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5章:周延儒落荒而逃
    崇祯六年四月十一日早晨,河南南阳位于农牧场西侧水库附近,河南卫所军五千人攻击西北军的兵营。双方展开了激战,河南军1000人出击进攻,西北军出动马队拦截,激战即将打响。
    西北军的出击马队有300人,目标距离不足1里,所以一出阵就加速冲锋,马刀和长枪都举了起来,由于经常接触蒙古人,所以也是仿照蒙古人骑兵冲锋的三角队形,和尖声呼喊“嗷!嗷!”三百匹马匹将地面敲击的像鼓一样“咚咚”的响。骑兵的威力也在于它的气势,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就会因为畏敌而溃散。
    看到对手的马队出击了,钱继功下令自己的侧翼马队也同样出击。于是在军号令旗的指令下,河南军的马队也启动了。
    经过严格队列训练的部队就会有良好的军纪,士兵心里害怕也不会乱跑,而是要维持队形,这种镇静又会影响到身边的战友,于是队伍就愈加镇静有力。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经过严格队列训练的兵丁,都保持着队形,按照指挥官的命令动作。为了迎战西北军的马队冲击,河南军的进攻队形停止了前进,盾牌在前,半蹲的姿势准备瞬间的撞击。火铳手单腿跪地,用跪射姿势在瞄准,等待射击命令。火铳也已经上了刺刀,随时准备近战。手榴弹和轰天雷都摆放在地上了,火绳已经点燃,火绳是燃放轰天雷的。长枪手和盾牌手都是可以投手榴弹的,河南军手榴弹数量不足,于是士兵的腰间除了两枚手榴弹之外还有一个自制的轰天雷,用绳子甩出去的轰天雷要比手榴弹投的远。所以第一批出手的就是轰天雷。
    敌方的马队一进入200米,指挥射击的军号就吹响了,一线指挥官的喊声一片:“开火!”
    “砰!砰!”
    300支火铳同时射击,随着枪声,硝烟就笼罩了战场。
    冲锋中的西北军骑兵万料不到会有这样的突然打击,不少马匹受伤倒地,在密集的骑兵队伍中,突然倒下的人和马就成了前进的障碍,于是会倒下更多的战马,马队损失惨重。一时间人仰马翻,惨烈无比。
    处于高速冲击的马队,不会因为倒下部分战马而停止,后面的马匹还会拼命冲锋。
    “手榴弹准备!轰天雷点火!”
    命令在口哨声中不断的下达。
    漫天飞舞的数百枚轰天雷、手榴弹扑向了敌方的马队。
    在轰天雷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但是大量的马匹纷纷倒下,在硝烟的笼罩下,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是西北军的马队已经很混乱了。
    西北军的马队终于闯入了河南军的队列,能够冲到河南军面前的还要面临盾牌、长枪,以及上了刺刀的火铳。面对面的交锋是非常残酷的,即便是长枪已经刺入了马匹的身体,马匹带着刺到身上的长枪,高速的撞击过来,那也是一片的血肉模糊。马匹嘶鸣,伤员喊叫,拼杀的呼喊,使战场显得更加的惨烈。
    这种一刀一枪的拼杀,就是所谓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胜负的双方损失都非常大。
    河南的马队有500人,他们启动的晚,进入战场就慢了半拍,只能截住敌方马队的尾巴,展开马上的拼杀对决。这支500人的骑兵就是从侧面进入战场的一支生力军,以多击少,无论气势上,兵力上都处于优势。
    国防军也有很多战马,部队的士兵都骑马,有的还是一人双马,但是国防军骑马并不是骑兵,而是龙骑兵,因此也不研究骑兵的战法。但是国防军很了解关宁铁骑,关宁铁骑使用的三眼铳是很好的兵器,效果优于马刀。河南的骑兵是自己训练的,国防军的顾问教官并不参与,但是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建议河南的骑兵也装备三眼铳。一年多以前,在山东消灭祖宽的时候曾经缴获一批关宁军的三眼铳,现在还有几百只。于是就支援河南100个三眼铳,让他们试用。因此,这500人的骑兵中就有100支三眼铳。这个东西既能当狼牙棒使用,必要时还可以开火,所以在骑兵的短兵相接时还有“砰砰”的火铳声音。
    另外,每个骑兵的马鞍上还挂了两颗手榴弹,必要时也可以投掷。
    西北军的300名骑兵就这样被淹没在河南军的战阵中。作为胜利的一方,河南军伤亡也不小。闯进步兵阵中的骑兵至少100多人,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骑兵还是有优势的,虽然没有清点,估计河南军的伤亡也会是100以上。
    看到前方得胜,钱继功不失时机的命令全体冲锋,十几只军号的声音激昂嘹亮,震撼山岳。这就是乘胜掩杀。
    冲锋并不是拔腿就跑,一两千米的距离,跑到地方就剩下喘气的力气了,还怎么杀敌?所以战士们大声的呼喊着“杀!”,实际上就是齐步走的速度。经过队列训练的队伍,不约而同的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踏步声震撼大地,气势夺人。
    等到火铳声音停了,爆炸声也没有了,春风中硝烟慢慢的散去,西北军傻眼了,三百人的马队除了没冲到地方就跑回去的,其余全部消失在战场上了。河南军还在踏着步,不紧不慢的前进,踏步声、喊杀声震撼天地。
    得胜的河南骑兵队伍,掉转马头就去掠阵。掠阵就是在敌方的阵前快速的跑过,用放箭的方式惊扰对方。河南的骑兵不但可以放箭,还可以投手榴弹。
    汤化损失300名骑兵,对于4000人的队伍来说还不足十分之一,没有伤筋动骨,完全可以一战。何况他们的身后还有几个西北军的军营已经动员起来,如果奋力向前就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混战,谁胜谁败还很难说。当然也要看指挥官的临场指挥,谁更沉着冷静,谁的胜算就大。
    但是只是一个冲锋,300人的马队就化为乌有,敌方严整的大队压过来,这一切都让他们的军心士气丧失殆尽,汤化的大队人马已经开始骚动,这就是溃散前的征兆!
    汤化还在那里发愣,他的部下赶紧唤醒他,说道:“汤将军,军心动摇,后果难料,赶紧整队迎战!”
    战场上瞬息万变,能临阵不乱,当机立断才是好将领。可惜汤化耽搁这一瞬间,他的部队已经开始溃散了,部队里呼兄喊弟,旗帜开始杂乱,再加上河南骑兵放出的箭矢,投掷的手榴弹,就更加混乱了。发命令是要靠旗帜的,那一队向前,那一队向左或者向右,放箭还是长枪结阵,光凭鼓声没有旗帜配合是不行的,旗子乱了,阵就乱了。
    溃散的局面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汤化营的溃散立刻冲击着他们身后的几个营,那几个营尚未整队完毕,就被冲得一塌糊涂。
    河南的部队乘势掩杀,汤化的兵向潮水一样向后溃散奔逃,其他三个营地的西北军士兵也加入了溃散逃跑的队伍,毫无目的的四散奔逃。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溃散的士兵谁也挡不住。这一通掩杀,河南军收获颇丰,几个营地都被河南军占领。
    钱继功正杀的起劲,他的副将建议他,适可而止,冲击破坏了汤化及周边的几个营地就算了,及早收兵,对方毕竟还有五万大军反过手来也是不得了。洪承畴的两万洪兵南下追击花皮去了,这边的西北军还剩五万人。
    这个提醒很及时,钱继功也清醒了,连忙命令收兵。他们占领了四个营寨,清理一下收获也不小。
    但是另一个将领建议:横扫农牧场总部,打击西北军的核心!这可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但是细想一想还是有道理的。
    他们攻击的是西北军营地的头部,就是靠近东部的部位。周延儒的中军不是在大军的中间,而是在最东边。其原因就是:西北军过来的时候并没有战斗,国防军主动撤走了。占领了农牧场,军事行动就完成了,大军就地驻防,等待回撤,自然就不能再向东走了。河南军攻击的就是最东边的部位,这里是西北军的头部。周延儒去查看农牧场的总部,就住在了那里。这里又不是战场,住在哪里都一样,农牧场总部的住房条件好,当然周延儒的中军就住下了。
    河南军打掉了东边的几个营地,周延儒的中军就孤立了。不管中军手里有多少兵,钱继功出动一部分兵力打一下还是可以的,打跑了就行,周延儒是朝廷的二品大员,总不能杀了他,俘虏都不行,没法处理。
    钱继功一想有道理,干!于是嘱咐手下好好的清理这几个营地,拿不走的都烧掉,清理完毕赶紧撤兵。他自己就带了500骑兵和500名步兵,奔周延儒的中军去了。他之所以亲自出马,就是怕别人掌握不住分寸,要是害了周延儒的性命真的就不好交代了。所以路上他就下达了命令:作战时要手下留情,尽量少杀人,特别是当官的一个都不能死,也不能抓俘虏,即便抓住也要放掉,击溃就是胜利,追击的时候也要加小心。另外就是对于农牧场的建筑、财物要保护,不得破坏。这一点倒是不用嘱咐,河南本地的兵都知道农牧场是花皮的,他们与花皮关系很好,连他们的教官都是花皮,所以倒是不至于破坏农牧场。
    周延儒已经得到了汤化的禀报,知道河南军打上门来,他当然是愤怒无比,连连的发出命令,要求各路军队小心提防,要求汤化及其靠近的兵营击退河南军,他还不认为汤化能够战败。但是他发出的命令未必能够送到,因为汤化很快就败阵了,溃散了。其他的军营都在更西边,传令的士兵未必过得去。
    随着远处的马蹄声、喊杀声、砰砰的枪声,一名周延儒自己的亲兵跌跌撞撞的就跑了进来,说是河南军杀来了!话音未落,外面就是枪声大作,间或还有爆炸声,喊杀声已经很近了,情况已是万分的紧迫。
    现在周延儒的手里只有自己的亲兵队300人,其余的就是幕僚,各个总兵、参将驻在这里的联络人,护卫杂役还有一些人,总数不过六七百人。别看他们平时很威风,真打仗这些人是靠不住的。
    惊慌失措的周延儒也顾不得坐轿了,被亲兵扶上一批马,打马快速的离开了农牧场总部的大院子。敌军从西而来,他自然就要向东跑,至于向东是否合适,已经全然不顾了。身边的东西,估计除了尚方宝剑和自己的官印没丢,其余的大概都丢了。这就是狼狈逃窜、落荒而逃。
    其实他向东走绝对是错误的,西北大军在西边,他向东就离自己的部队越来越远了。东边是哪里?200里之外是南阳府,到了南阳府他敢进城吗?
    他应该向南或者向北,安定之后向西寻找西北军,西北军丢了主帅,定然会派兵搜寻,他回到军营的希望很大。按照军规丢失、丧失主帅,那些个部将就是死罪!他们不敢不下力气寻找。
    ---第275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