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卫子夜从银杏子那里要来了可以保住李凌峰修为的丹药,但是因为银杏子本身也在怀疑之列,所以李凌峰并没有直接食用,而是让张天宇为他重新炼制了一粒灵丹。
只可惜因为药材与炉鼎的原因,张天宇耗费了三天的时间,一连炼了四炉,成丹皆在地阶四品到五品徘徊,据张天宇推算,若是食用这粒丹药的话,他的修为会降一阶,保持在幻化境中期。
眼见修为日渐倒行,若是李凌峰再不拿出主意,就算是银杏子的丹药,也不可能在他自身降到幻化境中期后再次提升起幻化境后期,于是在一番思想斗争下,还是选择了服用银杏子地仙二品的丹药,虽然不知道会不会有后遗症,但是眼下他的修为的确是保住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好在,万般不幸之下终于出了一件喜事,就是李牧终于突破到了幻化境中期,不过,他也只是高兴了不到盏茶的功夫。
因为在凤瑶的激将之下,李牧再次和众人比试一番,比试的结果顿时让他苦闷不已,因为除了与诗云比斗时能坚持大概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外,与其他人根本就是秒杀。
尤其是张天宇,他原本以为张天宇会顾及他的面子,稍稍让一让他,应该也能坚持一盏茶左右,却不想张天宇一出手便是十二名金甲战神的完美配合,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便已经败下阵来。
之后,李牧便缠着张天宇要学撒豆成兵,只可惜他对仙法的悟性实在是太低,用了整整一天一夜,只召唤出一名银甲战神,心灰意冷的李牧随即又向诗云求教御剑。
原以为御剑之术会得心应手,毕竟先前他也修行过昆仑心法,却不想摆弄了整整一天,终于在量天尺险些坠入深渊之后再次放弃。
最后,李牧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原来我真的一无是处……”
时间过的飞快,一瞬眼的功夫,距离青丘之穴再次开启便只剩下不足三天了,而今日,恰恰也是白衣书生预计的成炉之日。
申时左右,几人正于断崖前对练,白衣书生终于满面春风而来。
不用问,看这个状态,便知道地阶炉鼎必定炼制成功,否则他也就没有前来寻张天宇的必要了。
“轰!”
白衣书生没有说话,直接抛出一物,此物迎风便涨,瞬间化成一尊三足圆鼎落在地上,扬起漫天尘埃纷飞。
待尘埃散去,现出一尊三足双耳圆鼎,此鼎通体金光闪闪,豪光万丈,高约九尺,方圆六尺,鼎盖中央稳坐一只昂首挺胸,栩栩如生的麒麟,四方各有一只惟妙惟肖神兽,正是龙、凤、虎、龟,此五兽正代表五行,喻意五行神兽镇乾坤。
鼎身两侧有双耳,一耳为圆形,代表太阳,一耳为牙,代表太阴,其下刻有八卦,八卦依前乾后坤的先天之数排列,三足上以纂体刻有天、地、人,代表三才。
“好鼎!”众人忍不住惊呼一声。
白衣书生听到众人称赞,随即笑道:“当不得好,不过炼制天阶七品的丹药,应该问题不大。”
嘴上这么说,但是从其表情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于此鼎也是极为满意。
张天宇笑道:“前辈过谦了,此鼎虽然只有地阶中级,但是凭借前辈高超的炼器手法,阴阳相辅,三才立足,五行八卦镇压乾坤,别说天阶七品,就算是天阶三品的灵丹也炼得。”
白衣书生叹息一声道:“只可惜此鼎以六为数九煅炼之,只能做阴鼎之用,若此鼎为阳鼎的话,在日后的仙魔大战中必定能放大异彩。”
张天宇笑了笑道:“这倒无碍,阴丹虽然多以滋养元神灵魂之用,但是也有许多疗伤圣药。”
白衣书生虽然精通炼器,但是对于炼丹却是一只半解,听到张天宇这么一说,不由有些尴尬道:“灵丹之事我不太懂,不过此鼎能有你这样的主人,倒是它的造化。”
白衣书生此言一出,众人不由一愣,只不过是一个鼎而已,谈何造化?
不过身为内行的张天宇却是知道,对于炼器者而来,每一件作品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在他们眼中,这些死物全是有灵魂的,所以才会有此一言。
只是此鼎实在太过贵重,如此收下有些惭愧,张天宇随之推让道:“晚辈只帮前辈炼丹便是,此鼎晚辈可受之不起。”
白衣书生笑了笑道:“我又不精通奇黄之术,于我手中亦是暴殄天物,但是予你手中却可大放异彩,所以你也不必推让,何况,仅凭一粒‘六阳正神丹’,与我来说已比这鼎贵重千倍万倍,你亦可以将此当成是一场交易。”
白衣书生所言倒也是事实,何况一但将此鼎炼成阴鼎,对于如今天下众人炼丹大家便已是废鼎,因为阴丹的丹方本就稀少,若非张天宇领悟《神农百草经》,对于他来说也是无用之物。
张天宇也不是喜欢虚假客套之人,随即拱手作揖道:“那晚辈就却之不恭了。”
白衣书生笑了笑道:“仙器皆有名,所以在祭鼎之前,先要取一名字,否则器灵不成,便只能是一尊废鼎。”
“哦?”白衣书生此言一出,张天宇这才反应过来,此时他已经是这尊鼎的主人,也便没有推让,于是他沉思片刻后笑道,“此鼎阴阳相辅,三才立足,就名‘阴阳乾坤鼎’如何?”
谁知,话音刚落,李牧便吐槽道:“阴阳相辅名阴阳可以理解,这三才立足和乾坤有什么关系……”
“哈哈哈哈……”白衣书生听后随即朗声大笑道:“小少主莫不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才立足,自然当得乾坤之名。”
“哦……原来如此!”李牧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乾坤之名是如此而来,随即点点头道:“不愧是天宇,连起名都起得这么有水准。”
卫子夜随即笑道:“炼丹之术本就暗合乾坤大道,以此为名,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