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成都,刘备先是患了疟疾,之后出现各种病症,更多的还是心病:刘备一万分不甘心。
二十八岁,扛着草席挑着草鞋孤身闯天下,收了关羽、张飞两个既得力又羁绊的兄弟,开启自己争雄之路。这一路走来跌宕起伏,经历无数坎坷,依附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刘表,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一步步走来几乎没有一日安稳,有了立足根本,又有两州之地,登上皇帝宝座。
没有人能够体会刘备出征荆州的良苦用心,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其实另有他图。融合手下荆州和益州两大利益集团,对外作战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枪口一致对外才能避免窝里斗;趁周仓与曹丕争夺中原,东征谋求夺取半壁江山,从而实现划江而治的最佳时机。刘备没想到的自己的算计全部落空,灰头灰脸的无功而返。
不仅如此,刘协重新登基,自己成了谋逆之人,刘协还下诏说早在雒阳之时,宗正刘虞就已查明自己本非宗室,狠狠的在刘备的伤口上撒下一把盐。虽然自己一再澄清,青州的刘协是假皇帝,即使是真的也是被周仓所挟持,又有谁不知道这是掩耳盗铃呢。
本被压制住的荆州与益州士族间的矛盾又开始显现,益州集团保守,对外排斥难以调和。尤其是法正死后,孟达反叛,益州集团缺少了能与荆州集团抗衡的领军人物,荆州人手握大权更加引起益州人不满。重病中的刘备没有精力和时间再去斡旋。
长子刘禅只有一十七岁,虽然聪慧,但更加养晦,处处以弱示人。而且刘禅缺少根基和威望,把位子留给他实在令刘备难以放心。
内忧外困,刘备心事重重,他最不放心的是诸葛亮!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刘备很早就看出诸葛亮与关羽一样,有能力也有傲气,都是要说一不二的主儿,不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还能托付给谁?
益州人吗?不可能!刘璋的下场早就说明问题,益州人可用但不能完全信任,他们为求自保什么事都能做出来,换主子如同换衣裳。
糜竺?简雍?伊籍?这三个人追随自己多年,忠心自不必说,能力堪忧啊,安邦定国不是他们能做到的。马良、刘巴、费祎、蒋琬、董允、杨仪?这几个荆州人威信不足,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诸葛亮很是敬佩,大事小情每每要与诸葛亮商议。
武将,能文能武的也就是魏延和李严,一个在汉中一个在永安,都是门户所在,有他们在才能保护益州。偏偏这两个人有些孤傲,与文臣不合,难以主持大局。马超?刘备用起来都要小心谨慎,马超掌权,益州只有战乱!赵云?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将而已,能管好自己,管不了别人。
只有诸葛亮能压住场面。刘备不是不信任诸葛亮,问题是诸葛亮太能干了,或者说什么事都自己干了,说好听的是亲力亲为,说不好听的就是大权独揽;问题是诸葛亮对别人苛刻,对自己更苛刻,说好听的是一碗水端平,说不好听的那是打击他人积极性和能动性。
刘备不放心刘禅,不是因为刘禅蠢,而是担心刘禅与诸葛亮一旦政见不合,自不量力做出蠢事。自觉时日无多,刘备将刘禅与诸葛亮召入宫中做最后一番考量。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听罢汗流浃背,为何刘备要拿自己与曹丕相比而不是周仓?是怕自己学曹丕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说如果刘禅不才,自己可另扶植新君吗?
诸葛亮在流汗,刘禅在沉思,这话不仅是说给诸葛亮听,更是说给自己听!不要跟孔明争!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以头叩地,悲戚的说道。
刘备又对刘禅说道:“朕死之后,你要事丞相如父!”
如父?就是听话呗。刘禅涕道:“儿臣领旨。”立即当着刘备的面向诸葛亮行礼,口称相父。诸葛亮慌忙还礼。
刘备看在心理,心中略宽,“吴氏虽非你生母,需以母代之,尊为皇太后。”刘备要给吴氏兄弟一个交代。
刘禅连连点头,涕不成声。
刘备又召集李严等人入见,在跪拜众人角落,刘备发现马良之弟马谡,心中不喜,念在马良刚刚病故,未与理会。刘备认为马谡有些言过其实,不如其兄踏实,而且按马谡的身份不该出现,想必是诸葛亮有意为之,那就权当未见吧。
“益州有山川之险足以自保,诸君皆是肱骨之臣,望诸君尽心辅佐太子,休战养民,待中原乱起,挥军出川重振大好河山。”
当夜,汉四二四年八月二十,刘备病故,谥号为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诸葛亮与许靖奉刘禅为帝,改元建兴。
刘禅登基行使自己的权利,发出四分诏书:一,大赦天下。二,尊吴氏为皇太后,吴懿吴班为亭候。三,弟弟刘永为甘陵王,刘理为安平王。四,由丞相诸葛亮开府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之后,自己开始潜心读书,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
尚书令法正死后刘巴继任,两年后刘巴病故一直空缺,诸葛亮荐李严为尚书令,邓芝、陈震为尚书,郭攸之为侍中,董允与费祎为黄门侍郎;丞相府:蒋琬为东曹掾,李邵为西曹掾,张裔为长史,马忠为门下督。
除昭文将军伊籍要给刘禅讲学,安汉将军糜竺,昭德将军简雍上书为刘备守灵三年,从此淡出朝廷。
皇帝登基不可无后,益州人多有向刘禅提婚者。诸葛亮与许靖商议,张飞之女很是端淑当为皇后,又从当地人王氏和李氏中各选一女,为贵人和昭仪。
尚书令李严,提议划出江州、阆中、巴东等五郡设置为巴州,并自荐为巴州刺史,被诸葛亮所拒绝,诸葛亮萌发将李严调至汉中接替魏延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