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这么大变故,王粲已经不可能再去益州去见刘备,匆忙向孙权辞行返回济南。
孙权不住冷笑,好啊,现在热闹可大了。刘备,你是不是该去与曹丕轮一轮谁才是真命天子?周仓,有两个皇帝了,你再怎么办?
益州,成都,不仅流传着曹丕篡位的信息,还盛传天子刘协被曹丕所害,天子一家全部遇难!说的是有模有样,煞有其事。因为有曹丕斩杀国丈伏完一家,鸩杀皇后伏寿和两个皇子的恶行在先,因此益州人对此深信不疑。
益州远在西南,道路不通,一直属于半游离于汉庭之外的自治王国,早就不把天子当回事。尽管如此,汉中王刘备带领手下文武在成都为刘协搞了一个规模极其宏大的追悼会,并为刘协建立衣冠冢。
刘备披麻戴孝,顿足捶胸、痛哭流涕,一哭刘协死于非命,二哭大汉四百年基业被篡,三哭宗室没落没有人站出来与曹家斗争到底。大骂曹氏父子不为人臣,痛恨自己身为皇室宗亲,为何远在川中不能保驾,人人夸赞刘备忠君爱国。
等搞完形象工程,都折腾够了,脱掉孝服,七十三岁的名士许靖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率先对群臣们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子被曹丕所害,我主汉中王身为宗室,理应继承大统。”
许靖,汝南名士,与堂弟许劭,也就是那位说曹操乱世之奸雄的许子将,共创月旦评,评品人物。董卓专权,许靖出任尚书郎,掌管官员选用,荀爽、韩融、陈纪、韩馥、刘岱、张邈等人都受到过他的照拂。荀爽,即荀彧的叔叔,荀氏八龙的老六,陈纪就是陈群他爹。后来因为提拔的这些干部一个个都成为反董卓的干将,许靖怕董卓问罪四处逃窜,最后来到蜀郡担任太守,先后再保刘焉、刘璋、刘备。经历三朝,活了这么大岁数,许靖说话自然有分量,有代表性,身边自然也有一帮抬轿的。别看刘璋请刘备入川之时,他一言不发,该出声的时候,他绝对会抢在别人之前。
许靖的提议,难得得到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一致赞同,联名上书请刘备登基。刘备免不了也要谦让一番,随后在汉四二三年三月在成都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年号章武,以长子刘禅为太子。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董和为侍中,邓芝为尚书,可惜法正此时已经病故没能看到刘备登基称帝。
成都,一片喜气,该升官的升官,该换装的换装,该换豪宅的换豪宅,来不及换豪宅的第一时间先把门脸换了。似乎刘协一家子死得其所,这就叫死了一家人,成全数万人。
偏偏就有人不上道,在刘备称帝的第二天就上书,恳请刘备讨伐曹丕。在刘备手下,这么不上道的也就剩下一个人,赵云。
刘备有苦倒不出:曹丕篡位诛杀刘协,理应讨伐,赵云占着理;曹丕称帝,刘备也称帝,天下哪能有两个皇帝?
问题是,刘备知道刘协没有死,所以他现在不愿去招惹曹丕,至少在自己坐稳皇位之前不要去招惹曹丕。问题是,既然赵云提出来了,刘备就不好置之不理,那丢的是自己的面子。问题是,刘备似乎没有什么好的理由来为自己遮羞。
于是,出兵荆州为关羽张飞报仇再次被提上日程,尽管有很多人反对,但是从秭归传来的一封信使刘备更加坚定出兵荆州的决心。
刘璋死了!刘璋归附孙权之后,孙权以刘璋为益州牧,安置在秭归,作为自己的第一道防线,当然对刘璋可不能这么说,他告诉刘璋这是为了能收复益州。曹丕还没有称帝,刘璋便病死,刘璋长子刘循和傅士仁掌控者秭归。但是傅士仁压根就瞧不上刘循,兵权都在傅士仁手中,刘循还要看傅士仁的脸色行事,这令刘循很是不爽。曹丕称帝后,孙权向曹丕称藩,自然会原汉室宗亲进行打压,于是刘循仅存的一点颜面荡然无存,开始受到傅士仁的欺凌,不断从刘循这里搜刮刘璋留下的遗财。
刘备称帝使刘循看到曙光,再怎么说刘备与自己还是同宗,至少不会像傅士仁这样欺凌自己,刘备称帝,最需要的是什么?汉室宗族的认可呗,刘循相信只要自己投诚,最次也能做一个享有封地的富家翁。更何况,傅士仁也算是谋害关羽的祸首之一,只要自己为内应,斩杀傅士仁,献上秭归,作为投名状,公侯那是跑不了的。
于是乎,刘循派人给刘备送信,称刘备为伯父,恭贺刘备称帝。父亲刘璋被傅士仁劫持,处处身不由己,父亲死后,傅士仁渐渐对自己放松警惕,自己愿意追随刘备,可以为内应斩杀傅士仁。
刘备手持刘循来信,龙颜大悦,自己称帝马上就有宗亲前来投奔,这是大吉之兆啊,真是雪中送炭,刚要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呐!
赵云执意还要要请伐曹丕,刘备不悦道:“刘循来投,难道我们就将他拒之门外?那今后还有谁来投奔寡人?如果不是傅士仁反叛,那吕蒙如何能取得公安和襄阳?云长之死,傅士仁罪不可恕!秭归乃是我川东之门户,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赵子龙长叹一声,只怕这只是开始吧,夺取秭归之后,刘备必不肯罢手,必然会继续出兵。但是他已经无法再劝谏,刘备的理由很充分,而且他发现只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哪怕是诸葛亮也低头不语。
刘备下令,太子刘禅与丞相诸葛亮监国,自己亲自领军十万五月发兵秭归,几乎川兵尽出。关兴、张苞请令为左右先锋,刘备又以黄权被北军都督,防范北面的曹军,小舅子吴班为中护军,冯习为领军,张南为前部,傅彤为别督,赵云沦为后应,负责转运粮草。
刘备又令马良前往武陵去见五溪蛮王沙摩柯,请沙摩柯出兵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