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42章 《人工智能》
    短篇小说的特点就在于灵活性非常强,可能一天两天就能写完,这样显然更加符合张楚目前的状况。
    许多精彩的作品都是短篇小说构成的,他此前并没有想过要写这个。
    “短篇小说写什么题材的比较好呢?”
    张楚靠在椅背上,双眼盯着屏幕微微发呆。
    或许短篇小说就可以给他一个尝试新类型的机会!
    就算他写了这么多本书,但还是有些类型没有涉及到,比如科幻小说。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用这种短篇小说来作为尝试的载体也未尝不可。
    说实话,他其实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科幻电影、科幻类剧集跟小说的,只不过在国内科幻并不算特别流行。
    现在找准方向之后,张楚开始摩拳擦掌起来,他对这个新鲜的类型充满期待。
    “估计发出去的话,那些读者还会惊叹两声,原来张楚还会写科幻小说!”
    长期以来,科幻一直都被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
    而那些硬科幻的作家跟读者们似乎总是看不起软科幻,觉得那个类型应该被划分出去,不应该叫做科幻。
    这里面科学技术跟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所涉及的题材大多数都是软科学或者人文学科,比如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者社会学等等。
    具备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上面的依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比较详尽,这会让读者忍不住信以为真!
    显然张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哪怕他高中时候学的理科,但到了大学毫不犹豫的弃理从文。
    像他这样没有经过专业理工方面训练的人,在描写科技内容的时候就会避重就轻,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人物性格取胜。
    不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归根结底都是小说而已,所以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并不是说在小说里面塞进去很多科学知识,读者就一定会喜欢,那也要巧妙的跟剧情融合才行。
    扬长避短是每个作家都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要是傻乎乎的自曝其短,真就是智商有问题了!
    比如人物形象描写不好的人就得尽量避免在人物上面多花笔墨,在人物关系上把握不佳的就少写点人物关系,气氛烘托方面不擅长就避开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时候就会是一本书评价不好的根源。
    当然,有时候正确认识到了这些短板,那得努力去想办法提升。
    硬科幻是写不来了,那么张楚的目标就只能放在软科幻上。
    软科幻的内容也非常宽,他在脑海中认真思索着,要想吸引人的话,得写个什么样的故事。
    现在热门的元素有很多,随便找个突破口都可以。
    这时候张楚脑袋里面想起了在宠物医院看到的东西,人工智能项圈。
    人工智能一直都是科幻小说的热门元素,比如反乌托邦小说、太空歌剧小说以及赛博朋克小说。
    当计算机和机器能够学习、自我教育和教授他人,并且表达出道德性,还能理解和展示人类情感中的爱、愤怒和恐惧,这些都是矛盾冲突。
    在早期的科幻小说中,很多作家都是对人工智能采取否定的态度或者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
    从最初的《弗兰克斯坦》,到《钟楼》里面智能人偶杀死了自己的制造者,再到法国作家维里耶的《未来夏娃》里将爱迪生描述为诡异的发明家,为好友制造了一个与真人女性极其相似的智能机器人哈德莉。
    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家将人工智能加入到自己的作品里面,甚至衍生到电影电视剧中。
    《终结者》、《黑客帝国》就是人工智能危险论的最大簇拥者。
    尽管有不少作家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类生存的威胁,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可这种悲观的预测,他们更加愿意将作品中的人工智能描述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以服务人类为主旨。
    大名鼎鼎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写出来的。
    张楚记忆里关于人工智能的优秀作品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安德的游戏》、《海伯利安》、《太空漫游》系列、《牛顿觉醒》、《严厉的月亮》等等。
    他想要写一篇比较温情的短篇,这些都是长篇,而且有些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了!
    除非他能跑去修改时间线,否则其中某部分作品就不能写。
    “干脆在系统的场外求助功能上地球那边搜索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短篇小说吧。”
    系统的声望值一直都是有增无减,所以花费起来根本不觉得心疼。
    张楚在救世主系统里面搜索了个“人工智能科幻小说”两个关键词进去。
    结果排在搜索结果最上端的竟然是一部叫做《去年整个夏天的超级玩具》!
    “这系统是不是坏了?这搜出来的是什么鬼名堂?”
    张楚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书名,一眼看起来就不怎么靠谱。
    正当他打算重新搜索的时候,系统却鬼神使差的将这则小说的百科打开来。
    【布莱恩-w-阿迪斯发表于1969年的短篇科幻小说,2001年该单篇小说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改编为科幻电影《人工智能》的剧本,最终该片由斯皮尔伯格指导!】
    看到电影的名字之后,张楚才恍然大悟过来,原来是那部电影!
    在他还年幼的时候就曾经在央视电影频道看过好几次,电影的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小机器人为了寻找养母,为了让自己变成真正的人类小孩,“让妈妈爱我”成为机器人小孩跋山涉水、跨越重重危机的唯一目标。
    整个故事里面并没有太过于凌厉,而是有着温情的外沙,就像一块酒心巧克力,醇美而意味深长。
    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部电影所感动,被小机器人大卫这个跨越了数千年的等待所感动。
    当影片最后克隆出来只有一天时间的妈妈再次出现的时候,那场景无比感人。
    “就是这个故事,带有理解跟爱主题的人工智能!”张楚庆幸自己没有把这个页面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