黯然无光,半年的时间,他仿佛已经苍老了十年。背负着双手,他看来寥落而孤独。
“是皓皓的信,您要看吗?”中枬问。
“不,”他摇摇头,又闪动着眼睛,无法抑制一份本能的关切。“他好吗?有没有闯祸?”
“他很好,他问候您。”
“是吗?”罗教授转动着眼珠。
“他说,希望您早日恢复咆哮的精神。”
“唔,”罗教授的须发牵动着,他低下了头,又迅速地抬了起来,眼眶竟微微有些湿润,望着我,他说,“忆湄,我査了你的分数。”
“哦!”我叫,心脏猛跳,“很糟,是不是?我知道今年不会有希望!”
“三百六十八分,大概分发到第四五个志愿,第一个志愿总是没有希望了!”罗教授慢慢地说,看得出来,他在竭力抑制他的高兴。
“噢!”我欢呼了一声,跳了起来,忘形地扑过去,一把抱住罗教授,我的脸碰上了他的胡子,挪远了一些,我说:“什么时候,您能把这些讨厌的胡子剃掉?嗯?罗——罗——爸爸!”
“爸爸”二字一经叫出口,我如释重负,浑身都轻松了。罗教授——不,爸爸凝视着我,他的须发乱动,眼眶真的湿润了,喃喃地,他不知道逼在喉咙里说些什么。好久,好久,我们都站在那儿,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东西,眼睛里都凝满了泪,谁也无法说话。终于,我轻轻地说:
“我懂了,爸爸。”
“什么?”他问。
“你,妈妈,和菟丝花。”我说,“你是棵女萝草,妈妈是松树,她是菟丝花。妈妈最伟大,而你们也没有过失。”我轻轻地念,“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罗教授凄凉地笑了,用他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发,他说:“你是个善良的女孩,忆湄。”
我也含着泪笑了。
远远地,嘉嘉的歌声,随着风飘送而来: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噢!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是指的什么?一段爱情?一段生命?像爸爸(罗教授),妈妈,和雅筑的故事,也是一场春梦,一片朝云吗?
无论如何,这故事已经过去了。尽管世界上每天还有新的故事在产生,但,那些,也终将如春梦无痕,如朝云流逝!
——全书完——
一九六四年夏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