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92.第592章 谦虚的后果
    “对于日本围棋的结症,在日本围棋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本身就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听了李小强的话,在整个现场可以说除了梅泽由香里之外,其他人都对李小强的话来了兴趣,都想听听李小强接下来怎么说。
    至于梅泽由香里,当然不是说她对李小强的话不感兴趣,她只是在为李小强担心而已。说实话,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是问藤泽秀行,那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让聂旋风来回答,那当然也说得过去。不过现在问的是李小强和李石佛,考虑到这两位的年龄和资历,应该是其实就有点不合适。
    不过没有办法,这样的问题又不是梅泽由香里自己想问,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见到李小强已经开口,作为主持人的她只能继续下去。
    “李桑的意思是说。。。”
    “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问主持人,在吴清源先生之后,你认为日本棋坛那些曾经的霸主谁最具有统治力?”
    梅泽由香里根本没想到李小强竟然会反客为主,不过在这个时候她也没办法了,只能顺着李小强的思路走下去。李小强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细想一下还真不好回答。吴先生的时代都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在后面的这几十年间,像吴先生那样的绝对王者当然是没有出现了,否则也称不上什么“百年一遇”。但是在吴先生之后的日本棋坛也诞生过多位霸主,那么在那些霸主中,哪些棋手才算最有统治力呢?
    “在吴先生之后,我认为最具统治力的棋手,应该首推坂田先生吧,大家说是不是?”
    应该说梅泽的答案还是比较公许。梅泽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目光投向了林海峰先生。可就连林先生都对梅泽的话表示同意。听过梅泽给出的答案以后,林先生在那频频点头。
    的确,林先生虽然号称坂田先生的“克星”,但只论统治力的话,林先生还是比不上坂田荣男的。职业生涯60多个冠军,曾经同时7个冠军头衔在握,单年度高达90%以上的胜率。这都是林先生没能达到的成就。
    “好,坂田前辈的成就应该得到了大家的公认,那么除了坂田前辈还有谁呢?还有哪位前辈的成就能和坂田前辈比肩?”
    “这。。。”
    这个问题,就不是梅泽由香里那么好回答的了。因为日本棋坛在“坂田时代”之后,经过短暂的混乱,其实就已经进入了六超时代。要知道,日本六超,那已经就是梅泽的师傅辈。这是梅泽第一个不好回答的地方。
    第二个不好回答的地方,虽然在这期间,日本棋坛还有像石田芳夫和藤泽秀行这样的优秀棋手,但谈到统治力的话,他两位显然没有这个资格。
    在这其中尤其是藤泽秀行老神棍,虽然老神棍的棋算是日本棋坛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线。但就凭他“一年只赢4盘棋”的尿性,“统治力”神马的肯定和他无缘。
    “在坂田先生之后,我认为日本棋坛最具统治力的棋手,那还是要属赵治勋先生吧。”
    梅泽不好回答这个问题,最后还是林海峰先生帮她说出了这个答案。按照林先生的身位地位,这话由他来说当然一点问题没有。而且公平的说,林先生的话也算非常公许。在日本六超中,赵治勋是获得冠军头衔最多的,是唯一一位曾经把“大三冠”聚于一身的棋手。可以说如果不是当年的“车祸事件”,赵治勋的成就绝对不止于次。
    用nba中的“王朝”来做比喻,如果说吴清源先生建立的,是类似于当年的“凯尔特人王朝”,那么坂田荣男和赵治勋两人,可能就相当了之后的“公牛王朝”。那么其他人呢?最多也就和再往后的马刺队类似。
    好了,现在两个人都被大家说出来了,那么李小强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坂田先生和赵先生都曾经在日本棋坛展现过他们的统治力。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他们两位呢?或者说,他们是凭什么做到这点的。。。”
    听到李小强抛出这个问题,现场的气氛开始变得热闹,大家的讨论也开始变得热烈。是啊,为什么是他们两位?为什么不是其他人?
    如果说讨论吴清源为什么称霸棋坛?那还真没什么东西好说。神童嘛,“百年一遇的天才”嘛,这个好像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坂田荣男和赵治勋不一样。虽然说能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就足以证明他们两位的围棋天赋。但是和吴清源先生相比,甚至和其他很多棋手相比,他们两位的围棋天赋,至少很少被人拿出来说事的。
    坂田的少年时代,有一个人一直排在他的前面,那就是日本棋院第1个九段藤泽库之助。这是在坂田先生的自传中亲口承认的。
    至于赵治勋,他倒是一直有“神童”的称谓。但他的棋才,也被很多人鄙视过。大竹英雄就曾经鄙视过这位小师弟的棋才。甚至藤泽秀行那句“赵君不懂哲学”,到现在大家还是耳熟能详。
    可偏偏为什么就是他们两个呢?一个少年时代不显山不显水的坂田荣男,一个“不懂哲学”的赵治勋,为什么他们两位能在日本棋坛建立统治力?
    “大家可以想想看,坂田先生和赵先生,他们俩的棋风有什么共同之处?”
    李小强继续引导大家的思路。
    “我想起来了说到坂田前辈和赵先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治孤能力,难道说治孤。。。”
    这次梅泽由香里的反应倒是很快。的确,提到坂田荣男和赵治勋,特别是把他们两位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很多人都会想到他们俩超强的治孤能力,这应该是他们俩最像的地方。
    “治孤只是表象,你可以继续想想,一位棋手如果想拥有超强的治孤能力,那么他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呢?”
    “超强的治孤能力,那当然必须拥有超强的算路和超强的中盘力量。你是说。。。这两点?”
    “这就对了。。。”
    说到这里李小强笑了,他感觉自己和梅泽由香里像演双簧一样,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日本棋手的成绩为什么越来越差?日本围棋的结症到底在什么地方?李小强从来不认为这个问题有多复杂,也不认为日本棋手不努力。事实上李小强接触的每位日本棋手都很努力。问题的结症所在,就是日本围棋的整体理念出现了偏差。
    一直以来,日本围棋都有“重境界,轻力量”的倾向,说什么“职业棋手的力量其实都差不多”,“比算路的话,职业九段和职业初段应该没多大区别。”
    这样的观点,在李小强看来当然是非常错误的。在真实历史中,日本围棋后来遇到的窘境,就已经充分论证了这种观念有多荒谬。
    当然,如果李小强直接说日本棋手力量不行,在这种场合好像也有点不合适。不过用这种方式说出来,李小强认为还是比较得体的。
    “。。。你看看,你们日本棋手的力量不行,那可不是我说的。只看看坂田荣男和赵治勋两位就知道。他们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无非就是他们的力量稍微大一点而已。仅仅是因为力量稍大,他们就能够在日本棋坛建立足够的统治力。这种情况难道不值得你们反思吗?难道这还不能证明你们的围棋理念有偏差吗?”
    想到这里李小强有点得意,为自己的机敏反应感到得意。
    “在我的印象中,力量大如赵先生者,他好像都还没有赢过李桑,那李桑你是不是认为,你的力量比赵先生还大?”
    “那是当然!”李小强在心里来了一句。到目前为止,自己对日本棋手的胜率奇高。自己赢在什么地方?李小强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是依靠什么“境界”取胜。自己赢棋的最大法宝,其实主要还是自己的算路和力量。
    这个时候的李小强甚至想到,在真实历史中,哪位棋手对日本棋手战绩最好?那当然首推韩国小李。李石头对日本棋手的胜率,竟然达到不可思议的94%以上。不得不说,这是个相当恐怖的数据。
    “。。。现在看来,现在的小李被人称作“韩国李小强”,好像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呀。。。”
    面对梅泽由香里,李小强再次习惯性走神。好在梅泽也已经习惯,她提醒李小强道:“回答呀。。。”
    “这个。。。”在这种场合李小强当然不能说真话,在人家的地盘,怎么也要客气几句。
    “。。不,我并不认为自己的力量比赵先生更大。至于每次和赵先生对局都有好运,我想主要是因为我更年轻吧?在精力和体力方面,可能我要稍占一点优势。另外一个,赵先生是公认的“七番棋之魔”,和“两日制”的比赛相比,赵先生显然对国际赛场3个小时的赛制不太适应,至少没有我适应。我认为这才是赵先生和我对阵时战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李小强不仅没说真话,甚至还主动帮老赵找了好几个理由,应该说这番应对还算比较得体的。不过他的话,显然有点节外生枝了。
    听到李小强提到“两日制”,梅泽由香里含笑看了一眼坐在李小强身边的李石佛: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和赵先生下“两日制”的话,你也未必有赢棋的把握,是这样吗?”
    “这。。。”
    到这时候李小强其实有点不耐烦了。他这次来日本,主要目的可是来参加比赛的,而不是参加什么访谈节目的。而且看到身边的李石佛,李小强就想起前几年的一个话题。93年的“东洋证券杯”决赛,当赵治勋输给李石佛以后,赵治勋可是放过话,他认为如果是“两日制”的比赛,李石佛未必是他的对手。对于这个话题,当时的李石佛并没有正面回应。
    可是目前的情况,好像要由自己来替代李石佛做出正面回应。
    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既然刚才都谦虚了,那现在只能继续谦虚到底。
    “是的,我认为如果是“两日制”的话,我并没有赢赵先生的把握。”
    “那么让你和赵先生下“两日制”的比赛,你愿意吗?”
    “呵呵,如果有机会的话,那我当然非常愿意。。。”
    等这句话一说出口,李小强发现不对了。
    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才4月初,天气一点都不算热呀,怎么梅泽的脸变得那么通红?
    李小强说愿意和赵治勋下“两日制”,这当然只是一种客气,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怀。的确,如果有机会体验一下“两日制”的比赛,那么作为一名职业棋手,李小强肯定不会拒绝。
    不过看梅泽现在这个样子,她好像明显想歪了。李小强简单脑补一下:
    当今世界棋坛,可只有日本围棋界才有“两日制”比赛,你李小强说“非常愿意”,那你李小强什么意思。。。
    “唉。。。有时在做人的时候,果然不能太过谦虚啊。。。”
    李小强只能像这样在心里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