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章 孤澜山隧道
    “怎么回事?”
    “燕子窝断层突泥涌水。”
    “那也没有这么夸张吧?”
    “正常作业了。”
    “靠……”
    周玉郎简直是无法想象。
    整个洞口完全就是一片汪洋啊。
    不,不是汪洋。
    是一片的泥浆。
    几乎就跟泥石流一样了。
    “那现在怎么办?”程凯龙沉稳的问道。
    “没事。我们习惯了。照常进去。”江栋不以为然,“你们要不要休息一下?”
    “不要。”
    “那就进去吧。”
    江栋和陈玉彬等人几乎没有客套的意思。
    他们在这里干的太久了,几乎都和外界脱节了。在他们看来,孤澜山隧道没有客人。只有干活的人。
    所有不能干活的,坚持不下来的,感觉前途无望的都已经走了。
    留下来的,都是骨干中的骨干,骨头中的骨头。
    叫来一艘橡皮筏。
    上船。
    继续前行。
    突泥涌水是在洞口的外面。这是好事。
    进入洞口里面以后,泥浆渐渐的减少,渐渐的开始有比较清澈的水了。
    但是积水很深。差不多有膝盖深了。受到洞口泥浆的挤压、倒灌,隧道里面的积水也是渐渐的上升。
    放眼四周,全部都是水。
    带着泥浆的浑浊的积水。
    这还是算好的。继续往里面走,水更深。
    到大腿都是正常的事。
    工人出入走路是不行的。必须坐船。
    周围的墙壁上不断的有水喷射出来,比九龙喷水还要壮观,感觉好像是水帘洞似的。
    有工人在两侧冒着喷水安装强化钢架。
    他们的浑身上下都被喷水浇灌,几乎看不清楚人影。
    这样的镜头,如果是放在电视电影里面,绝对是就是抢险救灾的英雄画面。
    然而,在这里,却是日常任务。完全没有干爽的时候。
    墙壁上挂着橘红色的救生衣。
    还有黄色的救生圈。
    按照规定,每个进入隧道的人都要穿着救生衣。
    可是,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工人早就麻木了。都懒得穿了。管理人员也已经是麻木了,都不想管了。
    “来,每人一个。”江栋说道。
    “需要这么夸张吗?”周玉郎说道。
    “需要。”技术经理陈玉彬面无表情的说道。
    其实,也不是真正的面无表情啦。而是被折磨的麻木了。
    他说,隧道开挖是单向工程,是反斜面结构。里面有很多的积水。不穿救生衣有危险。
    什么是反斜面结构?
    就是从上往下挖。
    一般来说,隧道从下往上挖是最方便的。
    排水方面。
    运输渣土方面。
    就连通风都相对方便。
    也比较利于排热。
    问题是,这一切都反过来了。
    由于特殊的地理结构,使得孤澜山隧道只能采取反斜面施工的方式。
    越往下挖,排水越困难。需要越来越多的抽水机接力。
    向外运输渣土得爬坡。
    不好通风。隧道越长,通风越困难。
    热量还十分容易淤积。
    “最艰难还是排水。”陈玉彬说道。
    “是啊!冒水太多了。”江栋苦笑着说道。
    反斜面施工,排水本来就困难。
    所有的冒水,都得依靠水泵抽水。
    可是,水泵的功率是有限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
    随着隧道不断深入,水泵必须层层接力。
    开始的时候,是三级接力,后来是四级,五级,七级,十级……
    现在是多少级?
    十五级了。
    每个月都得更换一批水泵。
    水泵的功率还得非常大。如果是一般的水泵,根本就不顶用。
    现在是隧道都被积水掩盖了,才没有看到抽水的样子。否则,排水管里面喷射出来的水流,能飞溅到三四米开外。
    为了抽水,还得修建专门的管道。否则,积水是根本排不出去的。
    整个孤澜山隧道有多少个断水层?
    根据勘察是十二个。
    目前已经打通了十个。
    可是,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又冒出一个。
    当初的地理勘察,就是存在较大误差的。项目开工的时候,完全想象不到施工难度会这么大。
    每一个断水层,就是一次鬼门关。
    一个断水层,就可以让你两年的时间寸步难行。
    最夸张的是,整整二十六个月的时间,只掘进了156米。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用在抢险上面了。
    最值得自豪的就是,从项目开工到现在,暂时还没有人员伤亡。
    现在是骑虎难下的时候。
    放弃?
    那是不可能的。
    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是将它打通。
    不管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
    不管需要多长的工期。
    这是上级的决定。
    也是所有建设者的坚定信念。
    “你们觉得热吗?”江栋漫不经意的说道,“慢慢就习惯了。”
    “热,还憋气。”周玉郎叫苦连天。
    不但热,还十分的潮湿。
    到处都是水,能不潮湿吗?
    闷热潮湿的结果,就是跟桑拿一般。憋得厉害。每个人都是浑身大汗。
    王步安看了看墙壁上的湿温度计。
    好家伙,温度36,湿度91,果然是大蒸笼啊!
    这还是隧道的前半段啊!
    如果是里面话,肯定会更夸张。
    单纯是从空间来说,隧道其实是非常的庞大的。宽度差不多30米,高度差不多12米。
    按理来说,这样的隧洞,不会给人压抑的感觉。
    可是,偏偏是感觉非常的压抑。
    一艘橡皮筏开过来。
    上面坐着疲惫的工人。
    他们浑身湿漉漉的,两眼无神。
    很多人都是精疲力尽的躺着,感觉连喘气都没有力气了。
    “累得。”江栋苦笑。
    “工作时间多长?”周玉郎皱眉。
    “就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就这样了?”
    “要不你试试?”
    “我……”
    周玉郎乖乖的闭嘴。
    这么恶劣的施工环境,他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甚至都难以想象。
    好像交通大学的工程案例里面,从来都不提。
    国情如此。肯定不会提的。
    我们只会提到自己最自豪的时候。
    孤澜山隧道的工期一拖再拖,从三年拖成五年,拖成十年,拖成十三年……不太好听。
    橡皮筏缓缓的向隧道里面驶过去。
    很闷。
    很热。
    很多水。
    地面的积水越来越深。
    四周的墙壁上,依然是有很多的喷水口。
    感觉不像是在山里。
    感觉像是在水底下。
    所有的施工,都必须是在水里进行。
    打钻。
    安装钢架。
    运输渣土。
    最夸张的是浇灌混凝土。
    不叫浇灌。
    叫做喷射。
    混凝土喷射上去,马上就被冒水冲走。
    能剩下多少就是多少。一层一层的喷。一直喷到没有冒水。一直喷到它凝固。一直喷到强度合格为止。
    在这里,成本真的不算什么。
    只要是用得上的技术,都全部用上了。
    几乎所有的工程机械都是特制的。否则,是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漏电。
    到处都是水。一旦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排水是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陈玉彬介绍说道,“如果是正常的涌水还能处理。如果是突发性的大涌水就麻烦了。不但后续手尾非常长,还有危险。别人搞一条隧道,有90%的时间是用来干活的。我们搞一条隧道,有90%的时间是在处理险情。”
    “是啊!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抢险救险了。”江栋苦笑着说道,“上个月30天,就有26天是用来排险的。剩下的4天时间,总共掘进了127米。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希望以后能够保持。”
    “这么多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周玉郎好奇的问道。
    “不知道。没有准确的考察报告。”陈玉彬苦笑着说道,“估计也是勘察不出来。”
    江栋于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
    孤澜山,地理位置很特殊,位于三江并流的区域。
    三江并流是什么意思?
    就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互相并行流淌,但是绝对不交叉,不融合。
    它的旁边就是奔腾的澜沧江。
    从隧道里面排出去的水,就是落入了澜沧江。
    如果是站在外面看的话,可以看到很高很高,很壮观很壮观的瀑布,就是从隧道里面流淌出去的水。
    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是天生的风景呢。
    只有知道底细的人才会苦笑。这特码的完全是在挖掘地下河啊!
    水是怎么来的?
    肯定是从天上来的。
    横断山脉的年降雨量也是非常大,地下水非常的丰富。
    光是雨水,就足够孤澜山吸收了。
    科学院、工程院的诸多院士都来研究过,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目前还是得依靠抽水机,努力的向外排水。
    由于排水量非常大,又需要很多层的接力,导致效果始终是不如人意。
    前进了大约三四公里,看到很多工人在干活。
    全部都是在水里干活的。
    冒水很夸张,感觉像是瀑布。
    稍微瘦弱一点的工人,估计都会被冲走。
    拇指大的沉甸甸的螺丝,如果是掉在地上,轻轻松松的就能够被水流冲出十几米。
    如果是更小的零部件丢了,那就……呵呵了。
    想要找回来,很难。
    积水都是浑浊的,根本看不清。只能靠手摸。
    时不时的有底盘很高的叉车运来大量的冰块。
    这是降温使用的。
    由于温度太高了,降温困难,不得不从外面运输大量的冰块进来。
    那些冰块的体积都是非常大的。每个的重量都有一吨以上。如果是在外面的正常环境,想要全部融化,至少得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可是,在隧道里面,一吨的冰块,只要两个小时就融化了。
    墙壁上的湿温度计显示,隧道中段的温度,已经高达39度以上。
    这是一个能够让人窒息,让人中暑的温度。
    今天第一更来了。今天周日,小爆一下吧。今天更新六章。求一点推荐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