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3章:高等级婆罗门
    康南建省,康南军进驻康南,联省衙门和大都督府是有策略指示的。民族、宗教、领土的疆界,扩张的目标,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也都会有对应的原则和策略。但是,这些指示也是原则性的,如何执行,就需要赵率教按照实际的情况,临机决断,否则,要他这个巡抚何用?另一方面,上级也不能规定的过细过死,不能干预过多。像诸葛亮给下级发锦囊妙计那样,紧要之时,打开锦囊,按计执行。这就捆住了下级的手脚,使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
    比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山区部分,是大明的固有领土,这里的居民当然应该是大明的子民,印度侨民不是不允许存在,但是不能印度人数居多数,汉人反倒成了少数,这就本末倒置了。可是赵率教执行起来用了一套另类的办法,效果目标是达到了,方法确实欠妥。
    那么对于雅江下游的平原地带是什么策略呢?
    从大明的利益出发,在这里应该取得出海口,那就要占领印度人口稠密的地区。不管将来如何变化,眼下它就是占领区,就像锡兰府那样。占领区和本土就要有区别,那就是类似锡兰执行的民族、宗教政策,而不能无视印度人的存在。
    具体到康南省如何执行,就要看赵率教的智慧了。
    向南扩张是明年之后的事情,但是从现在起要有所准备,正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赵率教冥思苦想还真的找到了办法,办法好不好,还要看实际执行的情况,准备工作马上就要做起来。
    印度不是有种姓制度吗?这种制度印度人执行了上千年,他们都习惯了,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呢?说不定能收到奇效。
    赵率教很兴奋,我很聪明吗!这种妙计都想出来了!于是很自我崇拜了一番。他找来了朱全柱和王珍,现在的康南省就这么三位大员,这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大家共同研究执行。首先赵率教得意洋洋的说出了自己的办法,他说道:
    “印度有四大种姓‘婆罗门’最高,至高无上。什么是地位高呢?无非三样:宗教、军队和财产。他们在宗教中居于主导地位,无论是佛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是婆罗门说了算数,他们的话就是教法,以宗教压制迷惑民众。他们手中有军队,有监狱,可以随意的镇压敢于反抗之人。他们有财富,无论是军队还是宗教活动都需要有财力的支撑。
    我们能否利用这种腐朽野蛮的制度呢?我说能!因为我们手中也有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有。我们有军队,而且是更强的军队,我们还有法官、监狱和警察。我们也有银子,财力不比婆罗门差。我们样样都有,什么都不缺,那么我们康南省的华人就是‘高等级婆罗门’比他们的婆罗门还要高。
    如果把这个信仰纳入到种姓制度中去,写到律法之中,让印度人都相信、认可、尊重我们。那么我康南省的华人就是印度的主宰了,我们无论干什么,都是师出有名,充满了正义,正大光明!
    你们说说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两位小字辈可是长大了嘴巴,听呆了!这老爷子也真能想,想象力太超群了吧?还别说,真的实现了这一点,我们就是印度人的主子了,用主子的身份对付奴才那还不是横竖都有理!可怎么实现呢?
    寻思了一会,王珍说话了,他说:“巡抚大人,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认可这个道理,那首先就要宣传,在这里宣传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宗教,用传教布道的方式宣传这个信仰。第二就是办报纸。
    在印度人中间传教布道最好还是用印度人,收他们为教徒,教育他们,然后就提升宗教内的职务,放出去布道。”
    赵率教一听后悔的想拍大腿,印度人本来不少,都给赶跑了,那里找这么多的印度人教徒呢?再抓回来?
    朱全柱说道:“我们的辖区内还有一些印度人,数量不多了,尽量利用,我们在南门关还可以设法找一些印度人,送过来学习教育。”
    王珍说道:“这里的印度人多数信伊斯兰教,也有佛教徒,按他们原来的信仰收为我们的教徒,给他们优厚的月薪再加上奖励的赏银定能为我所用,两三个月之后,就可以放出去布道了。”
    朱全柱说道:“他们单枪匹马的出去布道有危险啊!”
    赵率教呵呵一笑,说:“有危险好啊!死了人才好!我们明年不就出师有名了吗?”
    都说人老奸马老滑,赵率教的弯弯肠子就是多。
    朱全柱问王珍:“办报纸,印度人能看懂吗?他们用什么文字?”
    前面我们说过,印度的语言很杂乱,比较强势的语言就是印地语,它类似于汉语的普通话在汉文化中的地位。不懂印地语的印度人很多,但是官方的人物,公共的场合印地语就充当了不同语言交流的中介作用。印度的众多语言中有文字的不多,印地语就是有文字的。康南省如果要办一份报纸,打算让印度人看懂,唯一的选择就是印地语。
    在全球的文字中,除了中文几乎全部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表音不表意,信息量少。它的优点是成本低,容易学习。什么叫文字的成本低呢?
    某一种拼音文字被创造出来,都是几个,甚至只有一个学者,经过几个月,最多是几年的研究就可以搞出一门语言来。而汉字是经过了上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努力才有的文字。创造文字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这就是文字的成本,其差距太大。
    同样是拼音文字,东方与西方也有差异,西方文字的字母数量少,例如英文就是26个字母,加上其他的符号也不会超过50个。东方的拼音文字字母数量大,是西方文字的数倍。字母多,信息量就大,相对的,成本也高。从信息量上来说欧洲的文字信息量是最低的。
    拼音文字的另一个优点是:懂得本民族语言的民众,识字认字的速度快,只要学会了几十个或者一两百个简单的字母,就可以认读文字。因此,印度的文盲比例要低一些,可以阅读的人比较多。
    王珍说道:“巡抚大人,如果我们要用报纸宣传就要使用双文字,或者是汉文版、印地语版分别出版,为此,就要找几名有点文墨的印度人做编辑,要制作印地语的文字模,还要找印地文的排版工。这一套准备工作至少要两个月。”
    康南军携带有简易的印刷设备,可以活字铅印,也有更简单的油印机。
    赵率教说道:“需要的人,全柱去找,其他的请王参政筹备可好?铅印报纸可以慢慢的准备,用油印的办法立即就可以印刷。还要给第七师发一份电报,让他们运输一批纸张过来。我们就开始筹备,把报纸办起来。”
    就这样名为“康南日报”的报纸开始筹备,预计两三个月后即可出版。
    ......
    为了故事的连贯性,我们尽量的把一段故事讲完整,于是时间上就经常要倒回来叙述。
    我们说了第五舰队,也说了康南军,现在再说一说山西。
    去年的九、十月间,国防军曾经进入山西解救灾民。此事震动了山西官府。有朝廷的忠臣,对国防军极度的不满,说他们无君无父,大逆不道,目中无人,猖獗至极,找到场合就会发作一通。这这种人就是嘴巴上的本事,你真的要他想办法则百无一能。
    但是更多的官员已经开始关注联省的各种事物,细心的琢磨,他们觉得天下似乎要变了!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筹划筹划呢?这种暗流从个别人私下交流变成半公开的议论。
    别以为封建文人对朱家王朝都是那么“愚忠”。历史上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京城里有大批的官员,绝大多数官员立刻就投靠过去,试图做改朝换代的第一批功臣。只是由于李自成太愚蠢,他依然抱着造反派的观点大肆的整治这些旧官僚,压榨他们的私人财物。
    没过多久,清兵赶跑了李自成进了北京,九死一生的残存官员一转身,就投靠了满清。
    所以说,眼下的官员“心向联省”那是很自然的。至死不渝忠于崇祯同志的是极少数。
    巡抚宋贤也不例外,他早就存了要实地考察一番的心思,现在也找到了知音,也串联了几个官员,他真的要考察一番了。但是一省的巡抚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他是山西的一把手,定然是公务繁忙,也不可能长时间离职,因此只能做短期的打算。
    崇祯十年的正月里,刚刚过完年,宋贤召集山西的一干大员们搞团拜,就是过完年了,该上班干正事了,聚在一起,集体拜年,借机会搓一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宋贤站起来说道:“诸位官僚,去年本省灾害严重,全赖各位同心协力,赈灾救济,我山西总算平安渡过了灾荒,眼见得春暖花开,今年恢复农耕,盼望着能有一个好收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本官决心到灾区走一遭,微服私访,实地查看民情,地点就选在重灾之地:保德。本抚不在职期间,还望各位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以报当今圣上。”
    “应该的,应该的!”
    “巡抚大人不辞劳苦,体察民情,实在令人敬佩!”
    “......”
    一党的官僚们赶紧的捧臭屁,一片赞扬之声。
    到了二月底,估计河道已经开了,可以渡河了,他会同两名官员,乔装扮作行商,带上一队亲兵扮作伙计,骑着马,带着车,一队人沿着汾河向西北而去。
    他的计划就是在保德过黄河,对岸就是陕北的重灾区,神木煤矿也在那里。过去查看一番,尽快返回。作为巡抚还是不敢离职太久。
    我们长话短说。
    这一路也是四百里的行程,一行人晓行夜宿,赶时间,赶路程。沿途之上也看到了灾区的残破景象,趁着春暖,大地上四处都是忙碌的人群,仔细的一问,才知道那是挖野菜的大军。干枯的大地上能有几颗草,可以说,见到一点绿色都被挖走了,耕田的反而不多。宋贤一行人心中很是凄凉,一路艰难,用了八天才到了保德。
    保德的民情也不必看了,一路上都看够了。他们直奔码头。
    码头是繁忙的,这倒是少有的兴旺景象。这里最大量的就是煤炭的运输,山西所用煤炭大部分都是从此而来。
    山西煤资源很多,那是现代的事情,眼下联省开的神木煤矿是现代化的生产,产量很大,临近的山西自然会进口煤炭。
    其次就是返乡的山西农民,开春了,河开了,他们该回到家乡种田了。仔细的查看,这些人倒是没有饥色,显然在那边混的不错。
    宋贤即将过河,他在陕西能看到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45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