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3章:宪政的突破口
    洪承畴来济南面见朱家父子的确与宪政有关,起因还是治理陕西的问题,去年为了寻找治理陕西的办法,洪承畴也是绞尽了脑汁,总是觉得无计可施。后来朱家的种草建议倒是让他觉得有了一线光明,他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考察了泾河流域,这一地区也是极有代表性了。朱家派来的水利和农业技术人员也尽力协助了他的考察,很多工程也进行了现场的测算,工程量不小,资金的花费巨大,起码他陕西省是负担不了的。
    朱万化给出的三个资金来源他洪承畴没有把握,首先让朝廷拿钱就是希望渺茫,朝廷肯出这份钱吗?陕西植树、种草,没有了钱粮收益,还要朝廷花钱支持农民种草,这种事情史无前例,闻所未闻,他估计朝廷不可能答应。其他受益的各省,他们受到什么益处了?受益是若干年后的事情,现在看不到,他们肯拿钱吗?
    唯一有希望的就是募捐,但是募捐数额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洪承畴真的一筹莫展了,他已经明白了种草是好办法,自己实在无法推行,因此他没敢上疏朝廷,他先要亲自面见朱家父子找到解决之道,然后再动手。
    洪承畴更是明白,如果他投靠到朱家的门下,在陕西实行宪政,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能不能下决心走这一步也要看这次见面的情况了。如果真能解决难题,给陕北带来一片光明,他洪承畴的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现在是春季,正是青黄不接之时,陕北局面已经不稳,一旦不能及时救济灾民,大规模的民乱随时可能爆发。对于已经残破的陕北,民乱将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时间已经很急迫了。
    带着这些问题,化妆成商人的洪承畴于二月十四日来到了济南。
    朱万化两天前已经到达济南,由于灵山卫的码头已经建设完善,去年定名青岛,现在也有了一个繁华的名副其实的码头区,这一次朱万化是从青岛登陆的,陆地上的路程又短了一些。到达后的两天朱家父子已经做了一轮磋商,有了准备。
    二月十四日,朱家父子为洪承畴设宴接风,第二天双方开始了实质性的会谈。
    洪承畴首先叙说了他视察泾河流域的感想,他说道:“延之兄,西北的黄土高原我到过很多地方,但是这一次专门的勘察,看得很细,从治理的角度看还是有很多难处。目前黄土高原干旱严重,到处都是黄土,生长草木的地方都很少。这样的土地,遇到雨水冲刷必然会流失大量的泥沙。河流经过的地方都是百丈的深沟,两岸是陡峭的黄土悬崖,河水一旦冲刷掏空的悬崖的根基,大量的泥沙就会跌落下来,落入河道之中,河流中的泥沙必然严重,就像黄泥汤一样。这样的堤岸不但需要种草、植树,还要垒砌石头护坡,工程真的不小呀。但是治理的希望很大,只要做好十几处较大的护坡工程,其他的地方,从河岸开始,让草木生长起来,河道很快就会变清。泾河的沿岸我都看遍了,心中也有了底数。如果能够集中人力,泾河流域五六年,至多十年就能见到成效,只要治理好泾河,渭河的泥沙就消除了大半,所以说希望很大呀。我现在就是想用泾河做例子,先治理好他。哪怕十年八年的,我这一任巡抚就有功于社稷了。经过几任官员的努力还怕治理不好黄河吗?”
    洪承畴的雄心壮志的确感人,他想用自己的辛苦造福于子孙后代。黄河变清,那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梦想,实现这个目标的确不容易。
    他称朱大典为“延之兄”还是昨天的酒宴上定下的规矩。朱大典今年53岁,洪承畴今年41岁,朱万化32岁。这几个人的年龄段就不好称呼了,在朱家父子面前与朱大典称兄道弟,那就是朱万化的叔叔辈了。若称呼朱万化为弟,则朱大典又成了叔叔辈了。单独见面好说,客客气气的称呼某某兄就可以了,偏偏的父子两人都在,如何称呼?
    于是朱大典就定下来,与之兄弟相称,朱万化就只能是“贤侄”了。洪承畴无法只好将就,但是他还是能避开就避开,尽量少用“贤侄”一词。
    朱万化对于洪承畴的慎密态度还是很赞赏,治理黄土高原也是要循序渐进,单单治理泾河,用来做黄土高原治理的样板,试验区,投入少了,风险也小了,取得经验再治理其他的流域,一步一步的稳步推进的确是个好办法。
    朱万化说道:“彦演世叔想的办法很好,这样做投入少,治理的力度就大了,也容易见效,更容易教育更多的人,让他们看到治理的好处。”
    不过朱万化叫他一声叔叔,心里还是很别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其实洪承畴听着也是别扭。只是个客气称呼,竟然这么麻烦!
    洪承畴又说道:“几十处工程也需要不少的投入,这一地区的人口也有二十几万了,这些人不种地了,没有了收入,赋税当然要免了,这些人的生活也就全靠官府了,这等于没来由的白养了二十几万军队,负担不小啊!”
    是呀,帐怕细算,这还是战乱的破坏,人口急剧减少了,要是上百万的人口,该怎么办?
    这还真是个问题。
    朱大典说道:“还要让他们有适当的产出,以减轻官府的压力。可以规定,按照人口,每户耕种的土地不能超过每人一亩地,加上农户房前屋后的小块土地,如果不遭灾基本的口粮可以保证。(这个时代人口稀少,庄稼的产量也低,在陕北,一个劳动力往往要种三四十亩的土地。只耕种几亩地确实是很少了。)
    同时耕种的面积,土地的位置一定要严格管理,坡地就不要耕种了。违反者要惩罚。植树、种草按照成活的面积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官府的负担就小了不少。”
    朱万化说道:“环境改善之后,土地的产量也就大了,这个办法要变成长远之策,严禁开荒种地。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拥有土地多的大财主,他的土地就都变成了荒地,应该有个办法让他们主动地维护他们土地上的草木,而不是开荒种地。因此,在惩罚的基础上,还要有一些奖励,否则他们会破坏已经种植的草木。”
    但是不管怎么说,资金的投入是必须的,没有钱什么事情也办不了。
    洪承畴忧虑地说道:“银子是大障碍啊!给朝廷的奏疏我早就写好了,一直没有送出去,就是没有把握呀。万一朝廷驳回,再想元转就不易了。哎!为了给子孙后代留点什么,我真的想做点事情啊!”
    朱万化心中暗暗地计算了一番,就算洪承畴的人口统计不准确,泾河流域的人口按50万计算,每人每年补贴一石米,按南洋的米价加运费每一石米八钱银子,一年是40万两白银。有把握拿出银子的单位是:慈善会加上陕西、山东、河南三省,这样一来缺口就不大了,所欠之数就是10万两左右,充其量20万两。朱家用台湾省的名义补足余下的银两,还是拿的起的。何况还可以想其他的办法呢?
    除此之外就是工程款了,不过因为工程时间长,可以先从紧要之处下手,款项的拨付还是有一定的弹性。
    退一万步说,朱家的财力富可敌国,些许的拿出一些,办公益事业还是应该的。不要说几十万两,就是上千万,朱家也拿得出来。这个钱还能够推动宪政事业的一个突破口,其政治利益巨大,朱万化的一切努力还不是为了宪政?这点付出算的了什么?
    因此,朱万化说道:“我看这样吧,给朝廷的奏疏立即呈上去,批准不批准的就看朝廷自己了,我们不指望他了。我们的中华日报随后就配合宣传,把种草、植树的道理给天下人讲明白,然后成立一个治理黄河的慈善会并发起募捐。我朱家的态度是:支持陕西先在泾河流域干起来。陕西、山东拿银子没有问题,都可以按规定投入资金,河南省也是有把握的,直隶山西没有把握,我们就不算它们了。这些钱肯定不足,不足部分,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我相信是能补上的。我代台湾省做一个保证,台湾省来兜这个底,欠多少台湾包下了,台湾省用稻米支付。这样可好?”
    洪承畴惊喜异常,想了想,眼睛就看向了朱大典,那意思是朱大公子表态了,你朱大典的态度如何?
    朱大典非常爽快,说道:“我儿是台湾的布政使,台湾的事情他说了算,我完全赞同。”
    说是台湾省,实际上是朱家兜底,只不过用台湾做个说辞。
    洪承畴赶紧站起身来,向朱家父子长揖到底,说道:“我陕西的黎民百姓谢谢朱家的仗义了。好!我马上给朝廷呈奏疏,相信朝廷不应该无动于衷。”
    朱家如此仗义,洪承畴也就少了顾虑。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那就是陕西需要强力的官府施政能力,并且不能因为洪承畴的离任,改造工程就半途而费,朝廷调动一个巡抚是很容易的。还有就是财务的监督和官员廉政,这些都不能缺少。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宪政。
    洪承畴说道:“能够改造陕西,造福后人,我洪承畴无所畏惧。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执行,不要半途而废,我想在陕西成立议会,用议会来监督工程。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我不能担保自己总坐这个巡抚的位置,如果后来的官员向改变这项决策,还有议会做保证。我不公开宣布陕西进入宪政,拥护基本法,但是,实质上议会已经做到了。还有就是军事的保证,我麾下的洪兵愿意全体加入国防军,有国防军在陕西的驻防,任何人也翻不了天!”
    洪承畴的这个表态有点突然,令朱家父子意外。虽然他们早就想到了陕西的宪政有望,还是没有料到如此之快。细想下来也是必然,没有宪政的保护,几乎可以肯定,这种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种草政策,一定会虎头蛇尾,投下去的银子全都打了水漂!并且会成为笑话。
    陕西建立议会朱家没的说,并且会提供经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但是洪兵加入国防军却是有说道的,并且国防军一直就有这方面的政策,在此之前也不是没有其他势力的整体加入,比如赵率教、孔有德的部队就整体加入了国防军,这些处理的办法和规定也不能因为洪承畴而改变。
    因此,朱大典说道:“彦演老弟,陕西能够成立议会,我朱家举双手欢迎,这是好事,我们也会派出得力的雇员协助陕西做好建立议会的工作。
    对于老弟麾下的洪兵加入国防军之事,我国防军却是有很多的规矩,不得不照章办理。这些规矩很多,其核心内容不过就是两条,一是国防军非私人军队,不能有军阀的特征,因此就不能保证原有的人员都编制在一起,并且平时也多有调动。其二,所有的军官都要经过军校的学习,完成学习后,按成绩录用。军衔、军饷上可以关照,军职却不能关照。这一条就是彦演老弟也不能例外。实不瞒你说,我朱家之人,包括我、我的儿子都接受过士兵的训练,学习过军事课程,不同的只是方式随意一些。比如彦演兄,就可以在你的府上设立一个特别的短训班,每天公务之余参与学习,这就是关照了。完成学习之前,即便有军职,那也是虚衔,名义而已,并无军权。贵军的所有成员都要按照国防军的标准重新筛选,对于不能入选的我们都可以关照安排好出路,但是不会将就。这些规定我们有相应的文案,我可以交给彦演弟带回去,和老弟的属下军官好好商量,这个事情不能急,他们都同意了,我们再办理此事。老弟你看可以吗?”
    这一点,洪承畴确实未曾料到,他原想主动投靠过来哪有不接受之理,平白地壮大了一份力量一般都会欢迎的,至于打散重新改编他倒是有思想准备,其他的部队也会有这种做法。看来国防军的军纪严厉还真的不是胡说,对谁都是不留情面的。
    他来济南之前已经与他麾下的将领谈论过了,大家都同意加入国防军,否则,他也不会贸然地提这个问题。现在情况有变,他还是真的需要再次的商议,事关每个人的前途,商议一下还是应该的。
    因此他说道:“谢谢延之兄的直爽,那我就回去商议一下,再办理此事。但是,无论如何,军力的保障是需要的,最终一定要有一个办法。”
    就是说,陕西必须要有国防军的保障。
    ---第33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