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3章 卫山劝降
    荀彘在浿水进退两难,杨仆在王险城外的日子也不好过,他的兵力只有城中的一半,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不敢放手一搏。
    而且,杨仆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的部下都是齐地的罪人,前来攻打朝鲜为的是戴罪立功,如今困在这里算什么事?一时间,士卒中怨言四起。
    杨仆深知,孤悬海外,军心一定不能乱。为了安抚部下的情绪,他开始纵容部下四处劫掠。
    堂堂一个大汉的将军,竟然成了朝鲜的土匪,杨仆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一段时间后,朝鲜各地勤王的兵力纷纷抵达浿水东岸。至此,卫右渠在浿水东岸的总兵力接近两万,固守足矣。
    十二月初十,困在浿水西岸近一个月束手无策的荀彘向朝廷求援,希望朝廷增派人手,强行破开冰面,或者等春天再行征伐。
    收到荀彘的报告后,汉武帝勃然大怒,大骂荀彘和杨仆是废物。
    现在离春天还有两个多月,到那时,说不定孤军深入的杨仆已经全军覆没。增派人手更是不可能的,因为西域正在作战,北方诸郡要防备匈奴,总不可能从关中地区调兵吧,那样的话,代价太大了。
    严峻的现实下,汉武帝不得不妥协,遂下诏辽东太守卫山,让他以汉朝使者的名义前往劝降卫右渠。
    十二月二十,卫山抵达了浿水西岸,向对岸亮出了朝廷符节,表示奉朝廷之命前来和谈。
    前有荀彘堵在浿水虎视眈眈,后有杨仆在王险城外骚扰打劫,卫右渠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两个月后,一旦河水解冻,汉军大举来攻,到那时,真的只有鱼死网破了。
    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后,卫右渠也不打算和汉朝对抗到底,只要汉朝撤军,他不介意在名义上归降。
    十二月二十三,卫山和卫右渠在一个双方都无法偷袭的上游河谷地带隔江而谈。站在河水两岸,相隔五六丈,只能扯着嗓子喊。
    “卫大人,咱们毕竟是同宗,何苦如此苦苦相逼呢?”卫右渠的祖父卫满是辽东人,和卫山同宗同源,故而一上来就套近乎。
    “既然大王还认我卫山是同宗,不妨听我一句劝。如今的汉朝如日中天,远不是朝鲜所能匹敌的。一旦皇上下定决心全力征伐,敢问大王能撑几日呢?”朝鲜人口不足百万,而且大多数是各种部落,一旦真的大兵压境,能为卫右渠出死力的不过数万人,确实不够看。
    “卫大人,既然你将话说到这个地步,本王也不妨开诚布公。先祖本是辽东人,因为和朝廷的一点误会,不得不亡命朝鲜。如今,汉朝强大了,本王何尝不想重为汉臣呢?只是如今,本王和两位将军的仇怨已结,他们为求立功,恐怕不会放过本王啊。”
    听出卫右渠有归降之意,卫山大喜:“大王放心,有我在,左将军必定不会为难你。”
    “敢问卫大人,本王归降后,汉朝如何安置我卫氏呢?”卫右渠问到了关键问题。
    “皇上说,只要你奉汉朝正朔,放回汉朝罪人,并承诺不再招纳汉朝流民,不再阻止辰国朝拜,皇上将授予你朝鲜王,和以往一样继续管辖朝鲜,朝廷不干涉朝鲜的任何事务。”
    卫右渠低头想了想,大声道:“好,本王答应了。”
    “一言为定,烦请大王明日亲自到汉军大营来一趟,接受皇上赐予的印信,只要大王接受了印信,左将军和楼船将军立刻撤出朝鲜。”卫山高兴道。
    “卫大人,你将印信抛过来就是,何苦让本王跑一趟呢?”
    卫山正色道:“朝廷印信何等神圣,岂能像石头一般抛来抛去?这是朝廷的底线,还请大王理解。”
    卫山的想法是,一旦卫右渠渡过浿水,将会胁迫他入朝觐见,如此才算完成任务。
    但是,卫右渠为人谨慎,也想到了这个可能,对卫山道:“卫大人,本王最近身体不好,可否由太子代替本王前往呢?”
    卫山愣了一下,本欲反对,但又想到卫右渠肯定不会来,将朝鲜太子扣为人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假装犹豫道:“既如此,我就相信大王一回吧。时间定在明日如何?”
    卫右渠淡然一笑:“多谢卫大人。明日,下游再见。”
    当天晚上,朝鲜太子卫哲忧心忡忡道:“父王,您果真打算归降汉朝吗?”
    “唉,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汉朝强大,朝鲜不是其敌手。”卫右渠沮丧道。
    “如果我被汉朝扣押了怎么办?”这是卫哲最担心的。
    卫右渠拍了拍卫哲的肩膀,安慰道:“不用怕,本王早就想到了这一层。明天,你带着一万人全副武装的渡河,本王在后面接应。如果汉朝人果真使诈,那咱们不妨和他拼个鱼死网破。”
    卫哲大喜:“还是父王深谋远虑。父王放心,我必定将这一万人平安带回来,也绝不会接受任何有辱父王的归降条件。”
    第二天,卫哲带着一万余人出现浿水地势平坦处,想要从这里渡河向汉朝归降。
    很快,卫山和荀彘发现了卫哲的异常,阻止了他的前进,大喊道:“殿下请留步,如果殿下诚心归降,随从人员请不要超过一百。”
    卫哲哈哈大笑:“卫大人,荀将军,我是诚心归降,但你们能保证不会借机杀了我吗?”
    卫山道:“殿下放心,我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你拿什么保证?最好的保证,莫过于自己手握武器!手无寸铁之人,哪有安全可言?如果你们真有诚意,就让我带着部下一起过来。”卫哲冷笑道。
    荀彘强压怒火,沉声道:“殿下,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到底是谁归降?哪有带着武器归降的?而且是一万人!如果你们不讲信义,死的就是我们!”
    卫哲没有搭理荀彘,对卫山道:“卫大人,请让荀将军退后二十里,不然,我是不会渡河接受印信的。”
    “大胆!凭什么让本将退后!”荀彘大怒。
    “荀将军如此杀气腾腾,我们敢归降吗?卫大人,不是我们不归降,实在是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还请卫大人向皇上解释我们的难处。”说完,卫哲躬身行礼,然后带人返回。
    卫山急了:“殿下有话好好说,不要急着走。”
    卫哲回头道:“卫大人,我们会一直等着朝廷授予印信,还请卫大人先消除我们的安全隐患。”