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升任丞相,权柄越重,劳心的事情越多,手下有能人尽可安排下去,但有些事情只能自己去想。
首先,是统一天下问题,北方是平定了,东方有周仓、西面有马腾韩遂暂时不用考虑用兵,下一步就要征服南面的荆州,荆州为天下之腰身,只有拿下荆州才能进取东南的扬州和西南的益州。董昭在大建邺都和铜雀台,挖掘大量的土石,曹操下令继续深挖,引入漳河水修成人工湖,起名玄武池,调于禁、毛介前去操练水军。小小的玄武池哪能与滚滚长江相比,所谓水军只不过是练习划船而已。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天子刘协,对刘协的不安分,时常搞点小动作,耍点小聪明,曹操很不满,却没有好办法,只能孤立刘协,派人盯紧,再就是旁敲侧击的批评荀彧,搞得荀彧左右为难。
第三个问题最是棘手,虽说周仓一直在配合自己,但是算起来也得到了不少的便宜,如何用周仓,周仓到底是什么打算,实在是摸不透。从道理上,周仓现在是掌控徐州、平州和济州三州之地还有半个青州,这不符合朝廷的法度,更不符合曹操的利益。曹操曾设想过无数种可能,最理想的结局是不动刀枪,周仓让出徐州与青州,作为回报就要把锦州之北的利益全部让给周仓,使周仓成为西北王。
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以现在的军事实力显然不能迫使周仓就范,那就唯有统一天下,对徐州形成挤压之势,使周仓不得不放弃徐州。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周仓之力,一是要借助他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水军,将来若是孙权不肯降服那就必有一战,自己的水军显然不能征服长江。二是,要借助周仓现在的各种变革,将现在仍然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士族阶层打压下去,巩固曹氏的权利。
曹操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郭嘉的遗书也是这个意思。那么当务之急就是安抚住周仓,让他成为自己的助力,并且要尽快拿下荆州,对西南和东南形成震慑力。想到这里,曹操立即派人给曹仁送信,令曹仁对驻守在新野的刘备试探性用兵,探探刘表与刘备的反应。
建安十一年与十二年的大考,徐州没有什么出彩的人才涌现。曹操的威名已经响彻天下,学子们都涌现邺都和许都,毕竟那里才是天下的中心,而且多数人都已看好曹操能够统一天下,试问哪有人不愿到天子脚下入朝为官呢。反倒是,在徐州历学、算学和基建等科目的人多了起来。周仓认为这很合理,这样大量的中低层阶级在徐州得到任用,务实的人把基础打好、打牢,才是徐州的中流砥柱。
周仓与周文商议一番决定巡视辽东,已经五年过去,不知辽东是什么样子,那里有许多大事需要周仓去筹划和定夺。
建安十二年九月,周仓带伍纲独立营、典满亲卫营还有邓艾北渡渤海抵达旅顺,由柳青陪同一路北上,各地一片秋收的繁忙景象,早已不是当年贫瘠、荒芜的情形,百姓们听说辽候亲自巡视,一个个单壶瓢浆跪应,直呼恩人。
周仓接受百姓的善意却直皱眉头,他给柳青下令自即日起在辽东取消跪拜礼,百姓间或者平级官吏间抱拳拱手;民见官或下官见上官抱拳鞠躬,还礼只需抱拳拱手,再有跪拜者罚粮一石。
柳青、伍纲都是行伍出身不觉得什么,此令传到襄平在官场引起不小震动,很多人认为此不合礼法,周仓后来又追加一条,子女见父母及长辈不在此列。伍纲又提出既然定下了民、官之礼,是不是军中也要加以规范和统一?军卒与将军有甲胄在身,显然不利于鞠躬,而且手中都拿有兵刃,也不利于抱拳拱手。
后世的军礼有很多,周仓想了又想,最后定下只行一种军礼:右手握拳放于左胸,平级之间互敬,下级见上级则下级先行礼,上级后还礼。但是,战时不得行礼,避免被敌军找到主将。军民之间各行其礼,至于周仓自己只需要颔首示意。
此令一出,在军中迅速传播立即得到执行,效果良好。只是有人略微串改,本来是要将右拳放置左胸,有人变成右拳捶左胸,甚至被纷纷效仿,周仓只是一笑说道:“莫要捶的太重。”没想到,士卒听到周仓的话,反而捶的更猛,非要看谁的响声更大,比如说典满,他就时常说自己的手下不够用力。
柳青向周仓介绍,糜贞在辽东的功绩实在是大,经过他的努力,辽东人也能吃上南方的稻米,新粮种在辽东的亩产提高近三成,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新式农具和水车的应用,周仓本想见见糜贞,却得知糜芳一来就把糜贞带到济州,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
一管窥豹,见过旅顺等辽南诸地方,周仓大致了解农业情况迅速北上到达襄平。刺史张炯与平北将军裴元绍带领文武将周仓迎入刺史府,五年围歼,份外亲热。
“五年时间将辽东建设井井有条,子明与元绍功不可没。”
“这都是主公运筹得当,众人齐心协力的结果。”两人自谦道。
“元霸回徐州诉说辽东情形,我心甚慰。子明再为我解说一番。”
“回主公,辽东各郡现人口已达一百二十万,较年初增长一倍。”张炯自豪的说道,“之所以能增长这么快,一是从徐州移民二十万,二是从冀州、幽州及乌桓迁入近三十万,再就是这几年生育以及寿命增加所致。”
周仓点点头,迁移的人口占绝对多数,自己的繁衍很少,但是现在基数增加,生育也将递增。
“辽东现在所产已可自给自足,但仍需要大量的供应两个都护府,因此仍需从江东大量购粮,以满足两处。以我估计这种情况至少还要二到三年,才能得以缓解。刘立寻到铁矿与石炭,一年可均采十万斤,现在军中甲胄、兵械不缺,冬季有了石炭和木炭取暖,并不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