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问道:“是科隆的提货价吗?”
李毅点点头说:“是科隆的提货价!”
费迪南搓搓手说:“这价格能不能在便宜点,特别这钢!”
李毅说:“这120银元一吨已经不贵了,你要知道,大明也是这样的价格!”
费迪南:“也罢!就是这个的价格!多谢姐夫!”
很多事情见面了,就谈的开了,费迪南把自己的国内的事情和李毅说了。李毅也表示理解,而且还给了费迪南一笔5千万银元的低息贷款,让他购买48式步枪和迫击炮之类的武器弹药。
李毅手上不是快没有钱了吗?怎么还有钱贷款?其实这就是那个世界,日本对中国的贷款是一样的。我给你贷款,你用这些钱,买我的落后的机器设备,库存产品,只是李毅让费迪南买武器而已。
钱还是在大明的银行里,运出去的是军队淘汰下来的枪支弹药。而费迪南和他的神圣罗马帝国帝国要连本带息的要还的,而且还要对李毅千恩万谢,你说可笑不可笑?
其实这是另一种殖民,叫经济殖民,国家通过贷款,贸易等经济手段控制另一个国家。这是那个世界里,约翰牛,鹰酱,常用的手段,用贷款控制着一大群小弟。
现在李毅没有理由不用这个手段!只是对于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只能枪械,粮食等成品或者钢铁等初始产品!机械是万万不能卖的。
因为李毅在那个世界,见识了这个天生玩机械脑袋有点木讷的国家,只要有心人一利用,绝对是一个劲敌。李毅可不想没事找事做,给自己弄个麻烦出来。
第二天早上,费迪南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误会和事情差不多已经解开。前线现在打的火热,不能缺少他这个主事的人。
反正一个是卖,2个也是卖,李毅招来了西班牙大使,高出平常价格的3成,出售一批军队里淘汰下来的48式步枪,弹药,以及一批舰炮使用的40毫米炮和150毫米炮。
当然西班牙是有钱的,根本不用贷款,他们对4艘军舰非常满意,一直在寻求蒙恬号同款军舰。
佩拉约全程参加了瑞典之战,他见识了所谓铜墙铁壁的要塞,在300毫米大炮的轰击下,成为废墟的情形。佩拉约指定要2艘蒙恬号,出价由2000万银元一艘,但李毅一直不松口,西班牙把报价提升到2800万银元也没有答应。
黄宗羲看着顾炎武的信,心中完全不是滋味,信中说,辽东人人识字,人人温饱,住着瓦房,各种工厂遍地,法制清明。可就一样,那边儒学基本上没有人学。
为什么会这样?黄宗羲在营救张傅他们的同时,也在反省,儒学问题出在那里?他从孔子时代到汉武帝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想到明末。
又想到各个流派,突然想到儒家,从开始的兼收百家,到现在的排斥各家,唯尊八股文,说难听的,现在的读书人是唯官主义。
黄宗羲以前经常去学生聚会,也常听所谓老师们的对时局的看法,黄宗羲感觉到说胡话的人越来越多。他不知道是自己的思想变了,还是这些人故意的,一次两次还能听一下,听多了就成了厌恶。
其实黄宗羲非常迷茫,他和顾炎武一样,原来的信仰崩塌,新的信仰没有确立,各种纷杂的信息让他们无所适从。以前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会试,现在从各种迹象来看,会试已经不会再开了。
想当官得当兵,才能去行政学院学习,然后出来当官。让黄宗羲去当兵?开玩笑,黄宗羲从来看不起那些丘八,怎么可能去?但现在看惯街道上,军营边上的那些帅气而有纪律的士兵,还是有点好感的。
世界在变,观念也在变,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否则,只是死读书,读死书,对人生没有一点好处。黄宗羲决定去辽东看看,现在的辽东是怎么样的世界,让顾炎武如此的推崇。
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本来就是粮食价格暴涨的时候,加上谁都知道,李毅的大军准备过江。这时候不捞一笔?什么时候捞?怎么捞?粮食!就是粮食!军人,百姓不能不吃的粮食,这个李毅再厉害,也无法弥补的弱点!他不可能凭空弄出几百万人吃的粮食。
年初抵制减租减息的抛荒运动,浙江杭嘉湖水灾,安徽淮北水灾,湖广叛乱,舰队远征,大部分货船被征调,南洋香米北运几乎被中断。李毅抽调大量的军队南下,东北的农业劳动力奇缺,东北圆米减产已成定局。
每个消息过来,都会有一波上涨。江南籼米从最低16银元一吨,猛窜到29银元一吨。东北圆米也从30银元,涨到52个银元。南洋香米45银元直接涨到90银元一吨,几乎涨了一倍。
7月下旬开始,更加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只要有人挂出东北圆米和南洋香米,几乎立刻被人立刻买走。就算被别人买去,只要加价挂出来了,也立刻被买走。
期货上的价格风暴最终是会吹向实物的,在粮食交易市场上,现粮也在飞快的上升,出现了惜售,囤积等行为,市场甚至一度出现没有粮食的情况,这更加推一把粮食的暴涨。
暴涨的粮食,使的期货市场也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只要有钱,没有粮食的人也可以操作,这一条让那些本来就没有事情做的盐商心痒痒。这些人的携带大批资金进入粮市,更加助长了粮食期货的暴涨!
汪瑞朝豪华府邸的大厅上,汪瑞朝和刚从辽东回来的张德正,从淡马锡回来不久的江丹丰,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茶。汪瑞朝打破沉闷问道:“行正你此去辽东有什么收获?”
张德正叹了一口气:“哎!怎么说呢?”
汪瑞朝奇怪的问道:“怎么叹气啊?”
张德正说道:“没有去辽东之前,感觉这天下除了我们盐商一本万利,再无其他生意可比。可是去了辽东之后,我们的盐生意,哎!不说也罢!”
汪瑞朝:“行正听你话的意思是,盐的生意太小了?”
张德正点点头:“汪总商……”
汪瑞朝连忙说道:“唉!别叫我汪总商了,看的起我,就叫我瑞之兄吧,盐商总会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你说说辽东都是些什么大生意啊?”
张德正:“汪老爷子,我去辽东第一个看的是大连港口!一天数条百万担的大船,把辽东各种产品运出去。各种产品的数量大的惊人!”
汪瑞朝:“多大?”
张德正说:“他们出口的各种物品都是以万,十万单位的,交易金额也是月万银元作为单位的。我曾经到过一个炊具厂考察,他的工人有100多人的,但每个月的出厂的炒锅10多万口,一口锅的利润有1钱到2钱银子。你知道他一个厂一个月多少纯利吗?”
汪瑞朝心中默默的算了一下:“大约1万多银元?”
张德正说道:“汪老爷子厉害,每个月他有1万8千银元收入。你猜猜看他最初投了多少钱?”
汪瑞朝想想:“这好的收益,怎么也得20万银元!”
张德正摇摇头!
汪瑞朝:“15万?”
张德正还是摇头!
汪瑞朝:“10万?”
张德正还是要头!
汪瑞朝有点颤抖,有点颤抖的说道:“5万?”
张德正叹了一口气说:“2万银元,还是银行贷款的!开始的时候,就5个人,3台机器,一台冲压机,一台打磨机,一台铆接机。两年多点就发展到现在100多工人,80多台机器,日产四.五千口锅的大厂。”
江丹丰说:“行正,你说的毅丰行锅厂?”
张德正惊奇的说:“怎么,如之你也知道啊?”
江丹丰说道::“怎么能不知道啊!我在淡马锡的时候,毅丰行在淡马锡推出平底煎锅,只是把锅底做平了,加上一个木柄,你们猜猜他们卖出去多少?40万口锅,近120万银元的生意啊,成为整个淡马锡一时间的传奇!”
汪瑞朝:“好大的生意啊!”
江丹丰说:“之所以传奇,不是120万银元的生意大,在淡马锡比这样大的生意多的是。而是因为,为这锅,几个国家的商人上了全武行,说是这些锅都是要上战场的。”
张德正说道:“不仅是锅厂,布匹,毛毡,罐头,等等工厂都是在没日没夜的生产,也是为打战那些国家提供产品!”
江丹丰:“是啊,只要大明有货船到淡马锡,立刻被那几个国家抢购一空!”
汪瑞朝:“还有这等事?”
江丹丰说道:“千真万确,我没有去淡马锡之前,也是觉得大明最富应该是我们这群盐商,到了淡马锡才知道,我们这些人根本就排不上号,福建的海盗郑家,现在洗手上岸,他们经营的茶叶,瓷器,每年收入过千万,当真是东南首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