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5章:永陵联络站
    崇祯六年二月初一,朱万化离开金华,经富春江杭州湾出海到达威海登陆前往济南。黄河的河道浅,朱万化的专用船进不去,因此不能经黄河到达济南。
    朱万化到达济南已经是二月初五了。
    朝廷愿意谈判的信息来的很快,在朱万化到达之前两天已经到了济南,传达旨意的就是胡应台,他依然坐着刑部尚书的位子,上次解决德州事件联系双方谈判的就是他。
    朝廷反应如此之快也是可以预料的,因为,朝廷的意图就是通过河南的行动促使谈判,解决浙江问题。
    朱家派出的谈判代表依然是朱家栋,朱家栋现在已经是山东的右参政,布政使是朝廷任命的,基本上不管事,朱家栋是实际掌握着山东行政的官员。上次的正阳门协议他就是谈判代表之一。
    朱万化到达之后,立即参加了一轮谈判,也可以称作预备性谈判,因为胡应台仅仅是联络人,还不是正式的谈判代表。
    这次会谈,朱万化向朝廷说明了浙江改制的缘由,并非是朱家突然的行动,而是由于浙江十几个县、府的士绅联名要求成立议会,以保证自身的利益。朱万化出示了一批原始的文案卷宗,以证明不是自己编造的。朱家顺应民意不得已而为之。这些文案一部分是过年期间部分士绅拜会朱万武时留下的请愿原件,一部分是浙江展开改制、建立议会时取得的原件。
    朱万化提出朱家的要求:
    “第一,浙江的改制成果不能倒退,浙江必须进入宪政,以保障资本的安全。”
    “第二,浙江不会独立,依然是大明的一个行省,每年的赋税照样上交。朝廷可以委派省一级的官员,但是朝廷委派的官员要接受议会的约束。”
    “第三,朝廷应该以天下的利益为重,收回调西北围剿军进入河南的成命,陕西的军队继续他们的围剿使命,不要进入河南,以保证河南的稳定。”
    胡应台也代表朝廷提出了朝廷的要求:
    “第一,在浙江恢复各个县、府的官府衙门,朱家不得干预浙江的政务。”
    “第二,朱家保证不要在大明境内任何省份推行宪政。”
    “第三,国防军全部收缩到台湾、山东、辽宁,其他省份不得驻军。考虑到金华是朱家的家乡,因此在金华可以驻扎少于3000人的部队。”
    可以看出双方的差距、分歧很大,谈判将是艰难的。
    最后一点倒是很容易的达成了一致,就是谈判地点依然选择在京城的正阳门,并且双方的代表尽快到位,开始谈判。
    朱万化当即决定,朱家的代表朱家栋明日启程奔赴京城,随行的人员护卫与上一次相同。
    ......
    本文在此又一次提到议会,不由得想到,不少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尊重这些意见,作为讨论,我也要解释一二。下面摘录一个读者的意见:
    “是人就私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好话说进(尽),利己的事做绝,还民主自由人权,古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别把议会制想得太好。”
    这位读者把“议员”和“官”划等号了,就像“县团级工场主”一样,没有跳出“官本位”的思想方式。
    首先,议员是在某一个范围内,用某种方式“选”出来的,有固定的任期。“是人就有私心”是对的,但是议员在议会上说话并不是代表他自己,他要代表选举他的人,他说话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胡说八道,否则就会遭到罢免,起码下一次就没有人会选举他。
    其次,议员没有其他的公职,这就缩小了与官府部门的利益纠葛,在法律上议员是有独立地位的,他不受任何人领导,他的意见也不会被那个官员左右。除非把他暗杀了,否则其他人很难干预他的意见。
    议员只有说话的权利,没有执政、执法、掌握军队的权利。通俗的说:他的眼睛盯着官府、法官、军官等等的掌权者,就等着挑毛病,骂人。他可以跳着脚的骂,可以扔鞋子、抢话筒,甚至撕扯起来发生肢体冲突等等。但是他不能越俎代庖,议员不是官,出了议会大门他说的话不起任何作用,议员不能自己去执政、执法、指挥军队,议员的最大权力就是骂人,逮谁骂谁,但是只能在议会的大门里骂。这就是权利的制衡!
    议员有私心,他可能会设法影响某项政策的制定,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利益。但是,政策的制定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如果多数议员都同意,或者默许了他的意见,就说明他的意见有道理的。也就是说,议员的私心也受到了多方面的约束,最终还是权力制衡。
    议会在很多国家取得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没有议会的国家也未必会一败涂地,我不会对某种意见绝对化,短短的文字不能叙述的更透彻,就此打住。
    ......
    接下来的几天,朱大典、朱万化父子就整日的关在书房里商谈问题,除了春香进进出出的伺候着,别人都不能接近书房,外面的岗哨森严。
    他们商谈的有两大问题,一是河南、浙江事态的处置,二是利用清国制裁日本。
    头一个问题朱家父子都不太看好,双方分歧太大,和解的前途渺茫。
    朱万化说:“对于朝廷我们也不能过于的迁就,不该让步的也不能委屈求全。所以我前期的几个处置手段都是按照最坏结果打算的,我在尽力的挽回危害的影响面。但是,乱民一旦返回陕西,则渭河平原,甚至还有汉中、安康一带的损失就难免了,这也是大明西北少有的富庶之地呀!它们加起来差不多也有浙江大小了,哎,有一得必有一失呀!”
    朱大典说:“局面未必会那么糟糕,现在仅仅是开始,变化还很多,我们盯紧一点,适时而动,也许还可以补救。”
    ......
    南阳农牧场疏散人口,收缩兵力,肯定要惊动河南官府,南阳府知府谭镒就急急的奔开封去找吴甡商议。这两年南阳的农业就是河南的支柱,他们不得不重视,商议结果就是把已经完成训练的一万卫所兵由钱继功统帅,调到西峡县,驻在县城附近待命,同时吴甡也到南阳府坐镇,观察时局变化。另外一万即将完成训练的卫所军就布置在开封以西,随时待命。
    ......
    这两天辽宁传来消息,与清国高层已经建立了联系,可以传递书信了。这个进展令朱家父子很满意,于是朱万化起草了一封信,征求朱大典的意见。
    信的内容就是叙说了清国当前的困境,分析清国内部的情况和天下的形势,然后就是给他们指一条路,就是到海外去开辟一个新天地,并介绍了日本四岛的自然情况,并附上了地图。总之洋洋洒洒的写了十几张纸。
    朱大典看后摇了摇头,说这不行,太冒失了。
    他说道:“双方第一次联系,互相了解很少,信任远远谈不上,说猜忌都是轻的,现在他们的心里就是提防着我们。要想办成事情,第一步就是建立信任,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没有恶意,然后慢慢地加深这种信任。有了基本的信任之后才能互相交往,双方互不信任的情况下什么也搞不成。所以这第一封信的要点就定位于取得对方的信任。”
    “父亲说的有道理,是我太急于求成了,那么我们用什么取得最低限度的信任呢?”
    “为父觉得这封信先要叙说我们原本都是大明的子民,现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又回到了寻求和平的状态。我们就以双方消除分歧,和平相处为出发点,指明他们面临的困难,然后找出解决他们这些困难的方法,提一点建议,伸手帮他们一把,当然这种帮助是有限度的。他们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粮食,所以粮食就是切入点。”
    “父亲教训的对,我马上重写一封信。”
    ......
    国防军和清国的联络点建得非常理想,它是利用了永陵作为联络点的。
    建立联系的初期比较困难,国防军手里有情报部门,在盛京(皇太极把沈阳改名为盛京)及其他几个清国占据的城市里都有他们的坐探,但是坐探处于秘密状态,并且很难接触上层人士。后来突破点还是出现在永陵。
    毛承祚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分配土地、落实各项政策时,驻在那里时间比较长。赫图阿拉到永陵很近,慢慢的散步半小时也就走到了。永陵的守陵人是这一地区唯一保留了辫子的人,这是朱万化特意指示的,说是在这个特定的地方还要尊重女真族的习惯,给他们留一点脸面。赫图阿拉城附近除了山就是树没有可去之处,闲暇之时,毛承祚也会溜达过来看看,还与守陵人说过话,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守陵人叫札克丹,他也属于赫图阿拉城管辖范围之人,因此,户籍登记的名字取了一个汉人的姓氏,叫做‘查克丹’,他还有两个兄弟在抚顺城。
    这种底层之人是不会汉语的,除了简单用语,交谈必须要经过翻译的。
    这无意之中的举动,现在派上了用场。因为守陵人必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虽然穷苦、地位低微,但是必定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密切的关系,否则这么好的差事轮不着他。
    守陵人住的房屋是陵墓的公房,陵园有大片的土地,他可以随意耕种或者出租给佃户,这个地位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待遇是很优厚的。
    于是,毛承祚就写了很简短的一封信,只有三个字:“欲联络”,签名是“毛文龙之子毛承祚”,交给札克丹,让他送给他们家族的首领,并给了他一个一两的曙光银元。札克丹当天就把信送到了抚顺,几天之间就到了皇太极的手里。
    清国正是贫困交加之时,焦头烂额的皇太极看到信,就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立即复信,并派出了使者,乔装成普通民众来到了永陵,札克丹立即带着信到赫图阿拉求见毛承祚,毛承祚派出自己的亲信,双方就这样见了面。
    永陵就是个偏僻之处,除了国防军的岗哨和附近种地的农民谁也不会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双方协议在永陵的一左一右距离永陵一箭之地两边各建一个联络驻站点,人员都不超过五人,农民装束,准备双马作为专用的联络驿站,中间人就是守陵人札克丹,非必要时双方都不见面。国防军武警站岗的士兵都得到了关照,不检查他们,也不打招呼,双方敬而远之。
    直达快速的联络站就这样建立起来。送给国防军方面信件,从永陵出发走五里到达赫图阿拉城,就通过电报发送出去,非常快捷。清国方面:永陵到抚顺150里,抚顺到盛京50里多一点,快马就是半日的路程,由于永陵的原因,这一路都有大道贯通,交通极便利。
    朱万化的信,二月十一日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上,除了战争期间用炮弹打出的宣传单之外,这是他们首次通信,并且是当天送达,已经是极快的速度了。
    皇太极看着信件的落款和日期发呆,这是国防军总监朱万化的信,是当天写的,当天就到了他的手上,这也太快了!想一想也就释然了,中华日报他常看,当然知道国防军手里有叫做电报的东西,这信应该是电报传来的。
    然后看信的内容:
    “清王皇太极殿下:
    首先致以诚挚的问候!
    你我均为大明之子民,女真一族亦是我中华民族之一员,但是我们却历经多年的征战,缘由杂乱,暂且翻过,如今总算又回到了和平,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但愿你我均遵从孔圣人之言。
    清国居于富庶之地,却分外地艰难,何故?概因女真族人不事农桑,仅狩猎尔。辽东农耕民众原本很多,无缘无故的尽被杀戮达数百万之众,老汗王努尔哈赤的这一滔天大罪,令其子孙品尝了恶果。这段历史我中华子孙永远不会忘记!
    女真族之民众也是我中华之一员,为此,我劝诫清国检讨自己历史的罪过,善待已经不多的汉族人,向他们学习农耕,则丰衣足食矣。
    然农耕非一日之功,且日有阴晴,年有丰灾,眼下乃青黄不接之时,粮食匮乏,何以解燃眉之急?
    从辽东到岭南岭北(兴安岭内外)乃宝藏之地,漫山遍野都是宝:人参、药材、貂皮、鹿茸、鹿肉、獐子肉、黑熊虎豹、榛子、野果、蘑菇、木耳、木材、马匹、牛羊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以穷困?只要肯出力,组织生产,取些山货,换取粮食,岂不强似抢夺?
    只要你我和平相处,互通有无,仅仅以上的货物换取的粮食,最低限度不能挨饿。
    若清国有意,你我可以商议交易地点,指定口岸,和平贸易,互通有无,则互利互惠,你我和平共处。
    言之不尽,愿清国富足昌盛。
    大明国防军监军朱万化,崇祯六年二月十一日。”
    东北仅大山里的物产就极其丰富,清国的鞑子们只懂得抢夺,那里明白生产,朱万化这是好好的给他上一课。
    东北还有一样极宝贵的东西,独一无二,那就是土豆种子,学名马铃薯。这东西,天南地北到处可以种植,耐寒、耐旱且高产。但是,它有一个奇怪的秉性,一代不如一代,退化严重,并且越往南,退化的越快。例如东南亚一带,也有土豆,最大的只有鹌鹑蛋大小。但是惟独东北大地上的土豆不退化。黑龙江的土豆最好,普遍是拳头大小,大个的像枕头那么大!
    到现代科技发达之后,解决土豆退化也有很多办法,但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用东北的土豆做种子,最好是黑龙江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就只有用选用东北的土豆种子,没有别的办法。这也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收益。
    ---第265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