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门”拳馆跻身于西安众多武馆之中,要想发展壮大并不容易,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要看是哪行哪门哪道。中国武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流传下来都不简单,没有深刻内涵仅靠耍些花架子根本不可能生存。
年永忠深谙此中道理,遵循八卦门师训及精武会创始人霍元甲遗训,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从踏入西安古城那一刻起便为人谨慎做事低调,连馆址都选在偏僻的西城门边,从钟楼坐黄包车到武馆需要一个多小时。
作为同盟会西北总部秘密集合点,“八卦门”拳馆不为盈利为目的,主动上门拜师学艺者欢迎,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者也不排斥。由于教学认真收费合理,几年下来拳馆在西安城内渐渐为人所知,起初是些老弱者,想用来祛病强身,后来年轻力壮者逐渐增加,拳馆日渐昌盛,年永忠也被河北沧州武术协会相中,邀请他组建陕西分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假如年永忠只有明面上的三个衔头或许会大功告成,不至于后来被满清政府通缉,不得不流亡海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永忠也没想到,最后一个勉强接受的虚衔让他最终功亏一篑,策反新军失败,也害了妻儿,自己从此浪迹天涯。
这个衔头名为“西安武术促进会理事长”,表面上和前两个“会长”差不多,实则迥然不同。“西安武术促进会”属于民间组织,接受清政府监管,手上掌握着西安城大大小小数十家武馆命运,每年都要上缴数额不等的“入会费”,才能拿到武馆年审证明。说白了,就是清政府的一颗摇钱树,那些巡抚、道员、衙役都指望它赚些油水。
年永忠能够当上这个理事长,主要归功于当时西安巡抚的鼎力相助,说起来也没啥奥妙。此官喜好习武,有些拳脚功夫,长期习练广东南拳,与西安武术界交往广泛,久而久之便认识了年永忠。
这位巡抚大人身世显赫,祖辈属于满清八大家族之一——瓜尔佳氏,由于姓氏繁杂,喊起来拗口,自作主张改姓关名敬英,人称关巡抚。看似平常的名字却蕴涵深意,其中意味除了关巡抚本人,只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年永忠,足以见证两人关系不一般。
年永忠与关巡抚的交往源于一次偶然邂逅,缘分到了,自然相识、相交,最后成为武友。
那是年永忠到西安开办拳馆不久,不仅武术界,连当地老百姓都没几个人知道,在西安还有这么一家武馆,藏于巷陌深处,宛如一簇极不起眼野生藤蔓,静静蛰伏,等待阳光雨露充分滋养后再悄然绽放。
一天深夜,关巡抚从朋友家打牌结束,返回宅院。马蹄声声,官轿载着关巡抚不紧不慢行走在古城石板路上,四周静寂得瘆人,不时传来几声野猫哀怨的呼叫。这种环境倘若是寻常人一定心有所惧,关巡抚却泰然处之习以为常,底气足得很。
关巡抚贵为朝廷命官一方诸侯,是最大的资本,不要说西安城,即或整个西北都无人敢招惹他,此乃底气来源之一;古城内外戒备森严,城内有数千守城士卒昼夜巡查,城外还驻扎着一支拥有西方新式武器的新军(民间俗称“辫子兵”),谁敢闹事?此乃底气来源之二;关巡抚出门从不带贴身侍卫或保镖,因为他习武多年,一手南拳使得出神入化,纵使有人想行刺,没有二三十个高手轮番围攻,根本近不了身,此乃底气来源之三。
到西安赴任之前关巡抚曾长期驻守塞外,见多识广,屡次遭遇险情,剿灭多股土匪,立下赫赫战功,相比之下关中平原算得上是一片净土了。
基于这些傲人履历和十足底气,关巡抚才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丝毫不理会属下及家眷规劝,对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视若无物,经常独自外出游玩,徜徉于烟花柳巷之间,甚至彻夜不归,给革命党人留下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