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城,是一座位于宋武国西北边境的小城,不过,它既不算军事要塞,也不是膏腴之地,所以,并不为那些大势力所看重。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座城才得以自由发展,慢慢演绎出了独属于它自己的精彩。
二月十五,夜已末,露更寒,雾淡,火燃。
城南老槐树下,老吴支好早点摊,抽出旱烟袋,打算抽上一口,解解乏,就见一道黑色的人影,正沿着青石板街道,朝自己这边缓步而来。
雾中,人影朦胧。老吴眯眼打量,见那身形和步调,心中已知来人身份。
“苏公子,今天想吃点什么?”老吴满面微笑,很是熟络。
他知道,自己问的是一句废话,因为那人每次过来都只吃两碗豆花,一碗甜,一碗辣。可这就是生意之道,寒暄之中,凸显尊重,更能让人高兴付钱。
“老规矩。”来人走到摊位前,在炉火照耀下,可以看清,这是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长得并不出众,却非常耐看。每当他嘴角上扬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暖人心脾的感觉,就如那即将升起的太阳一般。
他是“苏幕”,清水城四大家族之一、苏家家主“苏南山”唯一的子嗣。他还有个叔叔,叫“苏向北”,是苏南山的亲弟弟。至于其他的亲属。例如母亲、祖父之类的,也不知道是过世了,还是分开了,清水城的人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过。
苏家,从三年前开始崛起,依靠一条富饶的铁矿、以及数家铁匠铺,在清水城站稳了脚跟。
作为一个新兴的家族,事情必定极多,所以平日里,苏南山和苏向北都忙于家族事物,对苏幕疏于管教。按理来说,在这种成长环境之下,苏幕必然会染上一些纨绔恶习。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每一天,他都会在凌晨时分独自离家,来到老吴这里吃早点。接着,他就会返回家中,把自己关进密室里,专心修炼,闭门不出。甚至就连午饭和晚饭,都需要下人通过密室的窗口递进去。
这听上去,并不像一个富家公子,反倒和一个自我囚禁的囚徒差不多。
于是,清水城的人们,在暗地里给苏幕取了一个绰号,叫“囚幽公子”。
说不清是讽刺、还是赞赏。
但那真的不重要,苏幕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早餐何时能呈上来?
老吴发呆已经有一会儿了,再这么下去,那一桶已经被掀开了盖子的豆花,说不定就会变凉。
虽然那样口感也不会差,可苏幕还是喜欢吃热的,于是,他只能开口催促,“老吴,虽然本公子长得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可我真的不喜欢男人。所以,你能否不要这样盯着我?”
没有多少嫌弃的话语,倒是很轻松就把老吴唤醒,老吴嘴角抽搐,默默垂下头,按照他的要求,将那两碗豆花配好。
小摊后面,有一张小木桌,一张小凳子,总体而言,不仅小,而且烂。不过与那些只能站着的人相比,倒也显出了一丝尊崇,算是老吴招待熟客的地方,
苏幕端起那碗辣的,绕到木桌前坐下,开始细细品尝。
老吴微笑,将另一碗甜的也端过去,放到苏幕面前,随即转过身,准备忙自己的事情。
可这老头终究还是对刚才那句话有些介意,不禁回头感慨了一句,“小老儿活了几十年,却是从未见过如公子这般厚颜之人,此番,却是长见识了。”
此时,要是城内其他的公子哥,必定会勃然大怒,与老吴誓不罢休。
但现在,坐在那里的,是一个笑起来很阳光的男孩,这样的人,最多也就是动动嘴巴,开开玩笑。
“老吴,如果我脸皮足够厚的话,那我就会告诉你,今天是我十五岁的生日。”
老吴一听,顿时连连点头,大笑:“那今日的单,小老儿就给公子免了吧!”
这就是“交情”,往往只有先结交了,才会产生感情。
就如此时,苏幕如果让老吴免了这单,那就说明,他承认了老吴这个朋友,不管这个所谓的“朋友”是何种性质的,总归,是有一份情在里面。就算以后,老吴打着他的旗号在外面招摇撞骗,被他亲手抓住了,他也还得顾念这份情面,放老吴一马。
这,也就是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欺骗朋友的原因。
虽然此时,老吴并没有这个打算,苏幕也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可人的天性,总是会让当事人冥冥之中产生一种警觉。
苏幕抬起头,斜视老吴,随即掏出四片金叶子,朝小桌上轻轻一摆:“我的单,并不是那么好免的。”
说完,他便一口气将两碗豆花全部喝光,招呼也不打一声,起身就走。
望着苏幕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半晌之后,老吴才微一点头,语带莫名的赞叹道:“好一个囚幽公子!”
随后,就见他衣袖拂过小桌,那四片金叶子,眨眼之间,就消失了。
两碗普普通通的豆花,却卖出了四片金叶子的天价。这买卖,当真不亏。可老吴却觉得,自己亏大了。他还在盘算,待下次见到苏幕,要不要和苏幕商量一下涨价的事情。
这时,日出东方,夜已不复,寂静的青石街道,渐渐有了行人,老吴也迎来了他这一天之中最繁忙的时刻。
可惜的是,天亮之后的客人,都只是一些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像苏幕那样豪气。那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蠢”了。
不过,这种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的看法,也只不过是妄自猜测,于人于己,并无任何裨益。更何况,在这座城里,除了苏幕之外,根本不会有人知道,老吴这里的早点,会是两种价格。
另一边,苏幕沿着大街行走,最后在一处气势恢宏的府邸正门停步。
门两边,分别站着两名守卫,手持长枪,身披银甲,气势非凡。
此时,面对苏幕的出现,他们齐齐呼了一声“少爷好”,脸上倶都挂着谄媚的笑容。
苏幕不做理会,淡然跨入,身影渐远。
再看那朱红大门之上,正挂有一青底金边牌匾,上书“苏府”两个金色大字,赫然正是苏幕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